(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PMI小幅回升背后的逻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制造业PMI小幅改善,新订单和采购量是最大的亮点。6月制造业PMI为49.7%,较前值提升0.2个百分点,除了从业人员和经营活动预期外,制造业的全部分项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新订单和采购量是最大的亮点。第一,新订单是制造业PMI边际改善中贡献最大的分项。第二,企业原材料采购量的边际改善幅度为所有分项里面最为明显。
历史数据显示,持续性采购活动往往与从业人员、经营活动预期同步。6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7.9%,较前值下降0.2个百分点,为年内最弱。生产经营活动预期52%,较前值下降0.5个百分点,亦是年内最弱。根据以往历史表现来看,若企业出现持续性的采购活动,从业人员和经营活动预期往往也会同步好转,但当前数据显示其与积极的采购活动存在错位。
制造业企业“反直觉”的补库特征,显示其持续性可能不强。制造业企业出现“补库”行为,但异常的地方在于,从业人员和经营预期未同步好转,反而继续走弱。我们认为,6月企业积极“补库”背后的逻辑或是5月关税水平转向后,订单回流给企业带来补库的刺激,但关税后续走向的不确定性较大,90天关税暂停期后,已暂停的关税是否重启尚不明朗,在这种特征下,制造业企业的活跃采购持续性可能不强。
建筑业景气度边际改善,但并非基建主导,而是地产拖累改善。建筑业景气度改善是非制造业回升的主要支撑,基于当前景气度较高的基建,很容易将边际变化归因与基建。但边际上看,6月的基建景气度实际上较5月有所回落,这意味着建筑业的边际回升或并非基建主导,更多源自地产拖累改善。我们认为,后续需重点关注地产销售和投资端的边际变化。
风险因素:消费者信心修复偏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