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5 20:50:03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发布三大行业碳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诗媛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生态环境部:发布钢铁等三大行业碳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明确三大行业碳配额分配方式和适用范围等内容,重申了碳市场扩围“路线图”。在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上,《配额方案》聚焦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即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反应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覆盖因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从配额分配方式来看,《配额方案》介绍“与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式总体一致,2024、2025年度配额实行免费分配,基于单位产出碳排放量分配配额。”按照循序渐进、抓大放小原则,分阶段、有步骤推进配额分配工作,以主要排放企业和排放工序为重点,合理确定配额分配范围。
《配额方案》也明确了适用范围,在配额核定前关停以及2024、2025年新投产的企业(生产线、工序)不纳入当年度配额分配范围,仅适用于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2025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企业(生产线、工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配额方案》2024、2025年度延续免费分配模式,体现了渐进式改革思路。通过精准界定适用范围,既保持政策连续性,又为碳市场平稳扩围提供制度保障。
2、李高:企业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
巴西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巴西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成功主办“双碳”目标下央企绿色低碳行动实践”主题边会。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也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五年来,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有力行动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他指出,企业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更要勇担使命,成为绿色转型的先锋与主力。希望中央企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持续贡献中国企业的智慧与力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央企业企以其规模实力和行业影响力,从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到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提供实践范例。
3、“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COP30主题边会成功举办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新能源日“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主题边会在巴西贝伦成功举办。此次边会汇聚了来自中外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共同探讨能源转型的系统性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会上指出,促进低碳发展、实现能源转型是中国把握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履行全球气候义务的重大决策。
会议期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发布《中国绿证发展报告》,介绍了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与实践经验。同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发布《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5》,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则发布《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5》,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系统的中国方案。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会上表示,全球众多国家正密切关注中国不断演进的能源体系,中国将为全球持续提供宝贵经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中国以COP30为平台,系统展示能源转型路径,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绿证制度与能源转型规划的完善,彰显出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建设性角色。
4、国家能源局:2025年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
1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用电量5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其中,充换电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9%。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10月,全社会用电量8.6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10月,受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十一”黄金周和中秋假期推动消费、我国“北冷南热”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创今年月度用电量增速新高。其中,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10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拉动较大,合计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9个百分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2025年前10月用电数据表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强劲增长,与高载能行业增速放缓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向低碳领域有序转换。
1、青藏高原生态工程年增碳汇3000万吨
11月1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汇约为每年1.2亿吨至1.4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每年生态系统碳汇的10%至16%。目前该区域年碳盈余超过6500万吨,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每年可新增约3000万吨碳汇。
为科学评估青藏高原碳收支,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自主研发了中国首个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模型”,并获“全球碳计划”认证。研究发现,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汇功能持续增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表示,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提升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未来青藏高原碳汇功能还将显著提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碳汇区,其年增3000万吨碳汇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自然解决方案,也为全球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科学范本。
1、UNITAR:COP30中国角举办城市低碳转型主题边会
当地时间11月17日,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在COP30中国角成功举办“共建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主题边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拉美总站站长朱博英分别分享了中国在绿色发展与全球生态传播方面的最新实践。
深圳龙华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公室主任张智与繁荣联盟深圳(大湾区)主任董海涛展示了龙华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前沿城区,在数字治理、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方面的创新成果,并强调通过UNITAR平台推动全球南方城市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私营企业科林能源科技作为代表,介绍了在智慧能源、绿色氢能和生物质应用方面的技术实践,强调企业与政府、国际机构合作推进可复制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会议圆桌讨论环节聚焦绿色科技与公私伙伴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此次边会展示了中国在城市低碳治理的系统实践。政企协同的创新模式为全球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而私营部门的深度参与正成为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
2、BCI Group居静:“大同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破解算力碳排难题
COP30召开期间,在巴西COP30中国角的现场,BCI Group创始人、CEO居静和他的团队向国际展示了其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样本。居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破解AI算力与能源消耗的矛盾,不能仅靠单点技术,必须通过“垂直一体化”的生态重构,在源头实现绿色电力直供与全链条协同,才能真正支撑算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居静详细介绍了“大同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所包含的多个核心:绿色能源供给、超大规模零碳园区、预制机电装备模块与算力裸金属。该模式通过同场布局风光、专用输配电、长时储能等措施,在大同的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25年周期内,可实现数百亿千瓦时可再生电力消纳与千万吨级碳减排。
针对零碳园区建设,他强调真正的零碳园区不是单靠“买绿电”,而是要实现物理消纳与系统效率提升。BCI Group在大同的绿电园区通过在20公里范围内标配风光与输储,确保电力物理消纳与长期可调度性,同时通过余热供暖和地表水循环实现属地化闭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垂直一体化模式为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能源与算力的深度协同,在保障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碳减排,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算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智通财经
2025-11-25
观点
2025-11-25
观点
2025-11-25
智通财经
2025-11-25
和讯财经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