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激励计划“夭折”、股东减持、前三季净利润“腰斩”,松霖科技转型机器人遇考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16:41:57

证券之星 夏峰琳

日前,卫浴配件代工龙头企业松霖科技(603992.SH)同时披露了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及实控人股东减持套现两则公告。这一系列动向发生在公司业绩下滑的背景之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归属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利润端同比下滑逾50%,经营性现金流锐减超五成亦加剧业绩压力。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断崖式下滑背后,松霖科技新旧业务青黄不接。作为传统营收支柱的厨卫配件业务已明显触及增长天花板,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健康美容板块,在经过数年培育后,对总营收的贡献仍显微弱,未能真正扛起“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为打破僵局,公司今年转而通过收购切入机器人赛道,然而这一布局尚处早期,被市场普遍视为“远水难解近渴”。

股权激励叫停,股东减持套现

近期,松霖科技内部治理层面的动向引发市场关注。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近期叫停2023年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将回购注销已授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536.6万股股份,涉及在职激励对象133人。

据了解,该激励计划于2023年12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4年1月方才完成首次授予,原定考核期为2024至2026三个会计年度。然而,这项本应持续激励核心团队三年的计划,在执行不足两年后便宣告“夭折”。公司官方解释称,“战略迭代与升级”导致原计划“难以达到预期激励目的”。

事实上,这一官方措辞背后,实质是承认了两年前设定的业绩目标已彻底落空。从具体数据来看,这一判断得到了充分印证。根据激励方案,公司为2024年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0%”。也就是说,公司2024年的考核目标为4.7亿元。然而,2024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仅为4.46亿元,未能达成考核目标。

而2025年的净利润目标更高,为“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20%”。据此,2025年的考核目标不低于5.74亿元,对照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仅1.59亿元的净利润,全年达标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在此背景下,管理层所谓的“战略迭代”,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对无法达成业绩考核的一种托词。

根据回购方案,公司将以授予价7.81元/股加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价格进行回购,总价约4200万元。这一安排引发了市场质疑。有观点指出,在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锐减超五成、新战略转型亟需资金支持的关键时期,管理层仍决定动用约4200万元自有现金为激励对象“兜底”。这一安排,在业绩低谷期确保了被激励对象几乎零风险离场,却有可能损害了为公司长期发展承担风险的外部股东的权益。

值得玩味的是,在激励计划终止的同时,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动作也颇为频繁。

11月14日,松霖科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周丽华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

而早在今年4月23日,公司董事陈斌也已发布减持计划,同样以满足个人资金需求为由,计划减持不超过30万股。根据后续披露的减持结果,陈斌已累计减持30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22.50至23.77元/股,套现总金额达694.26万元。

这一系列减持行为,与股权激励的仓促终止相互叠加,或进一步动摇市场对松霖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腰斩”

证券之星注意到,管理层的这一系列决策发生在公司业绩下滑的背景之下。

今年前三季度,松霖科技营业收入为18.52亿元,同比下降15.49%;归属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50.53%;扣非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下降57.31%。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环比增长23.12%;归属净利润为6556万元,环比增长37.65%。

松霖科技指出,2025年第一、二季度因受关税波动影响,公司业绩承受较大压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公司积极应对,持续优化经营管理,并强调主营业务的基本商业逻辑并未改变。从环比数据来看,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较第二季度已出现明显改善。

然而,若深入分析相关数据,证券之星注意到松霖科技的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所谓“环比改善”是建立在第二季度净利润处于历史低点的基础之上。数据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仅为0.46亿元,相当于2024年同期水平的四成。尽管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6556元,环比第二季度增长约37.65%,但相较于2024年同期仍下降34.1%。

从盈利能力来看,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收窄2.17个百分点,而净利率的下降幅度则高达6.06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显著差距,或可反映出期间费用攀升拖累利润表现。具体来看,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77%,总额达到4.14亿元。

在业绩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出现下滑,从去年同期的4.16亿元降至1.92亿元,降幅达53.87%。现金流锐减的状况或与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规模高企密切相关。截至报告期末,相关金额达5.01亿元,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下降0.51次。此外,公司存货同比增加26.3%,达到4.05亿元,存货周转率则同比下降0.88%。

核心业务失速,押注机器人成效待考

公开资料显示,松霖科技当前将自身业务明确划分为“SOLEX机器人系统”与“IDM业务”两大战略板块。其中,IDM业务作为公司传统核心,主要通过IDM、ODM等模式服务于国际知名高端厨卫、家居、美容健康品牌商、大型连锁零售商及品牌电商等特定客户群体,形成相对稳定的B端业务基础。

然而,从市场表现来看,公司整体营收正面临全线下行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市场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减少16.78%;境内市场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33.54%。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松霖科技目前面临结构性增长困境。作为公司起家业务和长期营收支柱的智能厨卫板块,尽管仍贡献公司超八成营收,但其增长天花板效应日益凸显。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10.06亿元。而去年厨卫业务录得营收12.71亿元,同比下滑20.85%。

被公司寄予厚望、作为战略转型核心叙事的大健康软硬件业务,涵盖美容花洒、冲牙器等产品的健康美容业务,在经过数年投入后,对整体营收的贡献仍然有限。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仅占公司总收入的9.6%,尚未能有效扛起“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

为突破增长瓶颈,松霖科技于今年初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试图开辟新的业务空间。2月,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3月,先后与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达闼达成合作,并完成对厦门威迪思智能运动系统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收购;8月,更与福建伍心养老签订采购合同,预计自2026年起分三年交付不少于1250台养老机器人。

尽管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公司向机器人产业转型的决心,但在市场观察人士看来,机器人业务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投入,其技术积累、产品验证和商业化落地均需时间沉淀。在当前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这项布局虽有望在未来带来回报,却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公司面临的业绩“燃眉之急”。(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夏峰琳)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