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张斌:AI等高度市场化领域竞争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5 15:50:46

(原标题:张斌:AI等高度市场化领域竞争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11 月 22 日,为凝聚行业智慧、探寻发展新路径,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 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 “第二十届 21 世纪金融年会” 在北京盛大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金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分论坛上,展望2026年中国宏观经济时指出,理解经济运行需关注两大支撑力量。

张斌将经济比喻为人的行走,需依靠“两条腿”:一是供给能力,即产业升级与生产率提升;二是需求能力,即购买力增强与市场扩大,经济健康发展既要供给端“干得好”,也要需求端“卖得好”。他还提到,在AI等高度市场化领域,凭借大模型发展和商业应用优势,国内产业在全球竞争力上的进一步释放值得期待。

在评价国内供给端表现时,张斌表示:“过去几年,国内在供给端、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在他看来,这一判断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在制造业领域,汽车产业的崛起尤为显著。曾经消费者普遍青睐国际品牌的局面已彻底改变,如今国产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强劲,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其市场份额也持续攀升。

张斌特别指出,汽车作为由数万个零部件构成的复杂系统,其竞争力飞跃标志着中国整体工业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而服务业的发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通过手机应用轻松下单,商品短时间内即可送达,这种高效服务体验依托于强大的物流、冷链、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网络。张斌强调,这种服务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服务业创新的深度与广度。

在分析供给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时,张斌揭示了其共性特征:“中国在生产端、供给端和产业升级方面进步显著的行业,普遍具有高度市场化竞争和对外开放的特点。”

具体而言,这些驱动因素包括:充分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创新升级;对外开放助力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和获取技术;超大规模市场不仅降低成本,更大幅提高创新成功率;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新兴业态提供支撑。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中国在制造业、高端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仍在持续强化。

与此同时,他也提到,需求端教育、医疗、文娱体育、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增长潜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尚未充分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但反过来看,这些领域恰恰是未来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发展空间。

并且,国内需求端自去年“926”一揽子政策以来已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实施逆周期调节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和积极性。

具体表现为:去年四季度政府相关投资与支出数据明显回升,今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政府发债和广义支出持续发力。三季度迅速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措施,再次体现了政策应对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展望未来,张斌指出多个积极因素将共同助力经济发展:宏观政策有望持续加力,为总需求提供坚实支撑;大国关系在动态平衡中趋向稳定,为外部环境注入确定性;中国在高度市场化领域积累的竞争力将进一步释放,尤其在AI商业应用等方面具备独特的场景优势。并且,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持续赋能生产与生活,电动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凭借突出的性价比,不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

综上所述,张斌对2026年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无论是AI的商业化推进、制造业的国际化拓展,还是“十五五”开局之年的国内新项目建设,以及更加灵敏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多方面积极信号的叠加,使2026年的中国经济充满值得期待的成长空间。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