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11-03 18:01:59
(原标题:两次管理层更迭,哈药股份是否迷茫?)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内部动作不断的哈药股份(600664.SH,下称“公司”)发布三季报。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0.21亿元、3.29亿元,各自同比下降1.92%、35.35%。
实际上,2021年以来公司从管理层人员任命到内部组织架构,均做出重大改变,释放出向泛健康领域转型的信号。承压之下,公司能否找到合适自身的路径,有待观察。
管理层的两次变动
作为黑龙江首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的发展走过几轮周期,从辉煌到重找路径,如今正处于转型期。
2011年前,公司通过混改实现业绩连年攀升。此后,抗生素限制和基药招标政策一度令公司受挫。2017年,公司尝试二次混改以及参股美国保健品巨头GNC,但伴随2020年GNC面临破产,此番尝试陷入进退维谷。
由此,公司开启更加深刻的新一轮变革。2021年,中信资本董事长兼CEO张懿宸出任公司董事长。早前,中信资本通过对公司控股方哈药集团多次增资,持有后者超60%股权。次年,公司管理层换届,林国人出任总裁,姜海涛、夏继成、李邦东等担任副总裁。
新的管理层落位,公司的战略路径开启调整,围绕数字化转型、产品线建设、业务结构优化以及大健康布局,明确聚焦OTC、保健品、中药和处方药等核心领域。延续这条路径,2023年公司高层再度变化,胡晓萍、芦传有分别出任新一任的董事长、总裁,接替张懿宸、林国人。
根据履历,胡晓萍出身哈尔滨国资体系,与张懿宸的交接被视为公司股东层面的安排。真正令市场感兴趣的是林国人的离任,其早前履历宝洁、葛兰素史克、君乐宝等企业,快消色彩更浓。因此,当时林国人的就任被解读为公司向泛健康赛道转型。
其实,长期以来公司业务包括工业、商业等两大板块。工业板块共有五大产品类别,化学制剂和保健品是核心基石。
2022年到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8.1亿元、15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各自为4.65亿元、3.95亿元。其中,2023年公司工业板块收入52.7亿元,化学制剂、保健品销售额分别为22.3亿元、20.57亿元。
市场对林国人的离任有诸多猜测,包括业绩原因、处置GNC中国业务等。需要指出,2023年公司保健品收入虽同比增长82.13%,但成本增幅也达58.9%。
但无论如何,职业经理人的退场既成事实,新任总裁芦传有出身哈药集团。公司如何在管理层交替之际,完成新周期下的转型过渡,内部已做出调整。
销售端的三层调整
2024年,哈药股份由上而下,从管理层任命到组织架构变革,都做出大调整。
研发方面,公司在研发中心基础上,成立中药研究院和生物研究院,形成“一部五院”的新架构,“五院”对应仿制药、创新药、OTC及保健品、生物制品、中药的研发,“一部”专注综合管理。
更大的调整来自销售端,变化来自三层,涉及部门设置、人员扩充、高管任命等。
其一,公司子公司哈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设立OTC、处方药等事业部,构建以中央市场部、医学部、商务部为主导的市场运营体系,以全面满足零售、医疗和电商等终端需求。
其二,公司大规模扩充营销团队,尤其是在基层城市,以增加基层覆盖、促进终端动销。2024年,公司销售人员3504人,较2023年的3114增加390人。
其三,今年刁广军升任副总裁。资料显示,其履历哈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中央市场部总监。多年的销售市场一线经验,让其在内部调整后快速提拔。
这场销售变革的核心逻辑,在于推动渠道由“重分销”向“重终端”转型,通过各单元协同作战、加大终端动销力度,确保全面覆盖终端和市场。换言之,公司营销触角可能直达客户。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92%。同年上半年,扣除医药商业板块,公司医药工业收入29.75亿元,同比下降5.76%;同期,该板块收入减少,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下降291.84%。
以此可见,公司的销售大变革仍未取得明显成效。公司表示,前三季度主要产品销售额下降,包括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双黄连口服液、阿莫西林胶囊、钙铁锌口服液,并认为整个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与转型深化阶段,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同时市场非药类制剂以强势宣传推广手段大力抢占市场份额。
实际上,公司的转型路径并非行业唯一的方向。同为老牌药企,同样起家于抗生素,鲁抗医药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
鲁抗医药的路线,仍选择研发为主的方向。今年前三季度,鲁抗医药的研发费用2.2亿元,占营收的4.78%。同期,哈药股份研发费用0.94亿元,占营收的0.78%。
因此,鲁抗医药形成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在抗生素领域产业链优势明显,并在合成生物技术具有先发优势。相比之下,公司更倾向泛健康产品,覆盖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保健品等,搭配医药商业布局,打造一个产业链。
不同的战略可能也让两家企业的资本运作路径有所不同。今年9月,鲁抗医药的定增方案获批通过,主要用于生产和创新药研发。其中,该企业的核心项目CIGB-814进入临床阶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鲁抗医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也是承压环境中的奋力一跃。今年前三季度,该企业的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91%、59.32%,负债率达53.44%。2024年报显示,鲁抗医药货币资金7.7亿元,但因票据保证金及冻结银行存款受限2.77亿元,因此实际可支配或少于5亿元。
公司方面,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的负债率也超50%,应收账款余额47.63亿元,较年初43.62亿元有所增长。
归根结底,公司发力于销售端的泛健康转型是一次尝试。在同行可比企业顶着压力努力创新驱动之际,公司又何尝不是在摸索适合自身的路径。(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11-04
投资者网
2025-11-04
投资者网
2025-11-04
投资者网
2025-11-04
投资者网
2025-11-04
投资者网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