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港股ETF通扩容,将首次涵盖海外龙头企业

来源:读数一帜

2025-11-03 13:10:10

(原标题:港股ETF通扩容,将首次涵盖海外龙头企业)

南向ETF通产品增加6只,更首次纳入“美股七巨头”等海外龙头标的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郭楠 陆玲

近日,沪深交易所同步披露南向港股通ETF标的调整名单,宣布6只香港上市ETF将于11月10日正式纳入互联互通范围。

此次扩容不仅使南向ETF通产品总量从17只增至23只,更因为ETF通的改革,更加凸显“全球配置”特点,通过不超过40%的其他市场标的配置比例,ETF通中出现的非港股资产尤为引人关注。

这一创新与香港ETP(交易所买卖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港交所交易所买卖产品主管Jean Francois表示,2025年中国香港已超越日韩成为全球第三大ETP市场,资产管理规模达6535亿港元,同比增长34.1%,而"互联互通推动增长"与"全球联通深化"是核心趋势。他强调,大量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ETF交易,叠加科技类产品热潮,推动香港ETP日均成交额达378亿港元,换手率更是以14.7的数值高居全球首位。

6只产品纳入南向ETF通

此次南向ETF通调整严格遵循既定扩容机制,这一机制源于2022年ETF通启动之初确立的规则框架,经过三年实践已形成成熟的运行体系,为此次扩容奠定了制度基础。

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总监王毅介绍,“这个流程和个股入通类似,有明确的节奏可循,ETF通实行定期审核制度,每年3月底与9月底完成筛选,审核结果于次月公布,新纳入产品在11月或5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正式生效。”

在规则优化的背景下,此次纳入的6只新标的呈现显著的机构集中特征与赛道聚焦特点。南方东英旗下5只ETF成功入选,成为最大赢家,涵盖生物科技、跨境精选、科技主题等多元领域,另一只入选产品为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旗下的招商恒生科技指数ETF,延续了市场对科技赛道的关注热潮。

产品扩容与市场热度形成了强烈的正向循环。2022年,ETF获准纳入沪深港通,此后,北向和南向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大幅增加,从2022年四季度的1.08亿元人民币(北向)和14亿港元(南向),上升至2024年四季度的40亿元人民币(北向)和41亿港元(南向)。据港交所披露,截至2025年9月底,通过沪深股通及港股通买卖的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42亿港元、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8%、142%。2025年8月,港股通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更达91亿港元,创下单月新高。

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南向ETF通的规模扩张与产品扩容形成良性循环。2022年启动初期,南向合资格ETF仅4只,2023年底增至8只,2024年9月达到16只,如今进一步扩容至23只,三年间数量增长近5倍,而成交额占香港市场ETF总成交的比例已从初期的不足5%升至97%,充分证明内地投资者对此渠道的认可。

"64结构"开启全球配置新时代

此次扩容最具突破性的变化,是首次将包含40%非港股资产的ETF纳入南向通范围。

这一突破源于2024年以来的规则优化。王毅透露,此前纳入门槛对港股投资占比要求高达90%,且资产规模需达17亿港元,导致全球性产品被排除在外。

2024年规则调整后,不仅将资产规模门槛降至5.5亿港元,更推出“64结构”新规,允许ETF以60%港股为基础,将40%资产配置于全球其他市场股票。

“这个改变意义重大,以前只能做纯港股产品,现在能设计‘中美科技’这类差异化产品,实现‘以香港资产为主,灵活配置全球’。”王毅表示。

据悉,此次入选的两只南方东英ETF正是“64结构”的典型实践,涵盖美股前100只高自由现金流龙头与英伟达、特斯拉等“美股七巨头”,两只产品均维持港股65%、美股35%的权重分配规则。

这种跨境配置创新精准契合了市场需求,亦解决了内地投资者长期面临的全球化配置痛点。此前,内地投资者布局海外资产主要依赖QDII渠道,但该渠道常因额度不足导致产品暂停申购或产生高溢价。以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QDIIETF为例,历史上曾出现高达15%的场内溢价,严重影响投资体验。而ETF通产品依托港股通充裕的额度优势,不仅无申购限制,且得益于成熟的做市商制度,溢价率普遍低于1%,同时支持T+0交易与更长交易时段,能及时响应国际市场波动。

从市场生态视角看,此次扩容进一步完善了互联互通的产品体系。自2014年沪港通启动以来,互联互通机制已从股票扩展至ETF、债券等多元资产,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近4.7万亿港元。此次跨境ETF的纳入,标志着机制从“股票互通”向“资产互通”的深度跨越。随着11月10日生效日期临近,内地投资者将首次通过港股通渠道便捷布局全球核心资产,而香港作为“跨境资本流动枢纽”的角色,也将在全球资产配置浪潮中进一步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提示,跨境ETF面临汇率波动、不同市场交易规则差异、行业集中度等多重风险,例如“美股七巨头”均为科技股,易受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全球科技行业周期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