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10-29 18:01:42
(原标题:泰金新能IPO将上会,业绩被反复问询)
《投资者网》张伟
对拟上市(IPO)公司来说,只要收到上市委会议的《意见落实函》,就意味着将会进入上会流程,离IPO大考不远了。
日前,电解成套装备生产商——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金新能”或“公司”)对《意见落实函》进行了回复。
资料显示,科创板上市委在《意见落实函》中只提了一个问题,对泰金新能的持续经营能力表示怀疑,要求“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根据安排,泰金新能将于10月31日上会,公司最终能否过会,答案即将揭晓。
股权代持人数近千人
泰金新能,系出名门,发源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下称“西北院”)。
据公开资料,西北院创建于1965年,最初为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分院,后历经多次合并与改制。1988年10月,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与西安有色金属研究所合并后,正式命名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北院现为陕西省财政厅全资控股的国有大型科研机构,属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所以,泰金新能的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的前身泰金有限于2000年11月成立,由西北院和西北院职工持股会发起,分别持股58%和42%。
不过,泰金有限设立时,持股并不规范,存在“通过职工持股会代西北院职工及其下属企业职工持有泰金有限出资的情形”。而在此后历次增资中也存在“西北院工会、自然人代西北院职工及其下属企业职工持有泰金有限出资的情形”。
对此在IPO审核第一轮问询时,监管要求泰金新能说明“公司成立后员工持股数量、份额是否对应到具体个人,进行清理前股权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纠纷”。
根据回复,西北院职工持股会代西北院职工及其下属企业的639名职工认购了泰金有限63万元注册资本。而在2003年至2021年期间,泰金有限进行了八次增资,西北院职工持股会最终代持人数为951名。
泰金新能表示,截至公司员工持股清理前,共有951名实际出资职工(含代持人及西北院工会预留)通过8名代持人持有公司6960万元出资,持股比例为58%,股权权属清晰,各方之间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2022年12月,泰金有限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称变更为泰金新能,并引进了西部材料(002149.SZ)、陕文产投、东方富海等上市公司或投资机构。
本次IPO前,西北院持有泰金新能22.83%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西部材料持股20%,为第二大股东,同时西北院也是西部材料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4.68%)。泰金新能若能上市,也将成为继西部材料后,陕西省财政厅控制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业绩猛增却被多次问询
据《招股书》介绍,泰金新能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是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公司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航天军工等领域。
产品类别显示,泰金新能的产品主要分为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产品、金属玻璃封接制品三大类。2022年至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电解成套装备的营收占比从50%提升至65%,钛电极产品从37%降至29%,金属玻璃封接制品从12%下降至6%。
整体来看,泰金新能的主营收入“步步高”。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19亿元增至2024年的21.3亿元。今年上半年11.5亿元的营收也超过了2022年全年。不过对于泰金新能的营收增长,监管却持保留态度。
第一轮审核问询时,科创板上市委要求泰金新能说明“关于收入确认政策”。第二轮审核问询时,又要求说明“业务稳定性”。而在临近上会前的《意见落实函》中,还要求“结合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情况,订单签订、发货及验收情况,经营性现金流等,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泰金新能认为:目前锂电铜箔行业已过周期性底部,行业复苏并迎来新一轮扩产,下游铜箔头部企业接近满产状态,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明显好转,铜箔的需求确定性强,综上因素导致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募资金额减少5.1亿元
虽然泰金新能表示营收持续向好,未来业绩不存在大幅下滑风险,“在行业穿越周期底部并复苏明显情况下,有望在本轮行业复苏中进一步扩大优势”。但泰金新能却主动调整了募投项目,募资金额较最初缩水了34%,引起市场关注。
2024年6月首次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拟募资15亿元,其中6.35亿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下称“项目1”)、4.82亿元用于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下称“项目2”)、2.5亿元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下称“项目3”)、1.3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下称“项目4”)。
而在最新版《招股书》中,泰金新能的IPO募资金额只有9.9亿元,较去年6月的版本减少了5.1亿元,缩水比例达34%。具体来看,项目1减少1.96亿元、项目2减少0.85亿元、项目3减少0.97亿元,项目4则被取消。
问询文件显示,泰金新能两次被问及“新增产能的必要性及产能消化安排”。也是在两轮问询的期间,泰金新能主动缩减了项目1和项目2中用于扩大产能的募资金额。
泰金新能表示,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数据,预计2028年电解铜箔装备的市场规模合计将290亿元,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资源储备。
另据《招股书》披露,泰金新增在IPO前共进行了两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7200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接近3亿元,或许是“不差钱”的现状,让泰金新能主动砍掉了募资“补流”的项目。
在募资金额上做出大幅“让步”的泰金新能最终能否成功过会?投资者也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