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10-29 18:01:42
(原标题:“医药夫妻”的资本局,舒泰神的十字路口)
《投资者网》蔡俊
舒泰神(300204.SZ,下称“公司”)的定增马拉松,进入关键期。
10月,公司公告定增方案获深交所受理。本轮定增,公司计划最高募资12.53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创新药研发8.83亿元,包括4个在研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7亿元。
之所以称为关键期,原因有三。其一,因连续多年的亏损公司现金流逐渐紧张,在创新药研发的“烧钱”当口急需资金解渴。其二,公司运作多年的定增终于等到估值高点,融资规模也明显扩增。其三,公司的创新药研发有过两次终止,是时候需要一款新品突破以坐实估值逻辑。
高光的时刻,紧急的时刻
超10亿元的资本运作,实则是一场耗时多年的马拉松。因为早前舒泰神有过几轮定增计划,但最终无果告终。
2022年初,公司公告因未能在证监会批复的有效期内完成定增发行,导致方案自动失效。同年,公司又推出以简易程序募资的定增计划,并报送深交所获得受理。2024年初,公司公告考虑资本市场行情、政策变化、融资环境等因素,与各方充分沟通后决定终止并撤回定增文件。
其实,这段时间公司股价正处于低迷周期,市值长期低于70亿元。直至2024年7月,公司因在研药STSP-06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股价启动狂飙之路。二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的部分数据优于诺和诺德同类产品,且安全性良好。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150亿元左右。
因此,本轮定增是公司在资本高光时刻的一次尝试,融资规模也远超早前的3亿元至5亿元。但从另一面看,公司的资金缺口也到了一个紧急时刻。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3.99亿元、-1.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81亿元,同比下降30.82%;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下降227.71%;截至同期,货币资金余额1.58亿元,三大费用合计超1.7亿元。
换言之,市值的增长不能立马兑现成真金白银,现金流的问题或令市场重新审视公司价值。眼下股价高位实施定增,无论从时机选择还是资本热情看,可能是一个好时候。
“夫妻店”的两家上市公司
上世纪90年代,还在高校任职的周志文打破铁饭碗,下海在一家药企出任经理职位。在一线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其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即国内新药临床前评价被国外垄断,特别是动物实验报告成为药企研发的“卡脖子”环节。
之后,周志文与其妻子共同创办昭衍新药,填补了国内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空白。累积第一桶金后,夫妻二人又创业舒泰神,逐步发展出核心产品 “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与 “舒泰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2011年,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7年,昭衍新药又挂牌上交所主板,并于2021年登陆港交所,实现“A+H”两地上市。由此,周氏夫妇连续多年跻身《胡润百富榜》,成为医药行业“夫妻店”的经典案例。
握有两家上市公司的本质,是周氏夫妇踩上了“CRO+创新药”的双重风口,但风口终有停止的时刻。2017年,医保政策调整限制“苏肽生”报销范围,该产品占营收比重最高曾超80%。由此,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2019年,该大单品彻底退出医保目录,直接导致公司净利润进入下行通道。
其实,公司也意识到单品依赖的路径终有到头的一天。2013年至2017年,公司在海外设立创新药孵化基地,认购德国创新药资产的部分股权,还建设单抗药物中试车间。2018年,公司一款创新靶点的单抗注射液获临床批件,正式向源头创新转型。
这种转型,公司率先锚定的是研发管线,重心聚焦感染性疾病、呼吸与重症、自身免疫及神经系统四大领域。本轮定增,最核心的STSP-0601在研项目是全球首个针对伴抑制物血友病的止血药物,若获批将机会享有3-5年市场独占期。
另一方面,昭衍新药的市值缩水对周氏夫妇的程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21年,该企业最高市值接近780亿元,之后因美国FDA取消相关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对其市值产生冲击。截至目前,昭衍新药的市值约250亿元左右。
估值与融资的双重高点
舒泰神在创新药管线的进度、资本估值的期待、紧张的现金流中轮转。
2023年和2024年,公司先后终止乙肝治疗项目STSG-0002、新冠药物项目BDB-001。前者是因为初步有效性数据未达到预期,后者是由于新冠疫情形势变化,两个项目合计已投入5.33亿元。
本质上,两个终止项目的共通点是属于大赛道。无论乙肝还是新冠药物,不仅患者群体庞大,而且众多药企扎堆研发,拥挤之下幸存者寥寥。
或基于大赛道的既往经验,公司的管线布局逐渐瞄准“小众但刚需”领域。引爆市场行情的STSP-0601适用血友病患者,该类药物在全球都属稀缺,是名副其实的“窄赛道”。这种策略让公司规避与巨头的正面竞争,而获批孤儿药又令其拿到市场独占期的先机。
但问题在于,在研药的临床、生产、商业化都需要资金夯实,这也是公司推出超10亿元定增的初衷。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还在不断构建公司的估值逻辑,又反过来影响公司的融资运作。
启动本轮行情前,公司的估值逻辑是产品商业化效果。连续多年的亏损,可以解释公司的市值长期低迷。在此基础上多次推出的定增,或因此无疾而终。
而伴随STSP-0601的进展,资本将公司估值切换至管线价值。因此,在研药的任何进度将影响公司市值。若有不理想,叠加公司自身的亏损与现金流问题,或令其估值逻辑再度变化,对定增产生一定效应。
归根结底,公司的定增赶上了估值的相对高点。在急需补足现金流的十字路口,稍有闪失或重新回到低迷周期。(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投资者网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