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白皮书:中国家庭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提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0 09:59:36

(原标题:白皮书:中国家庭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提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风险保障情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因此对“家庭风险保障体系”开展深入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低通胀低利率、人口老龄化、新技术革命等多重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家庭风险意识、形态及应对体系正在被重塑。

9月19日发布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但保险业作为服务供给侧却并未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


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家庭风险

消费者对家庭风险意识的认知取决于多重因素,宏观来看取决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区域及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微观方面则直接受家庭收入来源稳定性的影响。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在会上表示,本次《白皮书》研究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陈仪教授介绍,近年来宏观经济各关键要素的变化,令中国家庭正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就业及债务风险增加、货币资产贬值、投资收益降低等多项挑战。

通过对新时期家庭风险的深入研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教授陈凯系统地总结了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带来的六大影响。

其中包括: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加剧家庭收入与负债风险;通货膨胀结构调整与消费分化增加购买力风险;低利率环境重塑家庭资产配置与财富风险结构;汇率波动对居民家庭的跨境消费习惯与投资策略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放大社保压力,家庭养老、医疗风险不可忽视;家庭资产配置呈现结构性转型趋势。

因此,《白皮书》指出,全面构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家庭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下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责任及风险保障需求的影响。基于动态生命周期下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责任、风险与需求,充分运用保险的保障属性、保值属性和法律属性,搭建满足家庭财务稳健与成员福祉的系统化风险管理框架。

据了解,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平衡家庭消费、储蓄与保险支出,通过科学模型测算出家庭 防御分值以及家庭效用最大化时的保险配置策略,动态评估家庭全生命周期应对疾病、身故、养老等核心风险的综合抗防御能力,为家庭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基准,提升家庭全生命周期财务安全感与决策效率。

保险业呈现供需错配四大现象

《白皮书》调研覆盖近万个有效家庭样本,调研数据显示,现代家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五个核心领域:医疗健康、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财富安全、财富传承。

图源:《白皮书》

75.8%的受访家庭最担忧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68.2%的家庭为养老规划感到焦虑,60%的家庭担忧子女教育问题,41.1%和36.6%的家庭关注财富安全保障与传承问题。

通过与2023年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家庭风险意识呈现基础风险关注度回落、养老风险意识趋于理性、财富类风险感知上升等特征。

“保险业作为服务供给侧却并未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益普索(中国)董事李海岚指出,保险业呈现出供需错配四大现象。一是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二是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三是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四是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

为响应新时期家庭对风险管理的全新需求,促进保险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升级。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保险公司应积极作为,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合规管理,筑牢行业发展根基;二是坚持“报行合一”,树立正确经营理念;三是推动负债结构转型,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五是积极应对科技赋能,重塑保险经营逻辑;六是投资端支持国家战略,加强服务实体经济;七是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支撑行业转型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