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84家“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串起“深圳创新长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0 11:00:02

(原标题:84家“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串起“深圳创新长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

今年以来,多个知名企业榜单发布,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GEI中国独角兽榜单、《财富》中国500强等,深圳表现亮眼。

9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梳理、去重上述榜单,发现至少有84家深圳企业上榜。它们在深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这些代表一座超大城市、创新之城的前沿科技、企业实力和未来发展的创新力量,并非均匀散布于深圳全市,而是高度集中在南山、福田、宝安和前海等区域。

尤其是,沿梅林街道至南山街道、粤海街道,以及从南山科技园至宝安中心一带,已经串联起一条清晰的由“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形成的“深圳创新长廊”。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认为,深圳创新长廊空间分布并非简单的地理集聚,而是创新链、产业链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产物,这种超级企业与科技明星的梯队式分布,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协同的创新模式,使得深圳不仅在应用创新和商业化速度上领先,也在细分硬科技领域构建起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 

这条长廊不仅是深圳创新驱动的空间缩影,更代表了一种以城市为载体、以产业生态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范式,为大湾区乃至中国探索出一条从“产业跟随”到“技术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9家“聪明公司”

“50家聪明公司”中,深圳共有9家企业上榜。既有华为、比亚迪等头部超级“链主”企业,也有雷鸟创新、拓竹科技、库犸科技、影石创新、游戏科学、韶音科技、光羿科技这7家凭借技术创新取得细分行业领先的“科技明星”。排名前四位的领域分别是AI和计算、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芯片以及生命科学,此次上榜的深圳企业均与此有关。

据悉,这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2010年以来首次将评选落地中国。根据其定义,聪明公司具备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的两个特征,并凭借技术创新开路,结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技术的影响扩展至全球。

超级企业中,作为深圳“创新四姐妹”的华为、比亚迪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化布局持续扩大自身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聪明公司”。华为去年营业收入创下历史第二高,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智能汽车、终端业务、数字能源等均呈现出强势增长势头。比亚迪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业务遍及全球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细分领域企业以硬核科技为“矛”,不仅夺得了细分赛道的话语权,更在不断重构行业的价值标准。雷鸟创新在光学显示与空间计算持续投入,使得AR眼镜走向轻量化与日常化;拓竹科技将原属于工业级的控制技术成功应用在桌面设备上,显著降低高品质3D打印的技术门槛;影石创新凭借全景运动相机的计算摄影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运动影像的工作边界;韶音科技聚焦骨传导技术的研发应用,在声学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名单并不是特定地区的专属,而是包含了中国公司、国际化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公司,海外公司包括芯片巨头英伟达、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生物科技公司英矽智能、香精香料研发公司帝斯曼-芬美意等。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与国际科技巨头相比,大多数深圳企业的创新集中在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层面,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技术探索方面与国际顶尖科技公司仍有一定差距。不过,深圳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快速商业化能力和软硬件创新融合能力,能够依托深圳及周边地区完善的制造产业链,将前沿技术迅速转化为可量产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输出和市场开拓能力。

“深圳创新长廊”串联显现

今年以来,深圳不仅霸榜年度“50家聪明公司”,还持续霸榜GEI中国独角兽、《财富》中国500强等权威榜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梳理这些上榜企业名单,去重后发现至少有84家深圳企业上榜,并且在深圳全市的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规律。

这些企业并非均匀散布于深圳全市,而是高度集中在南山、福田、宝安和前海等区域,尤其是沿梅林街道至南山街道、粤海街道,以及从南山科技园至宝安中心一带,可以说已经串联起一条清晰的“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组成的创新企业长廊。

南山区成为深圳创新企业的绝对聚集地,拥有30家上榜企业,其中粤海街道就有19家上企业持续霸榜,不仅包括腾讯、中兴、迈瑞医疗等产业巨头,还有元象、小鹅通、蘑菇车联等独角兽公司。

若将颗粒度细化到街道,粤海街道几乎成为深圳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以深圳不到0.6%的土地,贡献了全市约11%的GDP,集聚了全市8%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粤海街道发布的数据显示,街道内拥有占南山区近一半的103家上市公司、10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独角兽企业,以及20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南山区的其余街道还包括,“聪明公司”雷鸟创新、游戏科学分布在西丽街道,中国500强传音控股,独角兽云鲸智能和普渡科技分布在西丽街道。这些企业正如不同生态位的“细胞”,共同推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协同构成创新加速器。

上榜企业有16家分布在福田区,包括荣耀、货拉拉、宏芯宇等独角兽公司,以及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中国500强金融巨头,其中不少分布在福田街道、梅林街道、香蜜湖街道等。依托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福田区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规模超490亿美元,估值贡献比31%,居全市前列。 

宝安区则有14家企业在此布局,包括影石创新、韶音科技、光羿科技“聪明公司”,云豹智能、润鹏半导体、海柔创新、正浩科技等独角兽公司,以及顺丰、立讯精密、欣旺达、鹏鼎控股等中国500强企业,其中有5家企业布局在新安街道。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当各种要素涌入前海时,这里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另有8家企业分布在前海合作区,分别是一家“聪明公司”拓竹科技以及思谋科技、微众银行、丰巢科技、编程猫等独角兽公司,且这些上榜企业均位于南山街道。

不难看出,沿着福田梅林街道向西延伸至南山街道、粤海街道,从南山科技园直至宝安中心一带,均密集布满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产业巨头,可以说,一条以密集科研供给、丰富场景创新、产品快速验证的“创新企业带”,正在这里逐步串联显形。

何以诞生创新长廊

事实上,深圳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并非偶然,而是产城融合和生态集聚的结果。

南山区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研发,深圳三个省级AI产业园均落在南山,涵盖从芯片、模型到场景的完整生态链;福田聚焦“CBD+科创区”发展战略,打造新一代智能终端、金融科技等新产业;宝安区成为先进制造的重要基地,近56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汇就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而深圳能够持续诞生创新企业,并非偶然。这座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发现、培育、支持创新企业的机制,围绕金融、创新、场景、人才、市场等要素资源,持续健全全链条培育服务体系。

一方面,深圳大力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推进设立“20+8”产业集群基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赋能支持深圳涌现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爆发式成长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镇,深圳形成了一个极具配套能力的产业圈,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等多个新产业赛道,深圳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制造供应全覆盖,涵盖芯片、机体结构、电机、电池等主要零部件及整件。

此外,深圳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首创性地方法规,面向新兴领域不断丰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正如深圳今年还为新兴行业领域量身定制“沙盒监管”,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让入盒企业毫无保留地全力测试创新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释放创新潜能。

如今,从南山的科技园到宝安的智造基地,从福田的金融中心到前海的合作平台,一条充满活力的“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创新长廊正在深圳形成,这条长廊不仅是地理上的集聚,更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深圳乃至中国创新的未来方向——将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抢占全球产业链“话语权”与“制高点”。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