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何以领先?中信银行打通价值链路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19 18:01:14

(原标题:何以领先?中信银行打通价值链路)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中信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并召开业绩说明会。

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最受市场瞩目的是,当该行资产总额达9.86万亿,距离十万亿规模仅一步之遥时,其果断选择从规模追求切换至质量驱动,不沉溺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而是用效益和质量并重增长换取业绩增长的坚实底色。

这条长期之路,本质是中信银行对“穿越周期”的持续打磨。报告期内,该行在“五个领先”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在各条业务线上取得显著成绩。当全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该行以体系化优势实践价值银行之路,为行业提供范本。无论是零售第一,还是综合融资领先,该行的生态体系展现出战略推进力、客户经营力、数字创新力、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等多重优势。

长期主义之路,为行业提供范本

业绩说明会上,中信银行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有力的信号:坚持“结构为王”思路。

这里的“结构”,所指资产负债。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贷款及垫款总额580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客户存款总额61069.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9%。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1.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百分点。

归结起来,该行在报告期内构建起“规模—质量—风控”的稳固三角模型: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风险防控能力也不断夯实。

实际上,“结构为王”的思路是基于行业过去成长路径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性、深刻的抉择。近几年为了追求短期的规模和利润增长,部分银行倾向于大幅度投放贷款、吸收存款,但引发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宏观上造成资产质量下降、负债成本上升;微观下无暇顾及细分市场和客户需求,难以实现差异化服务,从而不利于长期发展。

因此,眼下行业面临的抉择是继续追求短期增长,还是摸索一条长期主义的路径。中信银行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即全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结算能力建设,坚持稳息差的经营主题,保持行业相对优势,走长期主义的路并为行业提供范本。

所有的动作,该行都在围绕优化资产端的目标展开,核心是减少“不赚钱”的资产。其中,最典型的动作就是压降低收益的票据资产。该类资产收益相对较低,当市场利率波动时,甚至可能成为拉低收益的拖累。截至今年二季度,该行票据资产余额2243.69亿元。

负债成本控制方面,中信银行过去几年一直严控高成本存款,报告期内更是“低位基础上进一步压降”。该行依靠严控结构性、长期限、定价较高等存款产品,报告期内付息负债成本率为1.73%,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五个领先”:大投行生态圈破局

摒弃了“规模情结”的中信银行,眼下更专注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该行提出“五个领先”的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驱动下,报告期内战略目标又向前推进一大步。

“五个领先”,涵盖包括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今年上半年,该行的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4.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2%;零售理财产品余额达1.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1%;代理业务手续费30.95亿元,同比增长18.81%。

斐然的数据,是该行一套行之有效集数字化、风控、产品创新等组合打法。该行构建贯穿零售经营的数字化“决策中枢”,将零售积累的策略、流程、经验等固化沉淀为“敏捷中台”,并将AI和数智化能力嵌入“经营前台”。同时,面对零售信贷风险上行的市场环境,该行能及时从风险模型迭代、渠道筛选、贷后管理等方面入手,能敏锐判断周期变化,并定位和解决问题。

同时,该行的体系化优势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凭“大投行”生态圈,今年上半年该行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268只,承销规模4431.2亿元,承销只数和规模均位居市场榜首;股权资本市场围绕新形势下市值管理、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等核心场景,资本市场关键性融资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大投行”生态圈的核心是整合了“商行+投行+协同+撮合” 资源,该行聚焦债务资本市场和股权资本市场两大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之际,目标是要将自身打造为“最懂资本市场的商业银行”。

价值银行凸显,两场战役取得成效

归根结底,中信银行的核心诉求是打造价值银行。当自身的发展路径从规模追求到质量驱动那刻起,该行开始构建一条“稳息差—拓中收—稳质量”的闭环。而要实现目标,该行不断优化夯实客户、资产等基本盘。

一方面,该行持续坚持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截至报告期末,对公客户总数达132.8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2万户;该行富裕及贵宾客户476.78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91%。报告期内,贵宾客户输送私行客户1.20万户,同比增长13.90%;富裕客户输送贵宾及以上客户 15.82万户,同比增长4.84%。

另一方面,该行持续优化大类资产结构。加强大类资产结构优化力度,压降低效资产占比,尽可能稳定资产收益率。负债端坚守“量价平衡”发展理念,践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战略,不断夯实负债基础,带动负债成本继续下降。

客户与资产的基本盘夯实之际,该行推进了最重要的两场战役:息差保卫战和轻资产转型。从成果看已取得一定成效,价值银行的路径逐渐清晰。

实际上,息差管理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因为资产端收益率走低和负债端成本率难降,银行业的净息差进入持续性的下行周期。如何求得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一问题,摆在每家银行面前。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的1.77%收缩至1.63%,但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平。需要指出,该行是同业中最早提出稳息差、坚持量价平衡经营理念的机构。能在下行周期中守住优势,核心是该行不断积极主动调整资产、负债两端。

然而,息差收窄终究会影响银行的业绩增长。想要破局就得打造新模式,中信银行的解法就是轻资产转型,即不依赖贷款规模,而是把落脚点放在中间业务。

转型过程中,该行在财富管理、综合融资、托管、信用卡等业务持续发力。除信用卡业务受市场影响外,报告期内其他各大类产品手续费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长3.38%。

可以看出,中信银行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化打法,以“负债—资产—客户—风控”为起点,不断强化“稳息差—拓中收—稳质量”的闭环。逻辑链路上,体系能力提升带来更稳的息差,客户经营与协同深化提升中收。

价值银行之路,已拨开云雾见天明。(思维财经出品)■     

fund

投资者网

2025-09-19

投资者网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