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寒武纪成“王”了吗?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8-25 18:01:36

(原标题:寒武纪成“王”了吗?)

 《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近期,受国产替代预期增强影响,寒武纪(688256.SH)股价显著上涨,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寒王”的称号。虽然市场普遍认为,与基本面相比,寒武纪的估值已偏高,但公司股价的上涨也并非毫无逻辑。得益于国产大模型的适配,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3.55亿元。 

在国产替代预期下,高盛将寒武纪的每股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人民币,市场更是传摩根大通给出了2500元的目标价。这一目标股价的变动与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持续收紧背景下,国产替代需求的增强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思元590等产品已在大模型训练场景实现应用,虽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得益于国内的适配布局,目前寒武纪的产品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从亏损到“寒王”,目前已与基本面背离的寒武纪,其股价又能否继续上涨呢? 

从技术积累到市场变迁 

寒武纪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国AI芯片产业的演进过程,公司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2016年3月,依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技术积累,陈天石和陈云霁兄弟创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技术基础源于他们在2014年发表的"DianNao"系列学术论文,这些关于深度学习处理器的研究为AI芯片架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017年,华为发布的麒麟970芯片,该芯片集成了寒武纪的Cambricon-1A处理器IP,这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AI处理单元的手机芯片。随后麒麟980与公司继续合作,为寒武纪带来了可观的IP授权收入。 

然而,2019年华为发布了自研"达芬奇架构"NPU的麒麟810和990芯片,寒武纪失去了主要客户,被迫从IP授权模式转向独立芯片产品公司。2020年7月,寒武纪以"AI芯片第一股"身份登陆科创板,虽然面临亏损压力,公司却研发出了多款AI芯片。 

但在产品层面,寒武纪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仍客观存在。如其旗舰产品思元590的性能对标英伟达2020年发布的A100芯片,综合性能约为A100的80%-90%。而英伟达已推出性能更强的H100、H200,并发布了新一代Blackwell架构。在制程工艺上,思元590为7nm,而H100为4nm。 

软件生态上,寒武纪则面临更大的挑战。英伟达的CUDA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AI开发的重要平台,据行业资料显示,全球近90%的AI软件开发依赖于此。对开发者而言,迁移到寒武纪的Neuware平台需要重写代码、重新优化,成本较高。 

不过,随着生成式AI爆发和美国对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的收紧,国产AI芯片的进口存在断供的风险。此情况下,国内AI厂商为了满足公司算力的需要,纷纷在国产适配与国产替代上进行布局,寒武纪的产品也因此得到大量应用。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的收入就同比出现了4230.22%的增长,收入规模与2024年全年相比已相差无几。 

与国内竞争对手华为昇腾相比,寒武纪作为中立的芯片供应商,不与阿里、腾讯等云厂商构成直接竞争,这使其成为部分企业的选择,公司也因此受益。 

从持续亏损到业绩爆发 

持续亏损之后,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不断收紧对华先进AI芯片的出口管制,中国科技企业转向国内供应商。中国监管机构建议国内公司避免采购美国芯片,也促进了国内AI芯片的发展。 

当然,最重要的是,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AI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大幅增加。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74.1%,远高于通用算力20.6%的增幅。 

而据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81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约9%。全球AI算力市场预计2025-203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5.0%,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3-2028年期间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6.2%。 

在算力需求下,寒武纪的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场景得到了规模化应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达到3.55亿元,实现了从"持续失血"到"自我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的预期。 

这一转变背后,是寒武纪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尽管此前寒武纪出现了持续亏损,但公司仍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其中,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208.92%。正是这些投入,使思元590在性能上达到对标A100的水平,并在特定场景下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从估值泡沫到“寒王”诞生 

当然,国产替代并不能一蹴而就,国产AI芯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2024年,DeepSeek宣布其最新版本适配华为昇腾、寒武纪、天数智芯等国产芯片。这一进展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具体应用场景。 

在技术层面,中国AI企业正通过软件优化弥补硬件差距。其中,寒武纪的Neuware软件平台通过算子融合、内存优化等技术,提升了思元芯片的性能表现。MLU-OPS库、CNNL神经网络加速库和CNCL通信库等组件构成了寒武纪软件生态的基础。 

然而,市场对寒武纪的高估值也出现了一些担忧。尽管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但市场更关注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在目前寒武纪收入规模还比较小,客户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如果核心客户采购放缓或项目交付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市场预期是转变。 

此前新能源行业的锂矿、锂电池企业均出现过预期被过度炒作的情况,虽然近期这些公司的股价已出现了大幅反弹,但赣锋锂业(002460.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企业的股价较历史峰值相比仍分别有70%与15%左右的下跌。 

此外,虽然寒武纪的经营状况已大幅改善,但目前公司面临的挑战依然明显,与英伟达的技术差距、华为的全栈竞争、企业软件生态建设的长期性,均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市场普遍认为,国产AI芯片的崛起是长期趋势,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投资者应关注公司技术迭代能力、客户拓展情况和生态建设进展,而非仅关注短期股价波动。 

寒武纪的发展是中国AI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家推动科技自立的背景下,国产芯片企业确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但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短期估值水平,关注企业长期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宜跟风追逐热点。AI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持续创新,真正的技术进步需要扎实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验证。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