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子弹财经
2025-07-17 23:50:54
(原标题:Meta供应商北京通美IPO:专利靠竞争对手授权,存股权回购风险)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美”)的IPO进程仍没有新进展。
北京通美是一家半导体材料科技企业,早在2022年8月,公司就已经在上交所科创板提交注册。
在IPO陷入“僵局”背后,北京通美面临着多重潜在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对赌协议的回购条款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若公司上市最终折戟,控股股东AXT将面临巨额回购压力。
此外,涉嫌商业秘密泄露纠纷,带来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发明专利对授权协议的依赖也让北京通美技术自主性受到质疑,尤其在科创板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高要求下,这些问题就更显突出。
1、上市路漫漫,面临对赌压力
北京通美前身通美有限成立于1998年,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XT和北京市通州区工业开发区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2022年1月,通美有限于上交所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同年8月就“提交注册”,可谓“神速”。
不过,提交注册至今,北京通美的科创板IPO一直停滞不前。外界戏称北京通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申报前夕,北京通美引入了多家外部投资方。
2020年12月,通美有限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3.01亿元增加至8.21亿元。在新增注册资本中,5.17亿元由AXT、金朝企管、北京博美联、中科恒业以股权认缴,增资价格为1.36元/注册资本;328.38万元由新增的员工持股平台北京辽燕、北京定美、博宇英创、博宇恒业以现金认缴,价格为1.32元/注册资本。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2021年1月,通美有限再次增资,将注册资本增加至8.8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海通新动能、海通新能源、海通创新、安芯产投、井冈山美橙等企业认缴。
有企业选择进,也有企业选择了退。
同期,中科恒业将1046.39万元注册资本转让给辽宁卓美;北京博美联将490.73万元注册资本转让给AXT,本次增资以及转让价格均为5.03元/注册资本。
短短1个月时间,北京通美的注册资本单价就上涨超2.5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投资,北京通美与资本方签署了对赌协议。
招股书显示,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通美有限与投资方签署了一系列对赌协议,针对股权回购、股权转让限制、优先购买等特殊权利条款进行约定。
但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各板块在审IPO项目中,针对发行人曾作为“对赌义务人”的对赌协议安排,均被要求必须不可撤销的终止,且相关股东应确认该安排自始无效。
2021年12月,北京通美也对公司签署的对赌协议进行了“清理”。北京通美在招股书中表示,对赌协议享有的特殊权利已终止且自始无效。
然而,北京通美也明确,若北京通美IPO未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或撤回IPO申请等情况下,投资机构有权要求AXT回购投资机构持有的北京通美部分或全部股权。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而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北京通美至今仍在上交所门外苦苦等待。毕竟,一旦最终上市未果,AXT将面临不小的回购压力,而这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北京通美的股权结构和稳定运营。
2、控股股东是第一大客户
北京通美是一家半导体材料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磷化铟衬底、砷化镓衬底、锗衬底、PBN材料及其他高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根据行业咨询机构Yole的统计,2020年,北京通美在磷化铟衬底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6%,位居全球第二。2019年,公司在砷化镓衬底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3%,为全球第四。
不过,目前该类产品的主要经营市场还是在Sumitomo、日本JX和Freiberger等日本和欧美企业的手中。相比之下,北京通美的经营规模就“相形见绌”了。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北京通美的控股股东是AXT,直接持有公司85.51%的股份。由于AXT股权结构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因此,北京通美也没有实际控制人。
AXT于1998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未从事具体业务,其通过北京通美开展磷化铟衬底、砷化镓衬底、锗衬底、PBN材料及其他高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北京通美的磷化铟衬底、砷化镓衬底、锗衬底产品可用于生产射频器件、光模块、LED、激光器、探测器、传感器、太空太阳能电池等器件,在5G通信、数据中心、新一代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北京通美服务的客户包括Meta(前身为Facebook)、中国台湾的联亚光电、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件制造商之一Trumpf等。
2019年至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北京通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2亿元、5.83亿元和8.57亿元,同比增长-5.72%、26.17%和47.01%。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8.90万元、4822.19万元和9458.76万元,同比增长-209.03%、244.42%和96.15%。
(图 / Wind(单位: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AXT不仅是北京通美的控股股东,还是公司的境外销售主体,公司主要向AXT销售砷化镓、磷化铟衬底和锗衬底。
报告期内,北京通美向AXT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21亿元、2.82亿元和5979.70万元,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91%、48.35%和6.97%,在此期间,AXT一直是北京通美的第一大客户。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子弹财经」注意到,2021年3月以前,北京通美外销主要通过AXT进行,将产品销往AXT后,由AXT根据其销售订单将产品销售给最终客户。
通过AXT的销售,北京通美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幅拉高,尤其是磷化铟衬底产品。
2019年-2021年合并计算,北京通美销售给AXT磷化铟衬底的价格为483.15元/片,AXT对外售价1275.32元/片,相差62.12%。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2021年3月起,北京通美开始通过美国通美向境外客户销售产品,2021年5月,公司完成对美国通美的收购。AXT执行完2021年3月前签订的销售合同后,不再向外销售产品。
然而,AXT作为控股股东与曾经的核心销售渠道,两者之间的深度绑定既为北京通美带来了初期的市场资源,也可能会让公司在治理、独立运营等层面引发监管关注。
对于北京通美而言,如何构建更独立的销售与运营体系,不仅关乎其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也可能影响到其上市进程的最终走向。
3、发明专利靠授权协议,曾涉嫌泄露商业秘密被举报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通美曾被举报涉嫌泄露商业秘密。
公司在2022年6月披露的第二轮回复意见中披露,公司收到相关举报信,北京通美涉事员工在举报方任职期间参与了PBN-PG复合加热器、PG工艺产品、PBN夹持杆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工作,掌握了其核心技术,上述技术信息属于其商业秘密。
当时,该名涉事员工在北京通美任职,并入股公司。举报方认为,北京通美及涉事员工涉嫌侵犯其商业秘密。
(图 / 北京通美问询函回复)
对此,「子弹财经」向北京通美发送采访函寻求解释,公司表示,经自查后认为,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来源清晰,公司不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情形。
那么,北京通美的现在的研发能力如何?
报告期各期,北京通美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2682.64万元、4510.82万元和9016.6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0%、7.73%和10.52%。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31%、8.97%和10.02%,2019年和2020年,北京通美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从研发成果来看,截至2022年5月31日,北京通美拥有发明专利共计60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51项,境外发明专利9项。
(图 / 北京通美问询函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导体行业内,为避免因专利重叠造成的侵权和诉讼风险,同行业企业间通常会实施专利交叉授权。
招股书显示,AXT与主要竞争对手M签署了《交叉许可和互不起诉协议》,M和AXT将其在2029年12月31日之前申请的专利互相授予许可给对方及其控制的实体使用,许可范围涉及制造、使用、进口和销售砷化镓和磷化铟晶体和衬底产品。
据悉,北京通美已经向M支付了交叉授权的长期付款,共计170万美元。
不过,这样的授权存在一定的风险。北京通美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若M终止授权或协议到期后未能续约,且公司不能及时自行开发替代技术,将可能因为缺乏必要授权而面临专利侵权的风险,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北京通美对「子弹财经」表示,公司核心团队从事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业务已逾35年,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工艺积淀。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近百项。
此次IPO,北京通美拟募集资金11.67亿元,其中4.4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目前,北京通美何时能够上市还尚未可知,不过公司资金链尚不算十分紧张。
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1.73亿元、短期借款7782.47万元,货币资金可以覆盖短期借款,仍留有一定的周转空间。
(图 / 北京通美招股书)
接下来,北京通美能否破解僵局、扫清障碍,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进而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智通财经
2025-07-17
和讯财经
2025-07-17
子弹财经
2025-07-17
智通财经
2025-07-17
智通财经
2025-07-17
观点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