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40亿估值到7.8亿债务:钟薛高的破产方程式

来源:文轩新闻

2025-07-17 21:20:49

(原标题:从40亿估值到7.8亿债务:钟薛高的破产方程式)

高光出道,破产收场。

7月16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破产公告为曾经风光无限的“雪糕刺客”钟薛高画上了句号。

公告显示,钟薛高账面资产仅剩1.86亿元,而经审计的债务高达7.82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420%。这一数字,彻底击碎了钟薛高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端雪糕神话”。  

虚假繁荣

钟薛高成立于2018年,由创始人林盛创立,品牌名称取自“中式雪糕”的谐音,声称要打造中国特色的高端雪糕产品。

2021年是钟薛高的巅峰之年,全年营收突破10亿元,毛利率高达38%,单支雪糕售价一度冲上60元,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雪糕刺客”。

价格成为钟薛高的最大亮点,也是其核心的营销方式。

然而,光鲜外衣背后,是钟薛高利润的却惨不忍睹。

据财报显示,当年钟薛高的营销费用高达3.2亿元,渠道返利2.1亿元,扣除这些成本后,经营利润仅剩4700万元,净利率不足5%。

这意味着,每卖出一支15元的雪糕,公司实际仅赚0.75元。 

为了做大摊子,钟薛高在全国租赁了23个第三方冷链仓,单仓年均租金220万元,远超行业自建成本。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多支付1800万元“隐形税”。 

明星代言、广告宣传、渠道费用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沉重。 

全面失控

2022年的“31度不化”事件,成为钟薛高命运的转折点。

有网友将海盐椰椰口味雪糕放在 31℃ 室温下1小时后仍呈黏稠状,再用打火机甚至1500℃火枪 “烧不化” 的视频疯传,#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 话题阅读量迅速破10亿。舆论质疑其过量添加卡拉胶等增稠剂,把“雪糕刺客”与食品安全挂钩,品牌信任骤降。

事件曝光后,钟薛高退货率从0.9%飙升至6.4%,相当于每卖出15支雪糕就有1支被退回。当年销售额骤降至7.5亿元,但公司此前锁定的明星代言、电梯广告和直播间坑位费合计1.9亿元已无法撤销,导致现金流缺口瞬间扩大至3.1亿元。 

为应急,钟薛高以12%年息向渠道商借款2.4亿元,但高额利息和后续营收下滑形成恶性循环,仅一年后利息压力就逼近3000万元,加速资金链断裂。  

现金流危机引发连锁反应——供应商要求现款结算、核心团队离职、渠道商追债,即便降价推新品也难挽颓势,品牌彻底失去市场议价能力。  

与伊利、蒙牛等自建工厂的传统品牌不同,钟薛高80%的产能依赖代工厂。2023年,其天津代工厂因环保问题被关停40天,直接导致夏季缺货损失1.1亿元;而紧急转单至苏州工厂的临时开机费高达120万元/次,全年额外支出2100万元。

更讽刺的是,钟薛高每年花费6000万元教育市场“高价原料”的故事,却未建立原料安全库存。2023年厄瓜多尔可可豆价格暴涨70%,公司被迫改用加纳可可豆,成本下降11%,但终端售价未敢上调,导致单品毛利缩水2200万元。消费者很快发现“口感变了”,复购率从42%暴跌至27%,品牌高端叙事彻底崩塌。  

赌局溃败

资本曾为钟薛高插上翅膀,但也最终成为其坠落的主因。

2021年C轮融资时,钟薛高估值冲上40亿元,市销率达4倍,远超伊利1.8倍、蒙牛1.6倍等传统乳企。

这份光鲜的融资协议中暗藏“对赌条款”:若2023年营收未达30亿元,创始团队需以8%年息回购股份。  

2023年3月,钟薛高现金流全面枯竭:账面现金狂跌至4700万元,同比缩水八成。应付账款高达1.2亿元,其中6000万为供应商欠款,每月仍净亏2800万元。

与此同时,存货周转天数从45天拉长至92天,夏季集中贡献60%营收的季节性特征进一步放大资金错配,流动性危机迅速恶化。

溃败尽在眼前,4月,经纬中国等投资方断然“止血”。拒绝追加投资并冻结剩余款项,要求创始人就2000万元追加个人连带担保,同时启动估值折价70% 的股权回购条款,并派驻财务接管人控制核心资产。

资本决然丢下这个巨大的报复,一系列连锁反应爆开:7家供应商申请财产保全,浦东工厂遭查封,公司6月即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24年3月,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公司资金链彻底崩盘。  

面对债务,变身网络播客的林盛把还债路径浓缩成两句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怕卖红薯也要一分一分还。”

只是,钟薛高债主可能已经等不到它还钱的那一天了。

胜马财经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