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突然出手!一次性抹平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17 21:16:32

(原标题:突然出手!一次性抹平)

【导读】国新证券发布弥补亏损方案,耗资61.21亿元填补亏损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甩掉历史包袱,对于国新证券来说,代价有点大……

近日,国新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使用风险准备金、法定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截至2024年末,公司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61.21亿元。

根据公告,国新证券通过使用一般风险准备(7.07亿元)、交易风险准备(7.07亿元)、盈余公积(7.07亿元)及资本公积(39.99亿元),合计61.21亿元全额弥补亏损。

本次弥补亏损方案实施完成后,国新证券一般风险准备余额降至170.78元,交易风险准备及盈余公积清零,资本公积剩余56.29亿元,母公司报表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0元。

据了解,相关事项已于股东会审议通过当月进行账务处理。

“变身”后连续三年盈利

显然,国新证券此次耗资61.21亿元来填补“亏损窟窿”,是为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国新证券的前身是华融证券。2020年,华融证券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降63.66%;净利润为亏损82.35亿元。截至2020年年末,华融证券未分配利润为-78.59亿元(母公司报表口径)。

2022年年初,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中国华融(作为出让方)与国新资本签署《国有产权交易合同》,拟向国新资本转让持有的华融证券71.99%股权。

同年6月,证监会核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华融证券实际控制人,对国新资本受让华融证券股权无异议;次月,公司名称由华融证券变更为国新证券。

“变身”后,国新证券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期间,国新证券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4.84亿元和3.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国新证券选择一次性填平“大窟窿”,在证券行业并不多见,却是国新证券财务健康的重要转折点。此举可消除历史包袱,优化母公司报表,为未来盈利分配、股东回报等奠定了基础。

两度增资扩股

记者注意到,去年8月至今,国新证券已两次发起增资扩股。据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2024年8月,公司计划增资不超过10亿股,增资后投资方持股比例不超过15%。该轮增资挂牌期于同年9月23日结束,从最新披露信息看尚未完成。

2025年5月,公司再度启动增资,拟新增股份不超过24亿股,募集资金金额将择优确定。

据了解,增资扩股可直接增加券商注册资本金,提升资本充足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应对经济波动或业务扩张时更具韧性。

截至目前,国新证券注册资本为58.41亿元,总部设于北京,下辖18家分公司、64家营业部,控股私募基金、另类投资、期货3家子公司,并参股1家公募基金公司。

根据财报,国新证券最近三年资产总额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末,国新证券母公司口径总资产为361.22亿元,同比减少8.63%。扣除客户资金后,总资产为307.52亿元,同比下降7.48%。截至2024年末,国新证券母公司口径总资产进一步降至354.76亿元,扣除客户资金后,总资产为283.54亿元。

编辑:晨曦

校对:纪元

制作:鹿米

审核: 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