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Terry Smith:投资只说事实!以茅五泸和格老美为例。

来源:雪球

2025-07-07 09:37:15

(原标题:Terry Smith:投资只说事实!以茅五泸和格老美为例。)

老李哥昨天发了一篇Terry Smith在2014年写的文章,在文中Terry Smith的结论是:实在找不到不买微软的理由。巴菲特也曾经写过我最喜欢的股票,具体详见:巴菲特《我最看好的股票》的6个选股要点!

本篇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原文,我让元宝做的翻译。第二部分,我将套用Terry Smith的定量逻辑来看茅五泸和格老美的事实。

第一部分

原文:

Just the facts when weighing investments!

1950年代,一部名为《Dragnet》的早期侦探电视剧中,虚构角色乔·弗莱迪(Joe Friday)在每集开场都会说:“我叫弗莱迪,是个警察。”他还有一句名言,通常在询问证人时打断对方喋喋不休的废话:“只说事实”(Just the facts)。

在投资领域,我们都该效仿乔的证人询问技巧。因此,让我们从几个事实开始——如下表所示。你会想拥有一家交出这样成绩单的公司吗?

你会投资吗?

过去六年,该公司营收增长66%,年复合增长率达8.8%——在经历金融危机和深度衰退的时期,这绝非易事。2009年公司虽遭遇下滑,但营收仅下跌3%,可见其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其现金流表现更为出色:同期经营现金流增长119%(年复合增长率14%),且现金流占营收比例高达43%,利润率异常优秀。

总而言之,这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经营表现。当然,仅凭此不足以做出投资决策。你还需要估值数据——你可能会认为,凭这样的业绩记录,其股价必然高到无法投资。

但如果我告诉你,目前能以超过8%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自由现金流除以市值)买入这家公司?其预期市盈率仅12倍?它还支付股息——股息率达3.2%,且覆盖率达2.4倍?更妙的是,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相当于市值的约四分之一?

“我该怎么买它的股票?”——这很可能是你的反应,也的确是我的反应。若在这些数字前加上美元符号、后加“十亿”,我描述的这家公司就是微软。

此刻,我猜那些对此投资机会垂涎的投资者会感到惊讶。微软不是科技战争的输家吗?我已数不清读过多少计算机刊物、商业杂志、报纸、分析师报告和博客的质疑:“微软能否‘自救’?”

拯救自己什么? 看空者认为,微软在移动设备上输给苹果,在搜索引擎和移动操作系统上败给谷歌。它还与被不断衰退的PC更换周期捆绑——因为PC使用其Windows系统,这是我们最熟知的微软产品。

若你阅读多数关于微软的评论,这无疑是主流观点。然而,回到那些恼人的事实:

微软最大部门(收入与利润双冠)是服务器与工具事业部,为服务器开发软件并提供开发者工具,客户是IT专业人士和开发者。你对此了解多少?

如果你在工作中使用微软软件(绝大多数人如此),你很可能正经历或即将从Windows XP升级到Windows 7,因为微软已停止对旧版的支持。全球95%的取款机运行Windows XP。这就是“持续馈赠”——微软的“年金收入”,源于所有人被迫升级操作系统。

我并非自称懂技术投资(但至少我清楚自身局限,可能比多数自以为懂的人领先一步),也对谁将接替史蒂夫·鲍尔默担任CEO毫无洞见。但我确实懂财务分析——而这一点常被忽视,正如许多微软评论者那样。

更糟的是,大量关于微软的“研究”和评论无关其表现好坏,而更多反映评论者的偏见:他们常认为微软不够酷、不时髦,缺乏苹果的设计感,因此不配成功。

事实恰恰相反。请坚持只看事实。

原文总结:

值得投资的公司标准:

1、定量标准(硬性指标)

1)持续增长能力

- 营收与现金流长期稳健增长(如案例中年化增速>8%)

- 现金流>利润:经营现金流占营收比例高(如43%)反映盈利质量

2)估值安全边际

- 低市盈率(如12倍)、高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如>8%)

- 高股息率(如3.2%)且覆盖率高(如2.4倍)

3)财务健康度

- 充足现金储备(如占市值25%)

- 低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如利息保障倍数>5)

2、定性标准(软性竞争力)

1)护城河(持续优势)

- 技术壁垒:如微软的服务器工具、企业生态绑定

- 转换成本:客户依赖度高(如ATM系统升级强制需求)

2)管理团队与治理

- 管理层战略执行力(如微软服务器业务聚焦)

- 合理股权结构(避免决策僵局)

3)行业抗周期性

- 需求刚性(如企业软件、必需消费品)

- 弱经济周期影响(案例中微软2009年仅跌3%)

3、市场认知偏差的利用

1) 逆向投资机会:当市场过度关注短期利空(如微软移动端失利),忽视核心业务价值时,定量数据可揭示错杀机会。

2)案例验证:微软的现金流和估值指标已证明其性价比,但市场偏见导致低估。

第二部分

我们来看茅五泸,真的是好公司,但是如果买在高点,就需要时间去消化估值泡沫。

无脑内在价值测算(不做投资建议):

1)假设不增长,以2018-2024平均扣非净利润来做测算,不算折现率,以ROCE高低来定估值倍数,不管品牌护城河,不管隐蔽资产。

2)用过去3年自由现金流为基数,十倍为买入价格来测算估值。

结论:目前肉眼看,茅五泸的吸引力还没有很高,依然是热门股。

我们再来看格力、美的和老板电器,也很有意思。格力电器和老板电器存在买入机会?

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买的便宜是关键!毕竟好公司在少数。

买贵=白干!三年一倍为何对价格“零容忍”?

对了,备注一下,微软案例和我举的这些公司无关,因为terry smith其实喜欢的是刚需、增长的公司,应该以腾讯举例更恰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算一下。

我只是纯粹好奇,看看这些公司过去这些年的数据是如何呈现的,并未做任何分析,我也不擅长预测。

@ericwarn丁宁 @流浪行星

雪球

2025-07-08

雪球

2025-07-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