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谈谈熟悉历史对于投资的意义

来源:雪球

2025-07-06 12:59:41

(原标题:谈谈熟悉历史对于投资的意义)

wangdizhe(北仪小孩)

从小到大,人都在接受关于理性的调教。。。但总有一股躁动,暗流涌动。。。每每到关键时点,情绪总躲在背后,充当最后的“裁决者”。。

对于投资而言,大部分投资者都知道巴菲特把套逻辑,但面对行情波动,情绪依然左右了大部分人的行为。。。。这是刻入基因的东西,因为大脑中的杏仁核控制恐惧中枢,而伏隔核控制鉴赏中枢。。。在一定程度上,要想做到所谓的“低买高卖”,知行合一,需要在关键节点,启动“情绪熔断机制”。。。

投资是关乎“概率的游戏”,需要冷静,屏蔽情绪影响。。。。但生活中,如果没啥情绪反馈,又活得不像一个人。。。。如何在复利逻辑下精进,同时又活得有趣,并不容易,即便是很多投资大师,也难以兼具的。。。

如果你和一个人聊天,这哥们张口闭口的“巴菲特芒格”,只谈投资那点事。。。多半他投资能力比较平庸。。。。因为那些仅仅是一些“基本功”。。。而且懂得和做到,距离也是很远的。。。

熟悉历史,可以加深对于周期和人性的了解。。。在跌宕起伏中,利益得失与悲喜交融,不断延绵,可以看出“带有规律性的某些确定性因子”。。。因此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了解历史,那他在这个市场中,很难提升持续挣钱能力。。。因为所谓的“高低”体现就是周期,所谓的“买卖”体现的就是人性。。。这些都在历史长河中,有所沉淀。。

近代的先不提,就说说古代的一些历史典故吧。。

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政从商,化名“陶朱公”。。。他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说的就是在旱灾时囤积船只(预判未来治水需求),水灾时囤积车辆(预判陆地运输需求)。。。这就是“逆势投资”逻辑,反映的是周期思维,利用供需错配来获利。。。。同时,战国时期的商人白圭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念,其实道理类似,强调在市场非理性波动中捕捉被低估的资产,通过耐心等待价值回归实现收益最大化。。

纸上谈兵,被记录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这厮熟读兵书,谈论兵法头头是道,但最后败于长平,赵被秦灭。。这种人基本就是只会背《巴菲特致股东信》那种,可以给你细致的讲解可口可乐和苹果那种投资案例。。。做教授或者教mba去可以,可以成为名师。。。但你让他提枪上阵,持续挣钱够呛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当年魏征和李世民说的,暗示出要广泛收集信息,包括正反两面的观点。。。。也就是不同来源的数据,宏观微观的分析,需要进行交叉验证和独立思考,避免被“信息茧房”或市场噪声误导。。。

同理《三国志》里面有一段,袁绍谋士许攸因内部矛盾投奔曹操,献上偷袭袁绍粮草重地乌巢的计策。。。曹操力排众议,果断采纳并亲自率军执行,一举扭转战局,许攸的情报是关键信息,曹操在众将怀疑下坚持己见。。。投资中需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基于扎实研究和清晰逻辑形成判断后,要敢于在机会出现时果断行动,克服贪婪和恐惧。。。乌巢是袁绍的“七寸”,投资要抓住影响企业的核心驱动因素和关键变量,如果机会真来,不要蜻蜓点水,要狠一点,一剑封喉。。。

《孙子兵法军形篇》提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说的是,战国时期吴国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先稳固内政、训练精兵(不可胜),再选择越国国力虚弱时进攻(可胜)。。。其实就是尽量不能赔钱,先确保自身不败,再寻找对手的弱点,择机攻之。。对于这点和巴菲特所强调的“保住本金,不要赔钱”类似。。。。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暗示出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时及时调整策略,比如都追新消费去了,那就避开,永远躲着大热的。。。

《资治通鉴·周纪》中有一段是,智伯攻赵的故事,说的是智伯联合韩,魏攻赵,但赵襄子坚守晋阳,最终联合韩、魏反攻灭智氏。。。。赵襄子的胜利源于其“定力”,在强敌压境时未动摇,反而沉着坚韧的等待时机。。。。市场短期波动常受情绪影响,但长期价值由企业基本面决定。。。。投资需像赵襄子一样,保持冷静,避免被短期噪音干扰。。。。比如面对震荡盘整走势,拿稳股票,不丢筹,慢慢吃息,择机而动。。。

吕不韦在邯郸遇见秦国公子异人,认为其“奇货可居”,通过政治投资助异人成为秦王,自己也从商人跃升为秦国丞相。。。这对应投资中,需要寻找被市场低估标的的逻辑,比如当某类资产因短期利空或认知偏差被低估时(如行业低谷期的优质企业),提前布局可获取超额收益。。。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这句话,是记录在《左传・襄公十一年》里面的,其实体现的就是“安全边际”思维。。。也就是在这个市场中,是随时“如履薄冰”的,我从不上杠杆,所以波动就伤不了我,反而成为我利用的对象(更方便逢低抄底)

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以“天子”名义号令诸侯,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这其实是曹操利用“天子”品牌形成竞争壁垒,类似投资中对“品牌护城河”的重视。。。所谓的占领消费者认知,和这个也比较类似,看到品牌优势,同时价格不贵,具有婴儿的身体,巨人的品牌,就需要研究一下,看看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出“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这里面其实揭示了财富的三个积累极端,所谓无财作力,就是缺乏资金时,依靠体力劳动积累原始资本(如打工、创业)。。。。少有斗智,就是拥有一定资本后,通过智慧经营(如选择优势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既饶争时,就是资本充足时,需敏锐捕捉市场时机,果断行动。。。。短短12个字,总结了人生不同阶段,挣钱的三大要点。。,对于A股而言,所谓的“争时”,就是去年跌到2700-2800那会要敢于低点进货,以后出现明显泡沫红利时候,也要果断走人。。。

《周易》那种东西,讲的是周期。。。比如亢龙有悔,说的是龙飞至极高处必然回落,比喻事物盛极而衰。。理解这点的话,就不会在2015年那会儿追高的。。潜龙勿用,说的是龙潜伏于深渊,暂不行动。。。说的是,初入市场或对新领域不熟悉时,应先观察学习,避免盲目操作。。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说的是在投资初期,主动向专业人士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优化。。

《论语》从初中就学。。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避免极端,这其实暗示出投资策略需要仓配稳健。。。温故而知新,暗示出复盘投资案例的重要,需求用别人的经验,强化自己的认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的是始终保持谨慎,才能避免失败,比如沪指3500点附近,我根本不买a股,因为谈不上足够便宜。。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经常押韵。。。历史上每次泡沫破裂前,市场总会出现“新经济”“新模式”等说辞。。。但其实“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只要高了就远离,所以我不碰美股。。。

以历史的视角,可以对所谓的“周期”进行一种俯视。。。很多时候聪明是“术”,一种高效的分析能力。。。但有时候,情况复杂到“无法快速收集到所有信息,但又必须马上做出重要抉择”,比如面对暴跌,各种消息似乎都有些道理,价格走弱又让人心烦意乱。。。这个时候,一个聪明人的“高效本能”,反而会成为某种障碍,因为他会本能的想到先卖出一些,然后低点再买回来,做个短差,尽量减少短期浮亏的影响。。。其实一旦出了,价格弹起来,一般不会补的,因为觉得比自己出货时候还贵,不划算。。。同时如果出了,价格继续跌,也会难以真敢“带量低吸”的,因为下跌验证了他判断正确,他会对“躲闪浮亏”这种事情逐渐上瘾,潜意识中,真到低位时候的“买入狠度”会不自觉的下降。。。

很多时候,观察的视角,比聪明属性重要的多。。。因为所谓的“长期主义思维”,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以周期视角来思考事物”。。可以重新评估浮亏的意义,它有时无需躲闪,只需利用。。。没有暴跌和错杀,就难以有真正“伟大的投资”。。。而了解历史的意义,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好的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从中获得一种“独到的视角”。。。对于很多人而言,历史仅代表一个个朝代和名人,他们也会背诵唐诗宋词啥的,但其实无法做到“触类旁通”。。。因此当某种现实在生活中呈现的时候,他难以向历史“求索”,这也会影响他的认知反馈。。。。

了解历史,还可以从典故中,理解“世事的无常”,当遇到打击时,会提升精神韧性。。。优秀的投资者,都不会是“精神脆皮”,因为有时候总会遇到k线的跌宕,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真到刺刀见红的时候,是不是拿能住,甚至敢不敢带量低吸,往往是“胜负手”。。。

因此不了解历史,难以了解周期的本质。。。那里面记录着,人们为了逐利做过的种种事情,不仅有贪婪和恐慌,还有忠义和背叛,不仅有涨跌起伏,也有时代之变迁。。。。熟悉历史可以获得“长焦视角”,提升“精神韧性”,洞察“人性规律”。。。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雪球

2025-07-05

雪球

2025-07-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