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陕西首富摊上事了!800亿元市值巨子生物被指造假,真相如何?

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5-27 19:02:53

(原标题:陕西首富摊上事了!800亿元市值巨子生物被指造假,真相如何?)



近日,作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2367.HK)被质疑“造假”,该事件引发广泛热议。

2025年5月24日,自称“香港大学化学博士”的美妆博主郝宇(网名“大嘴博士”)发布检测报告,直指可复美核心产品“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的实际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且缺乏胶原蛋白的关键成分甘氨酸,质疑其涉嫌虚假标注与夸大宣传。

文中提到,为了准确定量检测重组胶原蛋白,其团队选择了国际标准的高精度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并通过18个氨基酸内标精确校准和定位氨基酸。检测结果显示,源自“重组胶原蛋白”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总含量仅有0.0177%,远低于预期的0.1%以上。

被指造假,巨子生物回应

5月24日当晚,巨子生物发布告消费者书,驳斥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相关言论为不实,并表示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最新检测报告将在出炉第一时间公布。

巨子生物称,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医药行业标准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对多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严重不符。



来源:巨子生物公众号

此外,根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成分表中含量超过0.1%的成分需按降序排列。可复美产品成分表将“可溶性胶原”列为第七位,但未明确标注其为“重组胶原蛋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道,巨子生物可复美陷“造假门”,争议背后存在技术标准博弈。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标准,不同机构采用ELISA法、LC-MS法、HPLC法等得出的结果差异显著,这种标准缺失加剧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矛盾。而这场争议的终极裁决者仍是消费者的信任与监管的天平。

此次“造假门”事件,是继今年4月巨子生物被质疑产品中含有违禁成分EGF(表皮生长因子)之后,再次陷入产品质量风波。尽管公司多次否认产品中含有EGF,并表示已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但这一事件仍让消费者对巨子生物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风波之下,巨子生物头顶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科研”人设坍塌,销售费用高企

巨子生物原身创立于2000年,创始人范代娣是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与同样出身于高校化工教师——其丈夫严建亚,共同创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随后,范代娣团队成功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护肤品领域。

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上市后,巨子生物的股价一路飙升,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港元。截至2025年5月26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为821亿港元。

今年5月中旬,巨子生物创始人夫妇范代娣与严建亚凭借超450亿元持股市值,超越隆基绿能李振国夫妇,成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在招股书中,巨子生物将自己定位为“一家致力于提供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领先生物科技公司”,强调其在重组胶原蛋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官网也宣称,“巨子生物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然而,随着“造假门”事件的发酵,巨子生物的“科研”人设正在逐渐坍塌。

首先,此次被质疑的“可复美胶原棒”,其核心成分重组胶原蛋白的含量和质量遭到了专业人士的质疑。根据“大嘴博士颜究所”的检测报告,该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际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产品标注的0.1%以上,且关键成分甘氨酸未检出。这一结果与巨子生物在产品宣传中所强调的“高含量重组胶原蛋白”和“独特的Mini小分子型重组胶原蛋白”存在巨大反差。

其次,巨子生物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备受争议。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费用为1.0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9%,较2023年的2.1%略有下降。相比之下,同行业的华熙生物和锦波生物,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68%和10.89%。较低的研发费用率,让市场对巨子生物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产生了质疑。

目前,巨子生物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可预、可痕、可复平等多个品牌,产品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疗器械和功能性食品三大领域。然而,从营收结构来看,巨子生物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旗下产品中,2024年,可复美品牌收入达到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收入的82.0%;可丽金品牌收入为8.41亿元,同比增长36.3%,占总收入的15.2%。



来源:巨子生物财报

此外,巨子生物的其他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表现相对较弱,未能形成有效的业绩支撑。可预、可痕、可复平等其他品牌的营收占比则更低。这表明,巨子生物在品牌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与较低的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巨子生物的销售费用高企。2024年,巨子生物的销售费用为20.08亿元,同比增长72.5%,占营收的比例高达36.3%,较2023年的33.0%有所上升,高额的销售费用,主要用于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促销活动等方面。

在品牌推广方面,巨子生物邀请了众多明星和网红为其产品代言和推广。例如,可复美品牌曾邀请过赵露思、虞书欣等明星作为代言人,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在渠道建设方面,巨子生物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各大电商平台、连锁药店和美容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业绩表现上,2024年,巨子生物的营收为55.6亿元,净利润为20.6亿元,毛利率从83.6%下降至82.1%;净利率从41.1%下降至37.2%。其中,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

此外,过度依赖营销推广也让巨子生物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下降,公司的销售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巨子生物需要不断加大营销投入来维持市场份额,这将进一步加重公司的财务负担。

经销商“暴雷”,行业竞争激烈

巨子生物曾因经销商“暴雷”事件而受到市场关注。

巨子生物此前最大的经销商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安创客村”)曾被质疑传销。且这家公司跟巨子生物有直接关联。招股书中直接提到,巨子生物的董事会主席兼CEO严建亚为西安创客村在2015年注册成立时的唯一股东。后来经过几次股权变更,所有股权都转给了马晓轩,他曾任巨子生物的总经理,于2019年辞任。不过在2018年时,严建亚在接受西安日报采访时,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还是主要的身份之一。

西安创客村作为巨子生物的重要经销商,曾长期占据公司营收的较大比重,2019年至2021年分别贡献了52.2%、49.3%和29.3%的收入。然而,其采用的“分级代理”模式被外界质疑为传销行为,甚至有消费者投诉其拉人头入代理,涉嫌洗脑。

巨子生物的销售渠道分为直销和向经销商销售,其中直销主要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而经销商则负责向医院、药房、化妆品连锁店等渠道销售。然而,由于对经销商的控制有限,部分经销商通过低价出货、代购泛滥等方式,导致产品流向非正规渠道,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例如,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团购或找私人代购购买产品,而这些代购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风险。

不仅如此,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对巨子生物旗下产品使用过敏。







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效性护肤品和医美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进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除了巨子生物外,华熙生物、锦波生物、创尔生物等企业也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布局。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力,给巨子生物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此次“造假门”事件,对巨子生物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此次争议,恢复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其未来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曾经的行业明星能否持续闪耀,充满未知。(《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