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东莞银行IPO困局背后 业绩首现“双降”是否影响上市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20 18:01:11

(原标题:东莞银行IPO困局背后 业绩首现“双降”是否影响上市)

《投资者网》崔悦晨

近日,处于A股IPO冲刺期的东莞银行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东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归母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下降8.20%。这是该行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打破了此前连续三年的增长势头。

营收净利首现“双降”

具体来看,东莞银行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101.97亿元,相比上一年减少了3.90亿元,下降幅度为3.6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8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3.29亿元,降幅达到了8.10%。

回顾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该行自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关口后,营业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21年至2023年,该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5.11亿元、102.79亿元和105.8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3.16亿元、38.33亿元和40.67亿元。

根据年报中的解释,东莞银行指出,2024年为了支持经济复苏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银行主动调整了业务结构,并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导致短期内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净息差的收窄也是导致东莞银行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银行的净息差同比缩减了35个基点至1.26%,低于同期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1.52%。这一变化使得东莞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了14.57%,降至71.19亿元。

至于非利息收入部分,2024年东莞银行实现了8.94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0.01%。尽管如此,由于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达到了20.86亿元,同比增长了35.95%,但这依旧未能完全抵消整体业绩的下滑趋势。

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的总资产达到672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8.05亿元,增幅6.97%;贷款余额3655.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8.26亿元,增幅11.54%。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不良贷款率1.01%,较上年小幅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2.01%,同比下降了40.85个百分点。

国资持股升至42%

在业绩承压之际,东莞银行的股权结构正悄然发生转变。

2025年1月20日,东莞银行原第四大股东东莞市鸿中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1.05亿股股权全部转让给东莞市莞城福好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占银行总股本的4.48%。

天眼查数据显示,东莞市莞城福好企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东莞市国资委。这意味着,股权转让后,东莞银行的国有股份占比将由此前的37.52%进一步提升至42%。

这一变化被视为对东莞银行的正面影响。国资的进一步介入可以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为其业务扩张和风险抵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国资股东通常具有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政策影响力,有助于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然而,东莞银行股权分散的顽疾仍未彻底根治。天眼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仍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东总数达到5190户,自然人股东占比23.09%,前十大股东中仅东莞市财政局的持股超过了5%。

这种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长期制约着银行的决策效率。业内认为,无实控人模式虽能避免“一言堂”的情况,但也可能导致重大决策久拖不决,甚至出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博弈。

官网信息显示,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设有多个分行(包括东莞、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并拥有超过5600名正式员工的金融机构。近年来,东莞银行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和稳健的业绩赢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入选成为全国12家“领头羊”城商行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商行。

IPO十七年三度中止

2025年3月31日,深交所再度按下东莞银行IPO“暂停键”,原因是“财务资料过期需补充”——这是该行三年内第三次因同类问题中止审核。

自2008年启动上市以来,东莞银行的IPO长跑已进入第十七年,其间经历四次申报、三次折戟,成为A股最“资深”的候场银行。

此次中止审核无疑给东莞银行带来了新的压力。该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财务资料并重新提交申请,这不仅增加了上市的时间成本,也可能导致市场对其上市前景的进一步观望。

此外,东莞银行的业绩波动也可能让其在IPO冲刺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审查,从而加大获得监管批准的难度。

2024年,东莞银行完成了高层更替,原行长程劲松升任董事长,副行长谢勇维接任行长。尽管两位都是在东莞银行拥有超过十年经验的老将,肩负着推动上市的重要使命,但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却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4.91%和43.52%,表明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东莞银行的困境或许折射出地方中小银行的普遍挑战:在利率市场化、区域经济转型的夹击下,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战略?国资加持虽能提供资源背书,但市场化能力才是破局关键。

对于这家“17年上市未果”的老牌城商行而言,2025年或许是其命运的转折年。若能在资产质量、公司治理、创新业务上实现突破,东莞银行有望最终打开通往A股市场的大门。(思维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