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20 16:21:00
(原标题:博时基金科技投资版图背后:一场全链布局的系统化作战)
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到半导体技术的持续突破,再到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不断创新,科技行业的诸多环节正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投资者对科技主题投资产品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投资选择,而是渴望通过多样化的产品配置,全面参与到科技行业的发展浪潮之中。
公募基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布局科技赛道。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博时基金脱颖而出,早在数年前便高瞻远瞩地展开了对科技投资的系统化作战,在产品端、投研端、AI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发力,在科技投资领域筑起极具“博时”特色的护城河。
主被动全链条覆盖
“风来了就把帆拉满”,这句简洁而有力的话语,恰似博时基金在科技投资领域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科技板块再度迎来爆发式行情,资本市场掀起科技投资热潮,相关主题基金业绩领跑,产品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
博时“科创AIETF(588790)”便是其中的典型产品之一,该基金于2024年12月31日成立,并于2025年1月9日上市,定期报告显示,该产品自成立以来获得22.92%的回报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3.41%,基金规模从去年底的2.35亿元一路攀升至26.39亿元,单季度暴增十倍以上。这不仅彰显了科技赛道的强劲爆发力,更凸显了博时基金在产品布局与市场把握上的精准度。
不过,这仅仅是博时基金科技投资版图的冰山一角。多年来,博时基金围绕科技创新主线,构建起覆盖主被动产品的完整投资矩阵。如今,其旗下已有超60只产品,产品规模也从2023年370亿元跃升至到2024年底552亿元。
1、全面打造被动指数系列工具箱
· 立足全球化,搭建“港股+全球布局”的多元投资矩阵
在被动投资领域,博时基金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构建起“港股+全球布局”的多元投资矩阵。
在美股领域,标普500ETF(513500)、纳指100ETF(51339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配置苹果、微软、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的便捷通道,帮助投资者分享美国科技产业创新红利。
在港股市场,恒生医疗ETF(513060)精准捕捉AI医疗与创新药政策双重利好,在行业景气周期中实现规模与业绩的双重增长;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则聚焦港股科技龙头,覆盖互联网、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这种跨市场布局不仅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更让投资者得以把握全球科技产业升级浪潮中的多元机遇。
· 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央国企科技创新赛道
与此同时,博时基金紧跟国家战略导向,自2019年起率先布局央国企科技创新赛道陆续推出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等产品,将国家战略导向与资本市场投资机遇深度结合,为投资者开辟了分享“国之重器”创新成果的投资路径。
· 乘风中国科技,立体化打造科创“宽基+行业”系列产品
作为中国科技战略的核心承载平台,科创板同样是博时基金布局的重点领域,已经展开了“宽基+行业”的立体化布局。其精心打造的覆盖科创板七大指数的完整产品线,既有科创综指ETF博时、科创100指数ETF等宽基产品,全面追踪科创板整体表现;也有聚焦科创AI、科创芯片、科创新材料等细分赛道的主题指数基金。
通过港股+全球市场、央国企科创主题、科创板三大维度的战略布局,博时基金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被动投资体系。无论是追求稳健配置的长期投资者,还是把握热点的短期交易者,都能在博时基金的产品矩阵中找到契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目标的选择,从而精准捕捉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
2、擘画主动科技投资领域版图
主动投资领域是检验基金公司投研实力的关键战场,博时基金同样有所建树,凭借深厚的投研功底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培育出一批风格鲜明的产品,多位实力基金经理更是各展所长,成为其科技投资版图中的中流砥柱。
以博时半导体主题为例,基金经理肖瑞瑾通过对宏观经济、流动性和基本面的深入分析后,预计二季度A股市场有望延续结构化行情,因此在一季度重点配置人工智能、自主创新、端侧AI等三大投资方向;在行业配置上,他选择继续超配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和国产晶圆代工行业,标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低配功率半导体行业,展现出对行业细分领域的深刻理解与前瞻性判断。
肖瑞瑾进一步认为,二季度国内可能继续发布具备全球竞争力的AI大模型、AIAgent应用等新产品,这有望持续提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行业的重视程度,因此市场风险偏好或将维持在高位。
除肖瑞瑾外,主动权益阵营还有专注特许价值投资的曾鹏、深耕科技创新赛道的赵易等多位基金经理,凭借独特的投资策略与扎实的投研能力,共同搭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投资平台,为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科技市场中保驾护航。
揭秘科技投资护城河
“根之茂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科技投资作为一场“长坡厚雪”的耐力赛,投研能力无疑是基金公司竞争优势的根基。而成立了27年的博时基金能绘就浓墨重彩的篇章绝非偶然,背后正是得益于公司的投资理念、专业高效的团队,以及持续不断地创新探索。
近年来,在不断完善产品体系的同时,博时基金积极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组织架构上通过设立首席科技投资官这一关键职位,将分散在各个团队和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高效聚合,提升投研转化效率。
在首席科技投资官曾鹏的统筹下,博时基金推进了TMT与新能源、大健康和高端装备一体化投研小组的建设,不断升级“产政学研”一体化的科创投研体系。这些跨领域的投研小组打破了传统投研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专业背景的投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博时基金还将AI技术深度融入投资决策,逐步构建起涵盖因子配置、因子挖掘、行业轮动、风险预警等功能的全链条AI赋能技术框架,形成适用于公募基金中低频投资的“智能因子投研系统”。
事实上,早在2018年,博时基金便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率先开启了AI技术在投资研究领域的战略探索,2023年更是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持续加大在AI技术方面的投入。通过将AI技术深度融入投资研究过程,为投研人员精准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投研人员的研报获取和决策效率。
“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这一理念贯穿博时基金科技投资的始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信仰,其始终耕耘在科技的第一线,并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全链布局系统化作战体系,使其在科技投资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近日,博时基金还策划了科技投资系列圆桌线上沙龙,围绕“DeepSeek与AI投资”热门话题,聚焦AI硬件、AI软件、智能驾驶、机器人、创新药等等五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肖瑞瑾在沙龙中表示,DeepSeek的快速迭代不仅提振了国内投资者信心,更将中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差距缩短至约三个月。除了AI企业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普及外,他还留意到,AI正在走向端侧,即走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PC以及耳机、手表等IOT设备。
肖瑞瑾进一步分析,端侧AI对本地算力需求有限,但复杂任务仍需云端协同。基于此,他预测,为提升用户体验,AI端侧等有望迎来硬件升级周期,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芯片、零组件、组装)及AI原生应用开发商将显著受益。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李喆则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在他看来,这一领域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更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人形机器人正从0到1迈向1到100,投资者需以长期视角布局,关注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的共振机遇。
“星辰大海已在眼前,唯坚定者方能共享时代红利。”李喆说。
投资者网
2025-05-20
投资者网
2025-05-20
投资者网
2025-05-20
投资者网
2025-05-20
投资者网
2025-05-20
投资者网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