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5-17 05:20:47
(原标题:爆亏公司大盘点,是涅槃还是沉沦?)
$万科A(SZ000002)$ $天齐锂业(SZ002466)$ $TCL中环(SZ002129)$
大家好,我是司马。最近看了眼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好家伙,亏钱的阵仗属实有点吓人——8家公司亏超100亿,24家亏超50亿,合计亏损金额能抵得上一个中等城市的GDP了。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发现这些爆亏股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去年A股最真实的“冰与火”。今天咱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这些亏到“底裤都快没了”的公司,到底踩了哪些坑。
要说亏得最惨的,还得是地产链。榜单前8名里,除了TCL中环,其余全是房地产相关企业,万科A以495亿的亏损额登顶“亏损王”,相当于每天亏1.35亿,把过去10年的利润几乎全吐了回去。ST金科亏320亿、泰禾股份亏213亿、阳光城亏196亿……曾经的“地产豪门”如今集体趴在ICU里抢救。
为啥亏成这样?说白了就是“三高”惹的祸: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以万科为例,2024年存货高达1.3万亿,光减值损失就计提了350亿,相当于每卖10套房,就有3套要按骨折价甩卖。更惨的是ST金科,负债总额2500亿,资产负债率110%,早就资不抵债,年报里直白地写着“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几乎就是明牌说“我快撑不住了”。
地产爆亏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逻辑剧变。以前靠借钱买地、卖房回款的模式,在“房住不炒”和三道红线政策下彻底失灵。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了12%,新房没人买,二手房挂牌量却暴增30%,开发商要么降价促销割肉,要么烂尾违约,两头都是死胡同。就连国企背景的绿地控股、金融街,也分别亏了156亿和111亿,可见这波寒冬面前,谁都没法独善其身。
另一个爆亏重灾区是光伏。TCL中环亏98亿、隆基绿能亏86亿、通威股份亏70亿、爱旭股份亏53亿,这些曾经的“碳中和明星”,如今集体上演“业绩翻车”。最让人意外的是隆基绿能,作为光伏龙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而且一亏就是86亿,相当于把2022年和2023年的利润全亏光了。
光伏的爆亏,本质是“成也周期,败也周期”。前两年碳中和概念火爆,各路资本疯狂涌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多晶硅价格从2023年的每公斤150元暴跌至60元,跌幅超60%,组件价格也跟着腰斩。TCL中环光存货跌价损失就计提了65亿,相当于手里的硅片还没卖,账面上就先亏了一半。通威股份更惨,原本靠饲料业务还能撑一撑,结果光伏组件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全年营收降了20%,亏损却扩大了3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光伏企业普遍重资产高投入。隆基绿能固定资产超过1000亿,每年折旧摊销就高达80亿,相当于不管赚不赚钱,每天睁眼就欠银行2000万。一旦产品价格暴跌,收入覆盖不了固定成本,就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爱旭股份就是典型,2024年产能利用率跌到60%,设备闲着也是亏,开工更是亏,只能硬着头皮计提资产减值40亿。
除了地产和光伏,其他行业的爆亏也各有各的奇葩。比如天齐锂业亏79亿,主要是锂价从2023年的每吨50万跌到2024年的15万,存货和商誉减值一把计提;北汽蓝谷亏69亿,新能源汽车销量涨了30%,但每卖一辆车亏5万,妥妥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嗨”;晨鸣纸业亏74亿,纸浆价格暴涨后暴跌,叠加房地产下滑导致包装纸需求大减,两头被暴击。
最让人唏嘘的是百济神州,作为创新药龙头,亏50亿倒不是产品卖不动,而是研发投入太大——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120亿,占营收的80%。这种“烧钱换未来”的模式在美股或许可行,但在A股,投资者更看重短期业绩,导致股价腰斩,市值蒸发2000亿。可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同样的策略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别看这些公司行业不同,爆亏的原因却有共性,总结起来就三个“没想到”:
地产和光伏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却被不少投资者当成“永远的成长股”。地产的黄金十年让开发商习惯了每年20%的增长,结果政策转向后,还在疯狂拿地;光伏前两年靠补贴和碳中和概念狂飙,企业盲目扩产,根本没算过产能过剩的账。记住:再好的行业,也逃不过“贪婪时恐惧,恐惧时贪婪”的周期定律。
万科、ST金科等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有的甚至资不抵债。这种“借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的模式,在顺风顺水时能放大利润,一旦风向变了,就是绞肉机。光伏企业虽然杠杆没这么高,但重资产投入相当于“隐性杠杆”,设备、厂房都是借钱建的,一旦产品卖不上价,折旧和利息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爆亏的公司,超60%都计提了大额商誉或存货减值。比如泛海控股商誉减值120亿,直接占亏损额的60%;TCL中环存货减值65亿,相当于存货打了四折。这些资产平时看着光鲜,一旦行业下行,分分钟变成“减值炸弹”。记住:那些存货高、商誉高、应收账款高的“三高”公司,一定要离远点。
作为小散,咱们没法预测行业周期,但可以通过三个指标降低踩雷概率:
尤其是地产、光伏这种重资产行业,高负债就像绑在身上的炸药包。万科A资产负债率85%,ST金科110%,这种公司就算不亏,每年的利息支出也能拖垮利润。相反,那些负债率低于50%,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比如茅台、格力,虽然涨得慢,但至少睡得安稳。
存货高说明产品可能卖不动,商誉高说明收购可能踩雷。隆基绿能存货200亿,占资产的25%,结果价格暴跌后只能减值;泛海控股商誉150亿,占资产的30%,最后全成了泡沫。买股票前,打开F10看看这两项,超过30%的,除非有特别理由,否则别碰。
有些公司靠卖资产、政府补贴勉强盈利,但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本质上还是在亏钱。比如北汽蓝谷,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75亿,全靠政府补助撑着,这种“造血能力”为零的公司,迟早会露出原形。
看着这些爆亏的公司,有人说“A股完了”,但我觉得未必。地产的爆亏,其实是挤泡沫,那些高杠杆的房企倒下后,剩下的国企和优质民企反而能拿到更多市场份额;光伏的爆亏,加速了行业洗牌,小厂出清后,龙头企业的集中度会更高,只要熬过产能过剩周期,未来依然有戏。
对咱们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些爆亏案例中学会敬畏市场。没有永远上涨的行业,也没有永远不倒的巨头。与其追逐热点追得头破血流,不如踏踏实实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看看它有没有真正的护城河,现金流是否健康,管理层是否靠谱。
股市里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认知的变现;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认知的买单。2024年的爆亏潮,与其说是灾难,不如说是一场生动的风险教育课。记住这些教训,下一次风暴来临时,咱们才能躲得更远,活得更久。毕竟,在股市里,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今日话题 @球友福利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 #雪球星计划# #股民日常#
雪球
2025-05-17
雪球
2025-05-17
雪球
2025-05-17
雪球
2025-05-16
雪球
2025-05-16
雪球
2025-05-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