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5-06 22:11:56
(原标题:“China Travel”强势输出!政策、消费、社媒共筑旅游"超级周期")
一个五一,给爆火的“China Travel”再添了一把火。
早在上个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就显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657万人次,占71.3%。
彼时,入境游“现象级”爆发迹象早已凸显。
为此,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了,相关部门有充足的信心预测,这个小长假“China Travel”的爆发力更甚。五一前夕,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初步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有望达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
现实是,据携程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支付宝平台也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180%,其中来自54个240小时过境免签国家的外国人通过“支付宝碰一下”消费金额环比4月同期增长近50%。
至于原因,既受益于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支持,更在于“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新政等措施的刺激。
“中国购”正在成为外国游客打卡的新方式。这些盛况也在资本市场得到正反馈,节后开盘首日,旅游、酒店、免税店指数午后持续攀高,预计这样的向上趋势后续仍可能继续强化。
订单激增130%,政策、消费、社媒共筑旅游"超级周期"
在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与社交媒体传播的共同驱动下,2025年的中国旅游市场进入“超级周期”。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不过,与以往的长假相比,外籍游客入境游为这个长假旅游市场做出的贡献更为显著。
据携程5月5日发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珠海、西安、青岛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榜单。
携程认为,假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的核心动力在于,文化体验与多元玩法对外国游客的强吸引力。
譬如,“科技+文旅”对海外消费者的吸引,据美团无人机方面介绍,为了给到访深圳公园的市民游客带来更有趣的消费体验,公司假日期间航线假日不打烊,并给深圳7大公园的无人机空投柜进行限时“换装”。最终,海绵宝宝联名“皮肤上新”及大量趣味线下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拥趸专程跨洋打卡。
深圳也一举成为入境游热门目的地榜单全国第二的城市,并入围国内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再譬如,不远万里来故宫门前打卡且肤色不一的“洋格格”,被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魁星楼吸引的大批入境游客。
此外,在社交媒体带来的现象级传播效应下,“China Travel”持续进入爆发增长期。
典型如五一前夕,据携程方面透露,海外网红博主“甲亢哥”《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媒实现裂变式传播,拉动五一期间入境酒店搜索指数同比激增200%。
得益于五一期间旅游消费的爆发,节后首日开盘,A股旅游概念指数持续攀高,截至发稿前指数涨超1.8%;旅游及酒店指数低开高走,午后持续攀高;免税店指数截止发稿前涨超1%。
未来10年,入境旅游市场或迎4-8倍爆发式增长?
被优化的配套政策应该是“China Travel”爆发最关键的支撑。
继此前覆盖范围更广的过境免签政策后,4月上旬在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博弈中,国内出台的“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等新政,助推了五一黄金周入境游的大爆发,并最大化释放入境游消费潜力。
4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又进一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将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
为此,“买买买”也成为今年“五一”入境游的亮眼标签。据携程数据,“五一”假期上海、深圳、义乌等地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188%和60%。
依托“全球直采”与中欧班列搭建的高效物流网络,外国游客可以享受“一键购买+物流直达”的便捷服务,即使行程匆忙,也能轻松将心仪商品邮寄回家,形成“China Travel”的独特记忆。
从游客入境游国别来看,去哪儿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韩国、日本旅客占比最高;同比增幅最高的则是澳大利亚旅客,增幅达到1.5倍;越南、加拿大旅客增幅也超过了八成。
显然,高消费水平的游客大增,这意味着入境游对GDP的贡献也将大大增强,并强化中国文化在全球的重播力量。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我们的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广阔,相比发达国家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游的收入占整个GDP是1%-2%左右,中国的入境旅游收入占GDP是0.5%左右。
据悉,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研究机构也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入境旅游的市场将增长4-8倍。站在投资者视角,目前可以关注能直观受益于此的旅游、酒店、免税店以及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等方向。
从摇钱树到美好追求:解码“China Travel”长久活力的核心引擎
站在整个产业的视角,此次五一假期的表现其实是旅游业真正完全抹去疫情影响,重回新高的一个缩引。
2025年,被认为是全球旅游业的增长年。据《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5)》预测,全球旅游收入较2019年将增长7.9%。
而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到142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全球旅游总收入达到6.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其中,亚太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总人次达到95.6亿人次,增速达到19.9%,在五大区域中位居第一;旅游总收入增速达到6.4%,较GDP增速(4.0%)高出2个百分点。
该《报告》预计,2025年亚太地区旅游总收入增速或将超过10%,为新兴经济体乃至全球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可以预见,未来该地区旅游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依然十分可观。
中国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今年4月14日-16日举办的2025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港香山旅游峰会上,超过100家来自北京与香港的买卖家进行了570余组旅游洽谈,各方达成意向交易额近2亿元人民币,为推动两地旅游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旅游市场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贡献了力量。
密集的国际航线、适宜的自然环境、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令香港在全球市场持续“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境内游、入境游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也将倒逼国内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完善。
对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原社长高舜礼表示,不能把旅游当成一棵摇钱树,而应全面发挥旅游的综合性功能,而应着眼于让旅游更好地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
他认为,“旅游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不单是追逐增加收入、拉动GDP增长。”
因此,未来旅游业应强化市场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加强低效闲置项目盘活、提升发展和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从单一经济功能向综合的民生功能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造福民众的发展。
这将是支撑“China Travel”长久活力的重要引擎。
证券时报
2025-05-07
格隆汇
2025-05-06
格隆汇
2025-05-06
格隆汇
2025-05-06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5-06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