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27 21:45:13
(原标题:化解主动权益基金发展“痛点”)
【导读】化解主动权益基金发展“痛点”:提升业绩和服务,改善投资者体验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募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规模“黯然”回落,体现了这类产品的“最大痛点”——投资者信任与体验存在短板。
从业内反馈来看,这一困局由诸多因素引发,如业绩波动大、风格漂移、费率过高、过于关注相对排名、投资者教育不足、销售渠道赎旧买新行为等。为此,市场各方也在努力,如优化费率结构、提升投研能力、完善投后服务等,期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对行业生态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
多因素导致投资者体验不佳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在投资者信任与体验方面仍存在一些关键短板。除了过往业绩波动大、风格漂移、费率高等问题外,部分基金经理过于关注相对排名,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得稳定的回报。一些基金经理对产业规律认知存在时间差,持仓调整不及时,影响基金业绩。还有基金公司对品牌宣传、营销宣传、投教划分不清晰,难以摆脱“卖货”思维,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投教服务和良好的投资引导。此外,行业存在高度依赖投资经理个人能力、缺乏体系化精细化管理赋能机制等长期痛点,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主动基金的信任和体验。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也表示,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在投资者信任与体验方面存在短板:一是业绩激励机制与投资者利益存在结构性错配,基金管理人固定管理费模式导致“旱涝保收”的行业痼疾仍未根治。另外,基金管理人片面追求规模可能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二是投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与风格漂移问题突出,部分基金实际运作偏离宣传策略,加剧投资者信任危机。三是风险收益特征与投资者预期管理失衡,相对排名考核机制导致产品波动率远超普通投资者承受能力,且缺乏有效的回撤控制机制。此外,投资者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风险错配现象普遍存在。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业绩较大幅度的波动对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有较大影响,一部分基金通过投资单一赛道短时间获取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在市场整体走熊或者赛道间快速轮动的行情中,回撤幅度也较大,导致持有者收益呈现“过山车”走势。此外,一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没有经过完整的市场周期检验,在市场下行中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与管理规模不匹配,也容易导致投资者体验不佳。总体来看,主动权益基金控制回撤的能力与投资者的持有体验较为密切。
完善自身产品和服务引导投资者正确投资
过去几年,基金行业不断优化费率结构、加强投研能力和完善投后服务,力争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而打造硬核产品和贴心服务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两大抓手。
国联基金表示,通过提升投研实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是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最核心的措施。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只有基金业绩表现良好,投资者才能真正具有获得感。降低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率,能够直接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孙珩也表示,为提升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者体验,基金公司应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降低业绩波动。同时,要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传达基金的投资策略、持仓变动等信息,避免风格漂移。在产品设计方面,可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推出多元化的产品,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需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其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建立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点可以增强客户的信任;在服务创新上,构建投教陪伴体系,通过主动与客户沟通,增加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与了解;在投资流程上,建立透明化运作机制,定期披露归因分析与策略调整逻辑,增强投资者决策参与感。
发力“最后一公里”合力提升投资者体验
作为公募基金产品和客户的“最后一公里”,银行、券商、第三方平台等基金代销机构也在引导投资者理性选择基金产品中扮演重要角色。
“渠道与基金公司协作提升投资者体验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积极意义。渠道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丰富的市场数据,能精准了解投资者需求与行为特点;基金公司则具备专业的投研能力和产品管理经验。”孙珩表示,双方协作,可通过渠道向投资者提供基金公司的专业投研成果和市场分析,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同时,基金公司根据渠道反馈优化产品设计与服务,共同引导投资者理性选择基金产品,减少“追涨杀跌”行为,进而提升投资者体验。
盈米基金研究院也表示,基金销售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运营手段,触达更多没有被服务到但同时也具备理财需求的客户,让更多投资者参与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更有耐心,进而做到理性选择基金产品、作出投资决策。
编辑:张洁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百亿A股,业绩“大变脸”!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