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4-27 14:49:21
(原标题:28.14亿港元!又一起券商收购!蚂蚁财富溢价7.5%收购香港老牌券商)
蚂蚁财富向香港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坚定看好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经济长期发展。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
4月25日晚间,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耀才证券”)发布公告称,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
据悉,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互联网理财平台蚂蚁财富的股东。
停牌前股价大涨超9%
根据耀才证券公告,买卖双方已于4月25日签订协议,交易股份约8.5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50.55%,总现金代价为28.14亿港元,且已支付了10%的按金。要约收购价格为3.28港元/股,较耀才证券最后交易日在香港联交所的收市价2.79港元/股溢价约17.6%。
4月23日,耀才证券股价急升9.32%后停牌,股价报收于3.05港元/股。随后耀才证券公告称,将刊发一则内幕消息公告,因此自当天上午11时10分起停牌。
耀才证券是一家香港头部本土券商,创立于1995年。目前业务范围包括港股证券买卖、股票孖展融资服务、证券托管及代理人服务、期货及期权买卖、杠杆式外汇买卖及现货黄金及白银买卖。截至2024年9月30日,耀才证券董事会主席叶茂林及其控制的新长明控股有限公司合并持有耀才证券51.14%的股权。
根据公开信息,2003年,中国香港取消最低佣金制度,耀才证券率先将佣金由0.25%调低至0.05%,成为“平佣始祖”;2013年,创新实施七天营业,延长服务时间至晚上7点;2022年,独家推出期货“一开五”户口;2023年,推出多种开户送股优惠活动,开户人数明显增长。
1月7日,耀才证券公告称,2024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该公司未经审核税后纯利达4.76亿元,同比上升约8%。客户户口总数已经接近58万户,客户资产接近605亿元。
然而在科技券商加剧行业竞争的背景下,近三年已有超过90家香港本土券商停止营业。正如耀才证券在官网中写道:“金融市场汰弱留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人希望尽早上岸,亦有人决心雄霸战场。”
耀才证券表示,本次合作将驱动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促进耀才证券数字化及转型,使业务运营更上一层楼,成为以尖端技术为后盾的领先交易平台。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交易有望助力香港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与行业伙伴共享市场发展的收益。
蚂蚁拟向全体股东分
蚂蚁财富是蚂蚁集团旗下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与全国金融机构合作服务用户。目前,超150家资管机构在蚂蚁财富上为数亿用户提供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权益基金等产品。
东吴证券研报称,此次收购是蚂蚁财富深化金融科技布局的关键一步,通过控股香港本土券商实现牌照获取与市场渗透。若交易完成,双方在技术、客户与产品端的协同效应或推动香港财富管理行业变革
国际化扩张:通过控股香港券商,完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技术赋能传统金融:借助耀才的牌照与客户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财富管理”战略。协同效应:蚂蚁财富与超150家资管机构合作,可与耀才的证券业务形成交叉销售。需通过香港证监会审批,涉及跨境资本流动与数据合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于近期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利润分配议案。根据方案,蚂蚁集团将向全体股东分红,持有股权激励工具的员工也将享有分红对应的经济利益。
蚂蚁集团从2022年开始持续分红。蚂蚁集团表示,这次分红,源于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如创新业务加速增长,人工智能投入大幅增加,蚂蚁国际、蚂蚁数科和OceanBase独立运营,蚂蚁集团也收获了更多科技与全球化红利。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24年第四季度来自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为31.29亿元(约4.2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13亿元。
阿里巴巴2024年第四季度来自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为44.9亿元(约6.1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000万元。
2019年9月以前,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订有利润分成安排。于2019年9月,阿里取得蚂蚁集团33%股权,与蚂蚁集团的利润分成付款安排终止。
同时,阿里巴巴延后一个季度计入所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这意味着蚂蚁集团上个季度净利为136亿元。
阿里巴巴2024年第三季度计入的来自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为24.78亿元(约3.5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46亿元。以此计算,蚂蚁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的净利为75亿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在过去半年的净利为211亿元。
证券业并购潮起潮涌
收购香港券商,有利于蚂蚁出海。伴随港股活跃度和地位提升,香港券商或进一步成为并购对象,包括引起通过并购做大的国内券商注意。
近年,内地券业收购案不断增加。国泰海通合并之外,2025年3月23日,浙商证券以5704.2万元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
国信证券表示,目前全国证券公司超过140家,证券公司之间产品差异较小,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国家提出的相关最新政策,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有利于证券行业校正定位,促进证券机构发挥功能,头部证券公司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资银行。
据财信证券研报,并购重组有望改善行业格局,政策驱动下新一轮并购整合在即。并购重组是券商提升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路径,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可以显著提升券商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金、人才、业务等方面的配置,推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有望实现“1+1>2”。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提及并鼓励券商以并购重组的方式做优做强,券商并购重组意愿不断提升。2019年11月29日,证监会披露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答复函,明确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这是证监会首次明确鼓励证券行业进行市场化并购。此后,2023年11月及2024年证监会及地方政府正式发布的通知均密集提及“鼓励”或“支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截至2025年2月,2024年以来已有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国联证券、浙商证券、西部证券、国信证券正式公告收购事项,新一轮“并购潮”开启。
券商并购重组节奏受政策影响明显,近年经营难度加大促进新一轮整合。在2003-2004年证券行业风险集中释放的背景下,行业于2004年下半年开启了集中整治,经营不善的券商被托管或清盘。2004-2007年期间,有88家证券公司变更主要股东或实控人申请获证监会批复,行业格局重塑。
同时,受“一参一控”影响,我国证券行业2008-2011年股权发生变更也较频繁,有65家证券公司变更主要股东或实控人申请获证监会批复。此后,券商并购重组市场降温,2012-2019年仅有14家证券公司变更主要股东或实控人申请获证监会批复。2020年至今券商并购重组活跃度逐渐上升,一方面,市场化竞争加剧、市场格局分化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表现较平淡,导致证券行业公司经营难度加大,中小券商股权更迭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
近一年以来,以“国联+民生”、“国君+海通”为代表的并购,从披露公告到监管核准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证监会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未来,在政策支持下,并购的整体耗时将缩短,审核有望趋于常态化。
当前证券行业竞争加剧,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预计未来证券业将继续涌现更多股权收购和兼并整合的案例,特别是国资背景的券商收购民营券商、同一国资背景下的整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在“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以及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的政策支持下,头部券商有望通过并购重组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而中小券商则可能通过收购扩充资本实力、补足业务短板。
乐居财经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