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江湖
2025-04-25 22:30:13
(原标题:用友网络再上市,等待触底反弹?)
$用友网络(SH600588)$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国产软件一哥”用友网络(SH:600588)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全球化2.0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以为这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没想到,很快就有股民投资者在公告下方评论道:“别浪费资源行不行,就你还去港股上市”“这是没钱了,退市前再去香港圈一把”……
言语之中,无不透露着对用友网络二度上市的不看好、不信任。
虽说这肯定是部分散户投资者的不理性之言,可同时,用友网络准备港股上市的消息发酵了两天,却好像也没有在整个资本市场上掀起太多的波澜,股价走势依旧表现不振。
难道这部分看空的投资者并没有错?
其实不然。有业内人士向我们解释道:港股上市肯定是个好事,但现在用友的主要问题是基本面业绩迟迟得不到改善,每股股价甚至也从2020年巅峰期的每股53.56元跌落至了现在的13.7元左右,套牢了不少人,可如今却又准备去融资搞钱,那么肯定就有投资者“爱之深,恨之切”了……
用友网络,“缺钱”、缺接班人?
事实上,虽然有投资者不够理性,但却也说对了一半:
现在用友网络的手头确实不算宽裕。
天眼查APP显示,在2019年之后,用友的营收增速就从双位数增长骤降至了个位数,并在去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24年,用友网络实现营收91.53亿元,同比增长-6.57%。
对应的归属净利润也在2023年和2024年出现了亏损的情况,2年合计亏损约30.28亿元,差不多是把从2019年到2022年的4年净利润之和给亏完了。
至于资金储备状况,截止到2024年末,用友的货币资金为64.2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26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为28.19亿元;对应的短期借款为43.5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33亿元、长期借款为14.33亿元……
整体看下来,用友网络的长期资金压力并不大,但是短期压力还是较为明显的。
毕竟为了经营安全性,用友不可能一次性掏空家底去还债。再加上从2022年到现在,用友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一路从2021年的13.04亿元,下滑至了2.86亿元、-9050万元和-2.736亿元。
如此一来,用友好像也确实需要上市再融资回一波血。
不过问题在于,现在用友也只是提出了上市计划,什么时候上、能不能上都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这种偏情绪面上的利好,自然也就很难被资本市场所看重,真正关注的点还是要落到业务业绩等方面。
其实从本质上看,现在用友网络的业绩窘境,还是由上一轮云转型的持续影响所带来的。
在2012年前后,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启,传统ERP软件逐渐不能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后,用友、金蝶们也就踏上了云转型的征程。其中,用友在2020年正式推出了商业创新平台“YonBIP”。
从客观来讲,用友们的云转型本身没有错,但错在后来低估了市场落地的难度,也高估了自身服务能力的边界。
结果前者就导致销售费用的增长。
背后逻辑是,大多数企业客户对新产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的漫长过程,需要去加速推广介绍,再加上和金蝶们的正面竞争,所以从2020年开始到2023年,用友不仅砸下了85.45亿元的销售费用,而且销售费用的同比增速也都远超研发费用,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最后的利润表现。
而后者则是营业成本的增加,成本占比一路从2019年的34.57%,上升至了2023的49.27%。
原因是,虽然用友们都在强调云服务的高弹性、灵活性,并且在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当中,还同时有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产品,但这些光靠用友们自身是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其就选择了一边拓展生态伙伴,一边大举扩张员工规模。
2021年,用友较2020年初增加了2916人至20998人,2022年又增加至25383人,2023年为24949人。至于2023年,用友的成本大涨则是因为,“由于外包成本增加以及产品售前咨询顾问数量较去年同期多,导致咨询顾问工资及差旅费增加所致”。
那么知道了问题所在,解决似乎就很容易了。
比如在2024年财报中,用友提到“公司员工数量相较2023年末减少3666人,离职人员经济补偿金相应增加1.423亿元”。同时销售费用也同比下滑了4.42%至26.22亿元
又比如今年年初上任的用友新总裁黄陈宏提到的,“计划用2-3年时间实现80%客户项目由生态伙伴交付”。
也就是说,未来用友要把80%的项目交付外包给合作伙伴。
从财务视角来看,这种降本增效的打法,自然能在未来极大改善用友的盈利能力表现。
但如果从业务经营的角度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比如大范围项目外包下,用友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不会受影响?客户还信不信任用友?
毕竟,随着更多企业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经验储备,企业的IT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软件商们的基础定制化服务就很难再满足需要了。更何况现在用友主要服务的,还是包括央国企在内的大型企业客户,不仅业务需求繁多,而且一般还都偏向于个性化,上线时间长且大多都要经过本地化部署,这无疑又对项目交付能力提出了多重考验。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用友好像有点偏向了财务经营的模式,而战略性减少了对长远业务经营的布局。这么个代价取舍的选择,到底是好是坏,可能还需要让子弹在飞一会儿。
除此之外,现在资本市场最担忧的还有一个:用友的掌舵人、接班人的问题。
无他,过去四年间用友就出现了3次换帅的情况。在2019年初,用友网络创始人王文京就把“帅印”交给了老搭档陈强兵,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但没想到的是,2019年陈强兵上任,结果当年用友的营收增速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2018年的21.44%滑落至10.46%。随后到了2020年,其净利润增速甚至又开始了负增长,为-16.7%。
于是在2021年,王文京不得不重新出山,以“以更好地平衡公司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
紧接着在去年年初,王文京又将公司总裁职务交给了陈强兵,然后2024年,用友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负增长。
最后在今年1月初,用友网络公告陈强兵卸任总裁职务,聘任黄陈宏为公司总裁。而后在3月底,黄陈宏卸任用友网络总裁一职,62岁的王文京“二度”出山主持大局。
这么几波“闪电”换帅之后,除了战略稳定性的质疑外,不少投资者也开始对未来用友接班人的问题越发地担忧。毕竟,一个好的舵手,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像现在用友这般身处困境的企业来说,接班人的好坏甚至可能就决定着其未来命运的走向……
全球化和AI大模型,谁才是用友的治病良方?
在此次公告中,用友将准备港股上市的原因,归结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
那么,全球化能不能成为用友的破局点呢?恐怕有点难。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出海,那么对应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软件/服务管理体系,也就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或重新构建,整体确实具有一定的市场想象力。
而且过去一年,用友在全面贯彻“立足亚太,服务全球”的全球化2.0战略,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背景下,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新设立越南、日本、墨西哥、德国及阿联酋子公司,同时还深化了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布局,并开始拓展美洲、欧洲及中东市场。
截止到2024年末,用友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并交付超过1300家海外大型及中型企业客户,其中海外本地客户占60%,中企出海客户占40%。
这无疑是个非常不错的表现。
但问题是,出海之后,用友在国内的服务经验能不能完全复制过去?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还要进一步砸钱投入,并建立海外销售渠道?
如此一来,即便海外市场能够成为用友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也很可能是增收不增利,现在最关键的利润亏损问题,或许依旧得不到实质性解决……
不过好在,时代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有挑战也有机会。大模型就是企服市场的一个新机会。
如果说,软件行业的上半场是数字化,下半场就是GPT化。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是软件行业一条必须走的路。
用友显然明白这一点。
2023年7月份,用友发布了企业服务大模型YonGPT,据悉,YonGPT能够结合财税、人力、供应链、研发等领域的知识和最佳实践扩充大模型专业能力,从而形成体系化的企业服务大模型。
用友之外,2023年8月份金蝶也发布了金蝶云·苍穹GPT大模型。
大模型加入企服市场,对行业来说是一次巨变。
一来,这意味企业管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AI时代,不仅是在黑灯工厂,在每一间写字楼,GPT都能带来生产力的改变;二来,对于企服行业的玩家们来说,这也是一次从企业服务模式到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全新调整。如果用友能够拔得头筹,就未尝不能在技术层面实现对业务业绩的降本增效。
不过还是那个问题,当企服市场进入GPT时代,也就意味着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上的投入。对用友而言,研发投入力度本就不小,未来还能不能保持研发力度,直至完成转型尚未可知。
但好的一面是,对于用友而言,方向是确定的,前途就是光明的。只要业务稳健,短期的亏损其实并无大碍,尽快完成转型才更有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格隆汇
2025-04-25
格隆汇
2025-04-25
互联网江湖
2025-04-25
WEMONEY研究室
2025-04-25
格隆汇
2025-04-25
互联网江湖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