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财经
2025-04-25 10:45:21
(原标题:长春高新,神话破灭!)
东北药茅,真的扛不住了。
4月20日晚,$长春高新(SZ000661)$长春高新(000661.SZ)提交了两份不及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扣非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37.32%。
这是时隔19年后,长春高新营收再度出现了下滑。
如若单季度来看,24Q4,长春高新已步入亏损。其中,归母净亏损2.06亿元,扣非净亏损1012.09万元。
这是自08Q1以来,长春高新单季度再度陷入亏损。
生长激素茅这是怎么了?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长春高新的“摇钱树”--生长激素产品生意没有从前那么好做了,这深度影响着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集采形成重创
生物医药行业,最怕的就是集采,不管什么产品,一旦纳入集采,往往意味着灵魂砍价。
早在2021年5月,生长激素就不断传出集采消息。
受此影响,长春高新几度暴跌(乃至跌停)。
事实上,公司股价也是在这时见顶的。2021.5.17,触及497.53元/股的历史高点。之后,便开启了为期4年的主跌,且目前来看还没有止跌的迹象。
相关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2022年,长春高新生长激素产品被广东联盟、福建、河北等部分省份纳入了省际集采目录;2023年,公司生长激素相关剂型中标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也是在2023年,生长激素水针被纳入集采。相较粉针、长效水针,生长激素水针是大头,一度为金赛药业贡献了7七成左右收入。
据健识局,去年3月25日,该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赛增”水针剂共报量远超四万支,价格也从每支1000元降至300元,预计剥夺了70%的利润。
在水针被集采后,这才重伤了长春高新。
你看啊,在集采刚开始的2022年、2023年,公司净利还只是缓增。其中,归母净利润按年增长10.19%、9.47%,扣非净利润按年增长10.11%、9.63%。
但到了2024年,这两项指标可是分别下降了43.01%和37.32%。更为不好的迹象是,公司营收也在下滑。
影响还在持续,2025年第一季度,长春高新营收、净利仍在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降5.66%至29.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44.95%至4.73亿元,扣非净利润下降41.87%至4.92亿元。
可以看到,它的净利下滑幅度还在扩大。
更为麻烦的是,浙江集采成功后,水针集采已是大势所趋。业内有传言“2025年的广东16省联盟集采也可能将水针剂纳入”....
长效产品竞争格局生变
水针集采重压之下,长效水针被长春高新寄予了厚望。
长春高新在4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2024年,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收入占生长激素产品比例提升至32%左右;25Q1,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左右。
与此同时,金赛药业还曾在美国建立了一支专门团队,进行长效生长激素推广,计划将这一产品于2026年或者2027年在美国上市。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据其2024年财报,公司综合考虑长效生长激素美国申报项目最终确定的临床试验要求、对应的预期投入及时间进度等因素,决定终止该项目,对于已经资本化的1.33亿元开发支出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更为紧要的是,长春高新长效水针独占市场的时代即将过去,同类产品上市在即。
2024年1月、3月、9月及12月,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及天境生物分别发布公告称旗下长效生长激素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长效产品的竞争格局将加剧。
另外一方面,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在深刻影响着国内生长激素容量。
留给长春高新长效水针的先发窗口期已经不多了。
#股市怎么看#
看财经
2025-04-25
看财经
2025-04-25
看财经
2025-04-25
国际金融报
2025-04-25
看财经
2025-04-24
看财经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