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肯特催化:催化剂细分领域“王牌”,十六年积淀筑牢多维竞争壁垒

来源:估值之家

2025-04-21 17:13:03

(原标题:肯特催化:催化剂细分领域“王牌”,十六年积淀筑牢多维竞争壁垒)

近日,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120.SH,以下简称“肯特催化”)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并于上交所主板上市交易。通过此次上市并募集资金,有助于公司打通“季铵盐→季铵碱→模板剂→分子筛”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保持品牌竞争力。

肯特催化是一家主要从事季铵(鏻)化合物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肯特催化凭借其在季铵(鏻)化合物领域十余年的技术深耕,构建了涵盖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四大系列产品的完整矩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点。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双碳”目标约束,倒逼行业加速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亟需构建以技术创新、绿色智造为核心的新发展范式。肯特催化的上市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临界点,更是我国化工行业技术突破、国产替代、绿色转型的缩影,备受业界与资本的高度关注。

十六年深耕不辍,成就催化剂细分领域“领头羊”

肯特催化创立于2009年7月,坐落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线涵盖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等四大核心系列,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其中,季铵盐、季铵碱系列产品长期以来合计收入占比超75%,是肯特催化的主要产品类型。

表:肯特催化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类可以帮助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能够发生反应的另一相当中,从而加快异相系统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叔胺及聚醚等都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肯特催化在相转移催化剂领域持续发力,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提升。到2022年,其市场占有率已攀升至22.62%,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表:肯特催化的销售规模在国内相转移催化剂市场中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目前,肯特催化已与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瀚新材、万润股份、晨光新材等一众优质客户在相转移催化剂领域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优质客户携手共进,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并巩固,持续领航行业发展。

此外,根据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子筛分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6月8日出具的情况说明,肯特催化的季铵盐、季铵碱系列产品在分子筛模板剂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大比表面积、规整孔道结构和可调功能基元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能够有效分离不同分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目前,美国UOP、法国阿科玛、瑞士Zeochem、日本东曹、美国格雷斯等前五大分子筛厂商占据了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特别高端产品领域基本被这些跨国企业垄断。国内年产能超过一万吨的企业主要包括恒业微晶、建龙微纳、中触媒、齐鲁华信等少数几家。

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分子筛模板剂不仅起着结构导向、调节孔径的作用,还能够影响晶体的生长速率和结晶度,改善分子筛的表面性质。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创新及应用拓展,肯特催化成功吸引了鲁西催化剂有限公司、中触媒、万华化学、华海药业等企业客户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在分子筛市场站稳脚跟,并顺利打入了永太科技、新宙邦等电池电解质领域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研发驱动、服务赋能,绿色工艺筑牢发展壁垒

相转移催化剂作为精细化工领域的关键助剂,其行业壁垒呈现出技术专业性强、应用场景细分、法规要求严格等显著特征。

相转移催化剂的核心产品(如季铵盐、季鏻盐、冠醚)合成涉及多步有机反应,需精准控制官能团结构与空间构型。这些技术依赖企业数十年的实验数据积累,新进入者需经历多年研发周期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肯特催化自成立以来坚持加强自身研发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专注于化学工程、高分子等领域的研发人员,不断提高公司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根据招股意向书,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552人。在公司人员专业结构中,生产人员为374人,占比为67.75%;研发人员为58人,占比为10.51%,数量仅次于生产人员。

表:肯特催化及子公司的员工结构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在研发投入层面,近年来肯特催化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攀升,由此足见公司极为重视研发投入对其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公司积极投身于产品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工作,致力于通过研发驱动,不断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稳固其行业地位。

表:肯特催化研发投入以及占营业收入比例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在坚守自主研发的根基之上,肯特催化积极整合外部专业资源,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台州学院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围绕产品工艺的研发与改进发力。历经多年沉淀,公司成功掌握了季铵盐合成、季鏻盐合成、冠醚合成、离子膜有机电解等多项核心生产技术,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肯特催化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9件、实用新型专利156件,形成各类自有软件著作权10件。此外,公司及其子公司江西肯特分别被评为2021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19年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肯特催化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由于相转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对催化剂的杂质谱、批次稳定性要求极高,通常在公司产品的品质、供货稳定性、供货周期等方面得到客户认可后,下游客户会与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旦更换供应商,下游客户需承担生产线停机、产品重新注册等风险。这些高昂的转换成本极易促使下游客户与公司之间形成极强的粘性。

此外,以肯特催化为代表的头部企业,还会进一步通过“催化剂+技术服务”的创新模式,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壁垒。面对不同下游客户千差万别的复杂应用场景,肯特催化不仅能提供适配的催化剂产品,还能凭借专业技术团队,为客户量身定制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深度协同的合作模式,让下游客户在长期合作过程中,逐渐对供应商形成技术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催化剂生产通常涉及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原料,需取得安全生产、排污等生产过程的相关许可证。传统的相转移催化剂生产涉及强腐蚀性试剂和高污染溶剂,肯特催化则紧跟行业趋势,逐步转向绿色工艺生产。例如,公司开发的离子膜有机电解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季铵盐合成的废水排放量,具备原料消耗低、污染少、安全性高等“绿色工业”特点,符合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多元布局突围行业新周期

近年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环保的严监管要求促使产能低下、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正逐步被市场淘汰。这一趋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催化剂市场集中度。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5年至2030年,国内催化剂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6.4%。凭借在催化剂领域长期沉淀形成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显著的产品竞争优势,肯特催化预期能够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肯特催化凭借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与广泛分布的销售收入版图,已构建起强大的抗风险体系。当单一行业因市场需求下滑陷入低迷时,这一特性能够充分发挥缓冲作用,有效熨平业绩波动,确保企业整体经营的稳定性。招股意向书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所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仅16.03%。且在过往年份中,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起伏以及下游客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前五大客户的构成也呈现出相应的更迭态势。

表:2024年上半年肯特催化前五名客户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过去四年,其综合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6%以上,且2024年上半年提升至27.04%。步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回升至27.04%,与同行业公司横向对比亦展现出一定优势。

表:肯特催化与可比同行业公司的综合毛利率

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肯特催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8.08亿元、6.66亿元、6.17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633.93万元、1.10亿元、8090.41万元和9351.28万元,整体业绩表现稳健。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