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4-14 08:23:24
(原标题:免除部分电子产品“对等关税” 特朗普政府为何不得不服软)
据央视新闻,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当地时间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
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这是特大利好消息,苹果、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公司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美国政府不再大肆渲染新关税政策,而是悄然修改海关实施细则,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与损面子,也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与当初的高调相比,美国政府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暗暗低头。
话又说回来,美国政府发动的这次全球贸易战让其国家信誉扫地,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被国内经济困难逼疯了的美国政府欲通过关税不分亲疏、不分远近、不分贫富、无差别地敲诈勒索其他国家和地区,以缓解巨额财政赤字压力。这种赤裸裸的经济霸凌行径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民众深感被背叛、被交易、被羞辱的耻辱,促使他们寻求新的出路。有不少人士认为,被特朗普总统称为“解放日”的2025年4月3日可以载入史册,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一样成为国际经济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美国制造业回流不现实
最近几任美国总统总是担心经济“空心化”,因此试图让美国的跨国公司把生产设施搬回国内,让“铁锈地带”恢复昔日生机,为美国社会创造高薪工作。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制造业是参与国际竞争最深的行业,产品定价国际化程度最高,贸易保护政策只能使得美国制造业效率更低。正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7年4月25日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所言,他一周后将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谈半导体产品问题,警告国会关税不能作为长期政策,否则企业会停止竞争、停止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结果是“关税种类越来越多、贸易壁垒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少”,因此美国必须长期秉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增长原则。
美国制造业保持着较高的效率,也领先其他发达国家。但由于进口产品价格优势,相比美国服务业价格,美国制造品价格上涨幅度较低,导致其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下降。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23.04%降至2023年14.90%。在与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中,美国制造业逐渐败下阵来,只能将利润较薄的生产业务转移到海外,本土则专注于研发和营销,因此对员工的学历要求提高了,导致低学历工人去其他行业重新就业。不过,其他行业(服务业)时薪高于制造业。美国制造业回流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相当数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也缺乏相应的业态,回流必然是不现实的。
加征关税是美国决策者不了解自己家底就匆忙做出的决定。如下表1,美国制造业中,电脑与电子产品、机器和汽车产业属于耐用品制造行业的龙头,电脑与电子产品又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美国对知识产权产品的投资长期保持稳定。特朗普总统回过神来后才匆忙决定免征相关产品关税。这也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决策机构和有关人员缺乏对实体经济的基本认识,全凭主观臆断,根据上级意图进行了一波瞎操作。
美国关税调整也是基于自己私利,是政府内部斗争与妥协、大企业施压的共同结果。如表2,美国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免征或降低关税,但主要还是针对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8471产品包括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平板电脑、存储设备(硬盘、SSD)、计算机组件(处理器、内存),2022-2024年中国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5.10%、37.92%、25.80%。8517产品则包括了智能手机、数据接收/转换/传输设备:核心路由器(如思科Catalyst系列)、企业级交换机(如华为S系列)、VoIP网关、光纤收发器等产品,2022-2024年这些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占比分别为50.79%、46.65%、44.71%。至于不在减关税名单内的新能源电池(8507),最近三年,我国汽车电池在美国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5.91%、53.36%、55.99%。美国对这些产品减税的目的是为了暂缓来自国内各种压力,并非出于心甘情愿,因此其打压中国产品的长期目标不会改变。
美国债市危机四伏,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最近两个星期的美国金融市场表现让特朗普政府感到不安。首先,股票市场大震荡。投资者不相信关税所带来的痛苦是短暂的,他们焦虑最多的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越来越大。美国大型银行总裁也接连发出经济衰退警告。其次,据报道,今年约有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大多数为短期国债)到期,但债券市场表现却不甚理想。按传统操作,金融市场动荡时,国内外投资者应增持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是安全避险资产。然而,4月3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但之后几天却不断上涨,现收于4.495%,这种走势实为罕见,完全有悖于常规逻辑。日本央行抛售,中国不进场,其他央行冷漠,这充分表明世界去美元化策略已成为官方投资者的默契。美国通胀企稳,美联储不敢贸然减息,联邦政府不得不以较高价发行国债,使得美国政府债务雪上加霜。
黄金价格不断创新高。4月3日,金价出现短暂调整后又不断走高。虽然黄金不付息,但其卓越的保值功能(价格收益高于债券和股票)自2010年以来一直受中央银行和ETF投资者青睐。美元指数表现是另一个佐证。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动荡时,美元指数应该上涨,因为投资者对持美元有信心。然而,世道变了,自年初美元指数贬值7.76%,最近贬值速度更是少见。目前美国金融市场所发生的变化难以用常理去理解,须以变化的眼光去揣摩。
未来通胀更让市场揪心,经济衰退或成现实
美国通胀率虽出现了短暂回落,但通货膨胀的诱因还在,且随时可能爆发。4月1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3月CPI年化通胀率为2.4%,核心通胀率为2.8%,但这些数据采集于3月份上半月,不具有任何经济意义。3月份通胀下降得益于三大支出项目:能源(产品与服务)跌2.4%、二手车跌0.7%、交通服务跌1.4%。鉴于新关税政策的破坏作用,4月份通胀预计会大幅度反弹。新关税政策反反复复,对物价指数和通胀预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据最近的调查报告,消费者信心指数由3月份的57跌至50.8,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由5%升至6.7%。通胀预期不稳定必将制约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
接下来,美国上市公司会陆续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企业经营状况理应受到金融市场高度关注,但目前市场焦点却是新关税政策的最终实施情况、美国政府人事调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变化、投资者情绪变化等。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主题。美国商务部将于4月30日公布的第一季度GDP增长情况,这预计是近期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数据。如果美国经济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预期的经济衰退时点可能提前到来,美国金融市场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货币政策等也将出现重大调整。
央行网站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5
新华社
2025-04-15
证券时报网
2025-04-14
券商中国
2025-04-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