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外资“四大奶粉”齐增长,为何合生元卖不动?

来源:中访网

2025-03-31 10:38:00

(原标题:外资“四大奶粉”齐增长,为何合生元卖不动?)


3月25日,合生元和Swisse的母公司健合集团发布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全年营收130.5亿元,同比下降6.3%;年内溢利-5372.10万元,不仅连续两年下滑,而且陷入了上市15年来的首次亏损。

作为聚焦高端家庭健康赛道的跨国企业,健合集团拥有三驾马车:成人营养及护理(A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BNC)、宠物营养及护理(PNC)。

不过这两年婴幼儿营养及护理业务却“跑不动”了。2024年,该板块营收骤降25.8%至43.82亿元,其中婴幼儿奶粉收入下降24.9%,婴幼儿益生菌业务下滑32.9%。对此,公司解释称是由于中国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收缩17.7%,以及向新国标系列过渡的连锁反应。

健合集团董事会主席罗飞表示,合生元获批新国标的时间晚于很多本土品牌,原因是集团工厂位于海外,加之当时疫情出游限制,工厂审核延迟导致新国标配方获批较晚,目前预计2025上半年能完成转换,奶粉业务今年恢复增长。

但奇怪的是,外资“四大奶粉”菲仕兰、雀巢、达能和a2,却齐齐在2024年获得了逆势高增长。比如2024年菲仕兰中国核心婴配粉品牌美素佳儿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a2牛奶公司2025上半财年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婴配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0.6%。

对于自身业绩的高增,达能高层表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对达能的需求非常强,销量组合增幅接近两位数;中国出生率的稳定对产品带来的影响会延续到婴儿出生后两年。而a2公司则特别提到旗下英标婴配粉在中国婴配粉市场的增长百分比远高于中标婴配粉,并强调跨境购、O2O渠道表现非常亮眼。

根据有关规定,所有的国产奶粉都必须要通过新国标注册,才能上市销售。因此众多外资品牌将多款高端/超高端战略新品都放在了跨境购渠道去推出,抢占将近6个月的先机。而同样走高端进口奶粉路线的合生元却在死磕新国标,难道是前几年“假洋牌”的余震犹在?

另一方面,婴配奶粉业绩上的退步也导致健合集团近两年人事流动频繁。2022年9月,安玉婷辞任健合集团行政总裁一职,尽管健合集团曾向媒体表示,安玉婷的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与业绩无关。但任期内安玉婷拿着天价年薪,健合集团净利润大幅下滑却是事实。财报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健合集团的净利润从11.37亿元下降的6.12亿元,而同期安玉婷的年薪大幅高于国内乳企巨头掌门人潘刚和卢敏放。行政总裁职位空悬8个月后,2023年5月28日,罗飞又以百万英镑的年薪,找了外国人Camillo Pane“救火”。然而,不到半年时间,Camillo Pane也离任了。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总裁人选,健合集团开始调整人事架构,成立行政总裁办公室,由各个大区的行政总裁,依次轮值行政总裁,每次任期为九个月。目前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是澳洲、新西兰及亚洲行政总裁Nick Mann。

但中国区CEO李凤婷的动向似乎更令投资者关注。李凤婷曾立下目标,2023年中国区业务完成100亿元销售额,2025年冲刺120亿。不过健合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区贡献了99.73亿的营收,离100亿仅一步之遥,而2024年中国区业绩却下滑至86.85亿。

在外界看来,李凤婷能否兑现“2025年120亿”的承诺,或许将成为健合集团能否守住赛道地位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在2月底举行的2025年BNC重点客户迎春峰会上,李凤婷分享了健合集团的中国区战略,她指出:新客渗透是实现持续增长关键,接下来婴幼儿营养与护理业务将重点渗透6-12个月宝宝的妈妈,以有科学实证的高质量产品提升消费者情绪价值。(内容来源|知谭商业)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