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绿色金融周报(第175期)丨中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2024年我国绿贷增长2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17:31:59

(原标题:绿色金融周报(第175期)丨中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2024年我国绿贷增长21.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夏菲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中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

2月20日,财政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下称《框架》)。据介绍,《框架》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最佳标准,对所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从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及筛选、募集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4个方面做出约束。这一框架下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合格绿色支出,并有助于实现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目标。

财政部表示,《框架》是其作为国际绿色债券发行人的基石文件。财政部将以此为基础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丰富国际金融市场高质量绿色债券品种,带动更多中资发行体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我国国家层面首个绿色债券框架,《框架》的发布为我国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提供了规范准则,拓展了中央财政支持绿色转型募集资金的境外渠道。同时,该框架参照国际标准而制定,其发布及后续绿色主权债券发行,将推动国内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接轨与互认,促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2、我国绿色贷款2024年同比增长21.7%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52万亿元。

从投向来看,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5%,创近年来新高。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19.8%、25.6%和19.6%,全年分别增加2.6万亿元、2.02万亿元和8244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9%,全年增加1.52万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政策的持续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绿色贷款规模持续攀升,结构逐步优化,金融资源对绿色领域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流向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

3、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绿金条例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绿色金融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下一步,将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审议。

据广州市司法局披露,《条例(草案)》提出,发展绿色权益市场,推进环境权益的市场化交易,推动地方碳市场建设和扩容,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发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转型金融标准,支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运用碳减排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及相关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提供转型金融服务。同时,草案强调落实环境信息披露,明确应当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范围,探索运用立法授权明确法律责任,有效防范和打击“漂绿”“洗绿”等行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条例(草案)》的制定将进一步推动广州绿色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此前,深圳、湖州等地也相继颁布了地方性绿色金融条例。随着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业务种类日益丰富,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绿色金融法规的需求更加迫切。未来地方性法规也将成为我国绿色金融法规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上周碳价最高91.83元/吨

2月21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50217-20250221)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1.83元/吨,最低价89.87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1.36%。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49,233吨,成交额22,502,087.59元;上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249,233吨,总成交额22,502,087.59元。

2025年1月1日至2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660,963吨,成交额243,582,914.73元。

截至2025年2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2,929,627吨,累计成交额43,276,310,018.24元。

1、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在绿色金融方面,《工作要点》指出,全面促进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支持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认证及评级机构在京发展;研究制定北京市企业(项目)融资绿色评价认定标准;支持通州区、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此外,《工作要点》还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专业服务业,支持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设碳足迹管理平台,开展产品和服务碳标识认证试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工作要点》为北京市绿色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着力点,从标准建设与市场平台搭建两个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从政策引导向市场化运作转型。

2、全国首单建材业转型金融银团贷款落地江苏

2月19日,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为江苏武进绿色建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进绿建”)投放3.85亿元转型金融银团贷款,这是全国首单建材行业转型金融银团贷款。

该项目依据武进绿建的七大核心减碳指标: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三大建材产品碳足迹、电能占比及绿电使用,创新设立动态利率调节机制,将减排成效与融资成本直接挂钩,根据年度碳减排绩效评估结果,银团成员将联动调整利率水平,构建起建材行业“减排激励型”融资模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贷款将减排成效与融资成本挂钩,在有效解决建材企业绿色转型资金难题的同时,激励企业主动加大减排投入,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优化配置

3、民生银行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2月18日,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的发行,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3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为1.70%。

据介绍,该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民生银行此次发行的绿债以较低的票面利率降低了绿色产业项目的融资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近年来,多家银行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产品扩容资金供给。

4、交行CGT绿色债券篮子上线

近期,交通银行创设并上线了中欧《共同分类目录》(以下简称“CGT”)主题绿色债券交易组合——“交行—摩根基金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篮子”。

该债券篮子单位交易份额为3000万元,包含3只绿色债券。篮子投资标的为符合CGT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政金债、商业银行金融债、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等品种,以中短期限债券为主,每只债券券面为1000万元,可根据市场成交情况和投资者需求调整债券类型和成分券。

据悉,该债券篮子旨在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对于中短期限绿色债券最新的交易和配置需求,提升CGT主题绿色债券的交易效率,丰富CGT主题绿色债券应用场景,助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银行间市场2.0时代”的产物,债券篮子能让投资者更便捷地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交通银行此次上线的绿色债券篮子涵盖了多种绿色债券品种,有利于优化绿色金融投资者的投资配置,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绿色金融市场。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