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破解授权困局,传统文化资源“牵手”数据交易平台步入转型新赛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17:46:57

(原标题:破解授权困局,传统文化资源“牵手”数据交易平台步入转型新赛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马嘉璐   广州报道

当传统文化遇到数据要素新浪潮,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广州数据交易所与广东见文有方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见文有方”)合作打造的“数文易——一站式数文产品服务平台”自去年9月上线至今,已推动文物、影视等领域的百余项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产品,并孵化出多款文创商品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一头连接文化机构,一头连接制造企业,数文易平台志在蹚出一条以数据要素牵引文化资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近日,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数文易平台的目标是推动数文产品与实体产业融合对接,而构建规则体系和合作生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数据要素开辟博物馆文创新赛道

“让传统文化数据资源通过数文易平台这一桥梁,发挥数据要素+文化元素的聚合效应,拓展供需渠道,赋能产线,寻找到更多市场机会,是平台建立的初衷。”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研究显示,2022年全国6565家备案博物馆中,有4680家是基层博物馆或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中小型博物馆,占比超过七成。然而,2022年中小型博物馆馆均接待观众量仅5万人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全国年接待观众不足1万人次博物馆当中,81.9%为中小型博物馆。

另据国家文物局公开信息,在2021年,中小型博物馆被纳入各级财政补助支持的仅占37.5%。截至2023年底,全国91.4%的博物馆为免费向公众开放。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仅依靠门票收入来支撑运营,绝非易事。

“这意味着中小型博物馆一旦离开了财政拨款,营收压力会很大。”一位文化授权资深从业者说,“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是唯一出路。”伴随着国潮的兴起,文创是转型出路之一。前有故宫文创引领文物“动起来”的IP潮流,后有省级大馆接连推出“马踏飞燕”丑娃娃等顶流爆款,近年来,博物馆文创发展呈现出从保护传统文化到商业化、艺术化再到数字化的发展态势。不过,成功的案例总是离不开大IP、大制作的背书,有更多知名度不高、但极具特色的文物IP,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数据要素“牵手”博物馆文创,“闯出”一个新赛道。2024年9月29日,广州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数文易平台后,阳江市南海Ⅰ号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以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数字化文物的纹路数据为灵感,通过创意设计使博物馆文化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文产品,现已上架系列数文产品共29个,并与多家文创制造业公司达成交易,激活实体经济产业线。

 

数据产权思维解决文化授权痛点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创行业市场规模为880.53亿元,同比增长6.9%。在国潮IP开发的大势之下,文创能从数据要素流通中得到什么助力?

这与博物馆文创开发中会面临的著作权难题有关。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因此,古代文物和古建筑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是公共文化资源,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免费使用文物原型进行文创设计。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尽管博物馆保存着文物原件,但不能对这些文物进行著作权登记,也就无法通过著作权授权的形式参与到文创开发中。

如果要对馆藏文物进行衍生创作,博物馆则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需确保衍生作品具备独创性,方能享有著作权保护。然而,中小博物馆在文创开发中面临专业人员不足的困境,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地市级以下中小博物馆专业人员1.3万人,平均每家博物馆约4人。

随着新业态的出现,有着文化IP授权二十年业务经验的见文有方意识到,传统的版权思维越来越难以走通。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创意数文元素提取,将文物IP转化为可交易的数文产品,在数据合规授权的路径下,博物馆IP授权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具体来说,在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框架下,博物馆通过对馆藏文物进行文化元素数据提取、创意设计等处理,形成数文产品。在数据要素的语境中,博物馆对这些数字文化资产拥有持有权、使用权和许可权等权利,可以将产品经过合规审核上架到数据交易所,进而授权商品制造企业使用,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

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数文易平台围绕“文化数字化-数文产品化-实体商品化”的实施路径,致力于为数文产品提供可信数文产品登记服务以及安全、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务。

和其他数据产品一样,经过合规审核取得产品登记凭证后,数文产品可以上架到广州数据交易所数文易平台,拓宽市场渠道。商品制造企业也可以在数文易平台集中采购所需的文化元素数据,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数文产品激活文化产业链

不仅是博物馆,文旅、影视、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同样可以受益于数据要素流通带来的新机遇。目前,数文易平台已成功合规登记了14个系列共百余款数文产品,包括“南海Ⅰ号博物馆”、“南沙礼物”、“海天雄鹰”等多个系列数文产品。

据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介绍,与一般数据产品不同的是,数文产品大多为非结构化的数据,针对原创类、文物类、改编类、其他类不同类别的产品特性,合规细则和交易规则也需要进行特殊设计。“有了明确的合规标准和交易规则,各方就可以通过数文易平台更加高效便捷地对接,在合规保障下促进文化类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该负责人说。

不过,达成数文产品交易并不是文化数据在数据要素赛道上的终点。上述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强调,支持基于传统特色文化创新数据的应用开发,推动数文产品与传统制造业等融合对接,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影响力,才是实现了数据要素激活文化产业链、赋能实体经济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搭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至关重要。广州数据交易所引进了见文有方作为数文易平台的运营合作方,并引入文化机构、设计师、数据服务企业、制造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角色的参与方共同构建数文产品生态体系。以“南海Ⅰ号博物馆”为例,通过对宋代沉船文物的数字化处理和创意设计,打造的数文产品与岭南商旅、星际熊、捷展服装潮牌、屹泰水晶、宝曼珠宝、纪维肖服装、丹尼熊等实体制造业公司达成交易,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独特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随着对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这一新业态了解的逐渐加深,许多文化机构开始踊跃“尝鲜”。除了解决授权痛点、完成实物商品销售,数文产品经过合规审核、价值评估等数据资产入表动作,还可以沉淀出文化数据资产,弥补文化机构资产结构较轻的不足,助力解决融资等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车间产线,赋能实体经济始终是我们打造数据交易平台的落脚点。”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文易平台构建起的规则体系和合作生态,就是要明确“数据要素×文化旅游”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帮助传统文化产业“丝滑”转型,把握发展机遇。未来,数文易平台还将持续汇集更多具有商业化应用价值的数文产品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探索文化类数据要素的应用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