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15:16:18
(原标题:第一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怎么干?百位粤商集体发声:依靠科技创新“种下”更多DeepSeek)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朱治宣 实习生闫洋 东莞报道
2月24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常委吴学明带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项目,在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现场,与合作方进行了签约。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吴学明长期关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他用“全力以赴”的心情来形容此次签约,“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每一个领域改变世界。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很想看到中国人工智能健康且快速成长,所以会全力以赴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与吴学明抱有同样心情的,还有数百名广东民营企业家。2月24日,广东在东莞市举行全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大会上,来自广东、港澳各界几百位民营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向外传递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信号。大会同步举行一批助力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签约,五类征集合作项目188个、合作总金额400.2578亿元。
开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民企搅动了全球市场,民营经济相关话题多次引发热议。2月17日在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给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东莞现场,百位粤商围绕人工智能为民营经济带来的新机遇、民营企业如何培育出更多DeepSeek等话题,展开讨论。此外,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议题,也是民营企业家关注的热词。
大会上,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代表全省民营企业发出倡议,表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而能不能在新兴产业站住脚、扎下根,决定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好不好、强不强。
在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成果火爆“出圈”后,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迎来一场巨大变革,主导这场变革的正是民营企业,而底层逻辑则是新兴技术的全面爆发。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寄予“拉动经济重回高增长轨道”的厚望,其中民营企业作为重要创新主体,正成为未来“技术竞争”的关键所在。
有趣的是,纵观此次大会现场的发言,广东民营企业家群体并未回避外界质疑,纷纷将焦点锁定在人工智能这一热词上,谈机遇、提措施,分享心得与看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企业家的发言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暗含着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底气。
“过年期间,可能大家看到人工智能话题会有一点焦虑,为什么DeepSeek并不是在广州、深圳?我们作为一家硬件的企业,也希望可以交一份自己的答卷。”广东省工商联执委、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接下来,影石将投入多模态的大模型技术研发。“和目前市面上生成式AI以图文居多不同,我们可能会在影像领域展开自研,目前已经建立了AI自研部门,下个季度会发布一个版本出来。”陈永强说。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要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采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实际上,广东在“AI革命”中从未停歇,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席卷各个领域,深入至具体的产业应用中,推动着千行百业实现转型升级,并在与产业的互促双强中,持续释放着新动能。
尤其在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发展上,以华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司,充当“为机器人造脑”的角色,在应用侧发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而这些创新探索,都起源于广东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
参加完在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全国工商联执委、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毅然回到广东,讲述视源股份如何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等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经过十几年发展,视源股份的营收从2008年的超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24.6亿元,拥有三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王毅然说,面向未来,视源股份加大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与新兴领域加速融合,持续打造中国新质生产力新引擎。在这方面,场景应用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对于广东发展人工智能而言,正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
本次大会上,广东众多民营企业集体表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最新实践,认为广东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可加强基础研究与通用模型布局,推动“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有望成为全球AI工业化应用的标杆,与北京、浙江等地形成互补。
“2024年,金域医学发布了行业首个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化AI与更多医检场景融合,推动技术成果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州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耀铭说。
在广东构建科技产业互促双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民营经济从未缺位。广东民营企业创造了全省55%的GDP、70%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广东实践中,民营企业要如何发力?
陈志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整个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广东民营企业最有经验。“我们一直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在他看来,广东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今天遇到的困难,无法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提并论。“在1980年,广东的民营企业没有办厂经验,不会搞研发,没有品牌、资金,更不知道市场在哪里。而今天,民营企业有巨大市场、良好的管理经验,充足的资金、设备、团队,甚至在全球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今天的基础远远好于过去四十年,这是广东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信心所在。”陈志列说。
带着这样的信心和机遇,此次大会现场,陈志列代表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向广大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希望民营企业带头向新而行、带头向下扎根、带头向上突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这是本次大会现场,广大民营企业家讲得最为频繁的一句话。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更是广东民营经济的传家宝。如何让传统优势产业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特征,是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在内,众多深耕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关心的事儿。
“现在大家只要提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好像就讲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我认为传统产业不要因此而焦虑。只要有人的地方,衣食住行有关的产品永远不会被淘汰。”黄建平表示。
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AI带来的科技进步对传统产业的影响?黄建平认为,应该将它们视为一个非常好的转型升级工具。黄建平结合马可波罗控股的最新实践谈到,企业这些年不断在生产应用型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创新上下功夫。如通过“粗料细作”,把锂电池正极材料里的碳酸锂提取后所产生的工业尾矿,变成资源在陶瓷生产中大批量应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工具和手段,让每一个传统产业焕发新颜,便不会为时代所淘汰。”黄建平说。
“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广东传统强项产业的家电企业代表,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宇聪表示,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系统投入,已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真正实现“数字赋能、价值突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民营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其具备市场灵活性,而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下,民营企业具备更强的抵抗周期性经济波动的能力。但民营企业要蓬勃发展,仍旧需要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广东应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好的市场环境?在24日当晚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各地市工商联负责人结合实际谈到诸多具体建议。
“民营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有质量的规模和更有效率的创新,广州工商联将当好政企的桥梁,当好企企的桥梁,当好企服的桥梁。今年将成立15个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专委会和帮助优质中小企业‘破亿倍增’的帮帮团,多举措助力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表示。
“新征程上,民营企业将成为创新突围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伟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在解决“卡脖子”等关键技术方面,更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湛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弘祖谈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局部的、暂时的、可克服的。他提出,将积极为企业搭建经贸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企业出题、科研院所接题、金融机构助力的方式,为企业注入科技元素和金融活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智通财经
2025-02-25
智通财经
2025-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