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9 22:42:57
(原标题:空中版“羊城通”多久到来?代表委员热议广州低空经济丨广州向上202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当前,国内低空经济处于蓄势蓄能大发展酝酿期,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密集出台让低空经济驶入“起飞”跑道。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广州在此前印发《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此外,低空经济已被列为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为何广州要下大力气发展低空经济?过去的汽车工业基础和现在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否为广州完善低空产业链带来优势?当全国各城市都在竞逐低空赛道,广州怎么避免低空经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2月19日,广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话了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广州分所党委书记、分所负责人王洁,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陈腾飞,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专家张云慨,王河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王河。
代表委员们表示,广州拥有发展低空经济的明显优势,包括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和企业研发制造优势等,在有序规划和场景深入的背景下,低空经济将迎来大机遇,但仍需在完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落地执行低空经济立法、补足产业链薄弱环节、激发民企创新活力等方面下功夫。
南方财经:为何广州要下大力气发展低空经济?广州发展低空经济有哪些优势?
王洁:低空经济在全球相关领域均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中,eVTOL技术正引领着一场出行革命。国内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总数近8万家,近5年注册量呈现整体增长态势,2023年全年注册9000家,同比增长37.17%。从城市来看,深圳、广州、西安居全国前三。所以,广州发展低空经济有优势也有基础。
广州拥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可为低空飞行器、发动机等零部件及整机制造提供全链路支持,推动广州低空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实现集群化发展。广州还拥有显著的细分领域优势,包括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研发制造优势,以及在卫星通信、低空导航与定位、低空传感等细分领域具有技术积累和服务经验。
陈腾飞:广州有极好发展低空经济的条件和资源,相关法规和制度也逐渐健全,比如,《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的出台,通过立法为企业在空域申请、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其中,立法明确支持驻穗适航审定机构的建设,鼓励本地企业积极申请适航审定,并致力于培育专业的适航审定服务机构,此举将极大降低企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成本,加速研发成果的商业转化进程。
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持,低空经济领域迎来了显著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纷纷投身其中,共同推动行业研究与创新。以亿航智能为例,去年人才引进数量显著增加,与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也显著增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企业展厅几乎成为热门打卡点。
王河:以天河CBD为例,这里拥有广阔的地理与空域优势,有14-17栋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且有直升机停机坪,虽目前闲置,但可通过政策激活。这里还是高端商业聚集区,能提供高端客源与商业空间,空域开阔,有利于规划低空飞行线路,为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创造自然条件。
南方财经:未来无人机“满天飞”,广州会不会变成现实版“赛博朋克”?还要多长时间,能让广州人朋友圈最凡尔赛文案是“刚刷完空中版‘羊城通’”?
王洁:现在低空经济发展处于初步阶段,但未来整体产业发展一定是成体系化的,事实上,现在广州已经在低空飞行有着许多场景上的先行先试,广州正大力推动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探索开通跨境航线,并在商务定制、短途客运、文旅消费等领域拓展市场规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有序规划的背景下很快能实现“刚刷完空中版‘羊城通’,刚下飞行器”的愿景。
陈腾飞:这些都是未来在广州一定会实现的场景。从技术和产品来看,目前低空飞行许多核心技术已基本成熟,下一阶段主要是整体行业规范完善以及商业化推广,如果说在特定线路上体验低空应用,今年广州很快就可以实现。
李志坚:随着场景的深入布局,从广州塔到白云机场的低空走廊,不仅是未来通勤革命的试验场,更将催生城市三维空间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这种变革需要以系统工程思维推进,预计通过3-5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突破,可实现日常化低空交通场景。
南方财经:要让低空经济实现上述的场景应用落地,广州需要解决的难题和短板是什么?
王洁:虽然广州低空经济在消费市场上逐渐具象化,如低空交通、低空观光、娱乐飞行体验、无人机表演等,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积极推动打造相关产业应用场景示范,尽快实现低空经济产业化发展,促进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
张云慨:尽管广州已通过地方性法规为低空经济护航,并吸引了亿航、小鹏等头部企业布局,但还是存在低空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的问题。比如基建、网络、管理系统等缺乏统筹设计,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并存;无人机探测识别、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可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市场主体参与意愿较低等。
李志坚:未来是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实现立体化交通,空中可能跟地上一样繁忙。一是要有场景应用,这才是企业找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二是发展低空经济不能单纯靠政府或国企,要探索培育一批低空经济的市场主体,三是企业找到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后,要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包括成本和便利度,四是在消费需求逐渐显现后,企业制造的低空飞行器逐渐增多,就要搭建低空飞行管控机制,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过程。
王河: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发力,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和标准建立。过去常说,在地面上走才是路,现在我们还有空路、航路,已经是多个层面,所以广州需要重新构建低空标准体系或者运行模式,真正推动低空飞行常规化。比如在天河区,可以利用海心沙地理优势规划飞机跑道,活化区内大量闲置的CBD屋顶停机坪,纳入日常运营,实现常态化使用。
南方财经:怎么避免广州低空经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您有哪些建议?
王洁:广州要充分发挥成熟航空产业基础的优势,打造高附加值服务基地及低空飞行器飞行员实训基地。同时,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完善。一方面,以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重点,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充分借助花都区作为汽车产业基地的优势,实施重点产业规划,补足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推动整体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张云慨:首先是加强规划引导。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涉及空域管理、通信网络、交通枢纽等多元领域,需政府牵头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其次,是要激发民企活力,打造创新生态。低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创新,建议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无人机物流、城市巡检等新模式。同时,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低空技术实验室”,聚焦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比如可联合亿航打造载人飞行器综合测试基地,联合物流企业打造低空物流测试站,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服务。
陈腾飞:广州下一步重在落地执行,把新制定的低空经济立法和相关配套文件实施到位。一是加快推进低空飞行综合试验基地的建设。去年广州计划建设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与低空飞行器应用验证基地,搭建低空管理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但从招标公告来看,仅处于初期阶段,建议进一步增加投资力度,加速推进建设,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人才,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验证工作能够在航空器适航审定、试验试飞及场景探索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二是支持企业参与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快已经相对成熟的低空航空器产品的应用场景拓展。当前广州在中小型无人机和用于空中游览的低空航空器产品已经相对成熟,建议加大对城市管理、医疗、物流、应急救援及空中游览等场景明确、航线相对固定的领域的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其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促进企业增加飞行频次和应用范围,加速企业商业化运营的进程。
设计:王冰 熊星婷 冯莹
金吾财讯
2025-02-21
智通财经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智通财经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