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暴涨 30%! 比亚迪 “智驾平权”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来源:海豚投研

2025-02-19 19:43:05

(原标题:暴涨 30%! 比亚迪 “智驾平权”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25 年 2 月 10 日,$比亚迪股份(01211.HK) 正如去年 5 月发布的 “DM 5.0” 技术,聚焦于” 电比油低 “(混动续航大幅提升,油耗大幅降低)带给行业的震动一样,又再次掀起了 “智驾平权” 的新一代浪潮,具体发布会纪要详见《比亚迪(纪要):智驾平权时代来临》。

而在发布会召开的次日,比亚迪股份(1211.HK)收跌 0.7%,似乎在说明资金一定程度上已经提前定价此轮智驾预期, 但截至 2 月 19 号,比亚迪相比于智驾发布会召开前又收涨了 10.7%。

刚好,海豚君就接着这次比亚迪 “智驾平权” 为核心的发布会,来看一下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布局,尝试理解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 比亚迪智驾平权的含金量如何?

2. 此次比亚迪发布会落地方案是否超市场预期?

3. 比亚迪 “智驾平权” 战略的意义在哪里?

具体来看:

1. 比亚迪智驾平权的含金量如何?

分析含金量如何,我们先看看比亚迪智驾的方案和硬软件配置都有哪些:

① 比亚迪智驾的配置和搭载车型都有哪些?

从此次发布会信息来看,比亚迪天神之眼分为 A/B/C 三个版本:

1)最高端:天神之眼 A 为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Iot600),主要搭载于仰望品牌的旗舰车型;

2)中高端:天神之眼 B 是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Iot300),主要搭载在腾势品牌部分车型以及比亚迪品牌的高端车型;

3)中低端:天神之眼 C 即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100),主要搭载于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网剩余车型其中

而本次发布会,比亚迪重点介绍和更新的是天神之眼 C 版本智驾方案,在 2025 年更专注于打造 “智驾平权”,重心仍放在 20 万元以下的销量基本盘上。

② 拆分比亚迪三个智驾版本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来看(结合第三方调研信息):

1)高端和中高端版本 - 支持城市 NOA 功能

① 天神之眼 A (DiPilot 600):

a.硬件上:

传感器:采用 3 个激光雷达(成本预计共 5000 元),12 个摄像头 (成本预计共 1200 元),12 个超声波雷达(成本预计共 300 元),5 个毫米波雷达方案(成本预计 500 元)。

智驾域控上:天神之眼 A 智驾芯片主要采用英伟达的双 Orin X 方案 (算力在 500-600 Tops),智驾域控总成本预计在 8000-12000 元。

硬件总成本:预计智驾硬件总成本接近 2 万元左右

b.软件上:

预计会采用 Momenta 或华为提供的算法方案,而非自研方案

智驾功能上:

支持高速 NOA+ 城市 NOA+ 易四方泊车,全国都能开的无图版智驾已在 2024 年 12 月开启

搭载车型:百万级别车型

仰望品牌的旗舰车型

② 天神之眼 B (Dipilot 300)

硬件上:

传感器:采用 1-2 个激光雷达,有两种配置(成本预计在 2000-4000 元),12 个摄像头 (成本预计共 1200 元),12 个超声波雷达成本预计共 300 元),5 个毫米波雷达方案(成本预计 500 元)。

智驾域控上:天神之眼 B 主要采用英伟达的单 Orin X 方案 (算力在 200-300Tops), 智驾域控总成本预计在 5000-7000 元。

硬件总成本:预计智驾硬件总成本接近 1-1.3 万元左右。

在智驾软件上:

同样预计会采用 Momenta 提供的算法方案,而非自研方案

智驾功能上:

支持高速 NOA+轻量级城市 NOA+ 易三方泊车,全国都能开的无图版智驾已在 2024 年 12 月开启,但同 Momenta 智驾方案离智驾第一梯队仍有差距

搭载车型:预计在 20 万元及以上车型搭载

将搭载在腾势品牌部分车型以及比亚迪品牌的高端车型上,根据发布会信息,第一批上市车型只有海豹/海狮 07 EV 高配版车型宋 L EV、汉 EV 智驾版中高配车型搭载天神之眼 B,按照价格带定位,预计搭载天神之眼 B 的最低车型定价在 20 万元左右。

2)中低端版本:支持高速 NOA+ 自动泊车功能

③ 天神之眼 C (Dipilot 100) -2025 年战略核心仍然在于 “智驾平权”

硬件上:

传感器:采用纯视觉方案,不搭载激光雷达,传感器采用 12 个摄像头 (成本预计共 1200 元),12 个超声波雷达成本预计共 300 元),5 个毫米波雷达方案(成本预计 500 元)。

智驾域控上:天神之眼 C 主要采用英伟达 ORIN (100 TOPS) 芯片或地平线 J6m 芯片, 智驾域控总成本预计在 3000-4000 元。

硬件总成本:预计智驾硬件总成本接近 0.6-0.7 万元左右,相比之前的 Dipilot 10/30 方案预计净增成本 0.4 万元-0.5 万元左右。

在智驾软件上:

预计会采用自研方案,可能初级在快速落地上会用规则算法兜底。

智驾功能上:

支持高速 NOA(接管频率超过 1000km 一次)+自动泊车功能(成功率高达 99%)+ 年底推送城市记忆领航,将高速 NOA 起步价达到了 7 万级车型

搭载车型:预计在 7 万-20 万元左右车型全系搭载,且增配不加价。

此次支持天神之眼 C 的最低车型价格为海鸥(智驾版 7.88 万起),是行业内首次将高速 NOA 下放到 7 万元级市场,预计天神之眼 C 将在 7 万-20 万元以内车型全系搭载。

小结:2025 年战略重点并不在高端化突破上,仍然在于 “智驾下沉”

1)中高端车型:

所以,从比亚迪中高端车型智驾的配备来看,预计实现能实现城市道路 NOA 的车型价格仍然会位于 20 万以上价格带,且智驾软件方案提供商仍主要依赖第三方 Momenta 方案,并非自研方案,与智驾第一梯队在智驾表现上仍然具有差距。

而对比已经将城市 NOA 下放到 15 万元级别的小鹏(Mona M03 高阶智驾版,小鹏 P7+ 标配),比亚迪中高端车型竞争力没有明显优势,海豚就预计今年比亚迪战略的核心仍然不在于做高端化的突破上,仍然在于实现销量基本盘的基本智驾功能上。

① 智驾技术表现:比亚迪中高阶智驾技术非自研,且 Momenta 方案在智驾表现上不及国内第一梯队的华为,小鹏和理想;

② 城市 NOA 车型定价上:比亚迪预计搭载车型仍然高于 20 万元,性价比上不及小鹏。

而英伟达下一代智驾芯片英伟达 Thor 预计即将在 2025 年发布(芯片算力 1000 Tops+),目前已经规划搭载此芯片的车企有极氪、理想等(预计 2025 Q3 上车),2025 年将会加快中高端车型高阶智驾的研发进度(车端算力更高,智驾表现更好),但目前比亚迪 2025 年中高端车型上尚未有此规划。

2) 中低端车型:“智驾下沉” 成为 2025 年最大增量

同时从比亚迪智驾三种配置对比于 2024 年搭载车型价格带的边际变化来看,中高端智驾版本(Dipilot300/Dipilot 600)搭载车型价格带基本相比 2024 年无变化;而真正智驾价格带下沉最大的是中低端智驾版本 (Dipilot 100),搭载车型定价范围从 2024 年 20-30 万元下沉到 2025 年 7 万级-20 万元,也正是比亚迪销量的基本盘上,低价车型的 “智驾下沉” 将成为比亚迪 2025 年最大增量。

2. 此次发布会落地

方案是否超市场预期?

从发布会信息来看,智驾技术上的进度无惊喜,而超预期的关键在于定价端:

① 搭载高速 NOA 车型起步价下沉到 7 万元级别车型:比亚迪最低价车型海鸥(搭载天神之眼 C 智驾版 7.88 万起),秦 Plus 也将搭载智驾版本,起售价低于市场预期的 9-10 万元。

② 升级智驾功能的车型基本做到增配不加价升级智驾版车型定价基本与此前 2025 款保持不变,海豚君预计比亚迪主要通过:a 规模化优势;b Dpilot 100 方案部分智驾零部件自研;c 压降供应商成本等方式等方式实现。

③ 覆盖车型广,全系标配: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海豚君预计根据量产爬坡节奏来看,搭载智驾版本车型预计占全年车型销量比例将达到 50% 以上,预计比亚迪全年智驾车型交付量至少在 200-300 万级。

整体来看,比亚迪智驾含金量,在海豚君看来,重点仍在于以降本驱动,而非技术侧突破驱动的 “智驾平权”。

所以整体来评价比亚迪本次智驾发布会的含金量,重点并不在于高阶智驾技术的突破,而真正在于中低阶车型的配备一个基本的智能驾驶功能——高速 NOA 和自动泊车,也是比亚迪销量的基本盘。

而比亚迪通过① 规模化优势;② Dpilot 100 方案部分智驾零部件自研;③ 压降供应商成本等方式(预计今年降幅达到 15-20%),将高速 NOA 首次降幅到 7 万元级价格带,实现以降本驱动,让基本智驾功能做到车型下沉,而非小鹏、理想、华为等车企新势力所走的以技术驱动的 “智驾平权”。

同样是讲智驾平权,海豚君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成本驱动的智驾下沉(如比亚迪)——智能驾驶成本平权,和技术驱动的智驾升级(如小鹏)——智能驾驶技术引领,这两套智驾路径的商业逻辑和打法差距很大,请接着看海豚君接下来的分析。

3. 比亚迪 “智驾平权” 战略的意义在哪里?

① 2025 年:用 “智驾平权” 实现对销量基本盘的进攻式打法,实现市场份额的防守和扩张:

在之前的深度《比亚迪:终局之战!》中,海豚君就说过,比亚迪在 2024 年战略打法上通过对 DM 5.0 的混动技术代差,形成领先式的优势,实现了对混动基本盘的扩张。

但同行如吉利,在 2024 年下半年就开始发布此类技术,2024 年末就开始了大规模量产(银河星舰 7 EMI),成功打造出爆款车型,比亚迪混动技术的代差先发优势已经被同行基本追平,而比亚迪 2024 年 12 月和 2025 年 1 月销量都不及市场预期,市占率呈现下滑趋势,比亚迪迫切需要新车型的大幅度升级来实现市场份额的防守和进一步扩张。

因此,比亚迪在 2025 年初此次智驾发布会中就提出了 “智驾平权” 战略,首次将高速 NOA 直接下放到 7 万元级别价格带(智驾下沉),结合第五代 DM 技术(续航 2100km+ 亏电油耗 2.9L),在 7-15 万级车型形成智驾 + 超低使用成本双杀的优势。

这样,一方面会大幅加快该价格带内对燃油车的渗透(目前该价位合资燃油车既没有能耗优势,使用成本相对更高,又没有智驾功能),加速燃油车的淘汰,另一方面会对该价格带智驾掉队的新能源车企形成进攻,进一步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张。

目前比亚迪在 7-15 万元销量基本盘上,同价位新能源车型基本并没有搭载智驾/或仅搭载低阶智驾(仅能实最基础的 ACC、LCC 等功能),同行因为毛利率太低、规模效应不足,要么很难在短期内追赶,要么追起来掉血量太大。因为智驾下沉这套玩法里,智驾能力不够,但核心是加量不加价,背后所体现的是比亚迪独有的规模销量之下的成本控制和采购议价能力。

通过高速 NOA+ 自动泊车这种智驾下沉,比亚迪用 “智驾平权” 的概念,创造了阶段性领先的时间差(至少领先将近半年左右)。

而 2025 年在比亚迪该战略的带动下,整体的销量和业绩的确定性很强,之前所定的 500 万销量目标在本次进攻打法下实现难度不大,会较容易产生超预期表现。

② 软件算法从外部供应逐渐向自研替代趋势转变:

比亚迪虽然拥有中国最多的新能源存量车,但搭载高阶智驾硬件的车型并不多(搭载 Dpilot 100 及以智驾硬件的车型占比不超过 5%),而只有具备高阶智驾硬件的车型的车辆才能完成高质量驾驶数据的采集,存储、回传、上云等一系列闭环,所以比亚迪本身的有效数据量仍然相对较少,在新能源车企中并不具备优势。

而从目前车企的智驾方案来看,端到端路线相比规则路线仍然是有希望真正实现 L4-L5 高级别无人驾驶的方案,而端到端的核心点本质是训练算力 + 高质量驾驶数据 + 智驾技术人才的竞争。

而海豚君认为,比亚迪此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硬件的意义本质上仍然在与收集高质量数据,同时利用 Momenta 的白盒交付智驾方案,加速自研端到端大模型迭代,实现城市 NOA 自研的追赶,加速中高阶车型软件算法从外部供应逐渐向自研替代趋势转变。

③中长期智驾软件自研才是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此次的 “智驾平权” 仍然是通过规模效应下的降本驱动实现而非技术突破来实现的,不算有本质壁垒,10-20 万元新能源车同行仍然会继续跟进,正如混动 DM 5.0 技术一样,2024 年的先发优势基本在 2025 年被新能源同行追平(如吉利雷神混动),中长期决定比亚迪护城河的关键仍在于车企的智驾软件自研能力,比亚迪仍需要加快城市 NOA 智驾软件端的自研。

从中长期来看,比亚迪可能仍然面临:

a) 小鹏等头部智驾企业,凭借智驾技术的领先和车型降维(尤其是此次比亚迪智驾带动智驾供应链大幅升级,可能进一步催生智驾硬件成本的降低)将城市 NOA 继续降维到 10-15 万元价格带;

b) 10-20 万元如自主车厂如吉利,长安,奇瑞,长城等车企旗下新能源车品牌的智驾追赶,比亚迪失去了暂时性领先的技术代差后,仍需要再次采用 “以价换量” 手段。

所以目前市场基本对 2025 年比亚迪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没有分歧,而分歧最大的是比亚迪 2026 年面临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智驾下沉被同行追赶上之后),仍然需要依靠智能化自研的突破(尤其是城市 NOA 算法),守住销量基本盘和助力高端化突破,以及出海进展顺利来实现。

本篇关于比亚迪此次 “智驾平权” 的目的解读到此结束,下篇海豚君重点分析这波 “智驾下沉” 运动给比亚迪,以及行业带来的可能估值重塑机会,敬请关注。

fund

海豚投研

2025-0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