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财经
2025-02-11 22:26:11
(原标题: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争抢“哪吒”商标,商标之争并非个例)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这部电影的火爆,也让“魔童哪吒”这一IP再次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在这泼天的流量背后,一场横跨汽车与影视行业的商标争夺战也随之浮出水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及公开法律文书,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围绕“哪吒”商标的归属与使用范围展开了多轮博弈。据悉,目前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的商标纠纷尚未进入诉讼阶段,双方正在通过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这场跨界的商标之争,折IP经济时代品牌保护的复杂性与挑战。
围绕“哪吒”IP,持续数年的商标之争
哪吒汽车与光线传媒的商标纠纷由来已久。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以超50亿票房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成为现象级IP。电影出品方光线传媒迅速展开商标布局,申请注册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等商标,覆盖影视、游戏、玩具等多个类别。
不过早在2018年,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已推出“哪吒汽车”品牌,并申请注册了“哪吒”相关商标,涵盖汽车、运输工具等类别。
随着哪吒汽车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双方在商标使用上的冲突逐渐显现。
2021年,光线传媒对哪吒汽车申请的“哪吒”商标提出异议,认为其在影视、游戏等领域的注册可能引发公众混淆,损害电影IP的商业价值。
而哪吒汽车则称,其商标注册类别与影视行业无直接关联,且品牌命名早于电影上映,不存在恶意抢注行为。
2023年,哪吒汽车申请的“魔小童”商标也曾受到光线影业的异议,并被商标局决定不予注册。此外,光线影业还对哪吒汽车申请的“哪吒大魔童”“哪吒小魔童”等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哪吒汽车也有过“反击”。其曾以“光线影业明知哪吒汽车'哪吒’系列商标仍注册争议商标,恶意明显”为由,请求对“魔童哪吒”商标予以无效宣告。然而,商标局评审认为哪吒汽车的无效宣告理由不成立,最终维持了光线影业的“魔童哪吒”商标。
这种“互相无效宣告”的策略,表明双方对核心IP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商业层面来看,“魔童哪吒”这一IP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无论是电影票房、衍生品销售,还是品牌合作,都能带来丰厚的收益。
对于哪吒汽车来说,商标争议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近年来,哪吒汽车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困境,2023年巨亏超180亿元,2024年销量持续下滑,品牌声量逐渐式微。在这种情况下,商标争议或许也是其试图借IP热度重振品牌的一种手段。
IP经济时代,商标保护需未雨绸缪
从法律层面讲,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能有效避免他人恶意抢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不重视商标保护,一旦被他人抢注,不仅可能失去对相关IP的商业开发权利,还可能陷入漫长的法律纠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事实上,“哪吒”商标之争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IP经济的蓬勃发展,影视、游戏、消费品等领域的商标抢注与跨界争议频发。例如,《流浪地球》电影热映后,“流浪地球”商标被多家公司抢注;《王者荣耀》游戏爆火后,其商标被用于白酒、服装等品类。
当下,这场关于“魔童哪吒”的商标争夺战,无疑为整个IP经济领域敲响了警钟。
对于企业和创作者而言,在IP经济时代,商标保护必须未雨绸缪。在作品创作之初,就应规划好商标布局,及时进行商标注册,且尽可能覆盖多个类别,构筑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在日常运营中,也要密切关注商标动态,防止他人侵权。
同时,对于公共文化IP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共享,避免过度竞争与侵权纠纷,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在这场纷争落幕之后,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IP商业生态。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12
观点
2025-02-11
观点
2025-02-1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11
观点
2025-02-11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