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10:20:51
(原标题:从深圳宝安“一号文”,看工业强区如何探寻“第二增长曲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欧洲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第二增长曲线”概念:当以传统或现有业务为代表的第一条增长曲线滑过抛物线顶点,持续增长的秘诀是引入新的技术、产品或模式来开启第二条增长曲线。
对深圳工业强区——宝安区来说,连续七年的“一号文”构成了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持续探索。
近日,宝安区印发2025年“一号文”《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该区第七年将“一号文”聚焦于制造业。
七年间,比宝安区持续扩大的工业总量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9年刚过30%稳步提至2023年的49.8%,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来到2025年,宝安区“一号文”明确,今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双万亿元”。
如何做?新鲜出炉的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宝安区“一号文”与之逻辑一脉相承,既注重推动战新与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创造“增量”,也致力于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化“存量”,并通过科技创新、生产性服务业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等,形成对辖区产业提质升级的完整部署。
2024年12月31日,润鹏半导体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正式通线投产。
2025年1月14日,法雷奥深圳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一批“灯塔工厂”。
有经济观察人士指出,工业“第二增长曲线”一方面源于传统制造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再上新台阶,打造“灯塔工厂”可归于此类;另一方面,以战新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可将“第二增长曲线”推向新高度,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则属于此类。
宝安区2025年“一号文”同样兼顾了上述两个层面。文件明确,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顺势更替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基石”。
具体来看,“一号文”对战新与未来产业的部署遵循梯次发展战略,对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装备与仪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等优势战新产业,要将其“发展壮大”;生物技术、光载信息、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则要“超前布局”;同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两大风口赛道。
其中,宝安区超高清视频显示已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2024年上半年实现集群增加值149.1亿元,占全市27.6%,拥有洲明科技、创维数字、影石创新等一批龙头企业。
此次“一号文”透露,宝安区将推动Mini/Micro LED创新平台建设,拓展裸眼3D大屏、智能车载显示产品应用场景,推广新型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产品规模化应用。
再如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去年1-9月宝安区两大集群实现产值464.9亿元、增长14.6%,丰翼科技、亚太星通、星际荣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均在宝安布局。
根据“一号文”,宝安区今年将规划建设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燕罗低空试验区、燕罗无人机系统测试基地二期和起降基础设施,建设无人机和无人小车联运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推动汇融无人系统创新产品(深圳)国际贸易中心落地运营,支持eVTOL企业开展常态化、商业化低空飞行;制定空天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市空天产业基金落户,争取对接10家以上链主企业落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
近两年,AI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等纷纷点题“人工智能+”。
宝安区也在2025年“一号文”中明确,将依托前海湾、西丽-石岩两大市级人工智能集聚区,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专业园区(楼宇),推出十大AI应用场景,引育一批AI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布局战新与未来产业是宝安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要之举。同时,传统产业也将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老树发新芽”。
具体来看,宝安区将支持制造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业务,引导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能源电子、AI应用等赛道拓展;促进数智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调度;引导工业园区开展绿色低碳改造及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创建“绿厂、绿链、绿园”。
在这方面,法雷奥深圳工厂提供了一组鲜明数据:通过AI驱动,该工厂成品缺陷率降低45.9%,前置时间缩短34.5%,生产效率提高60.2%,单位能耗降低27.1%,继工业富联、富士康之后,成为深圳第三家“灯塔工厂”。
去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上,宝安区拿下“营商环境年度城区”,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
纵观各类营商环境评估,“钱、地、人”等要素保障能力是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与产业的长期发展,关乎“第二增长曲线”能否成型。
其中,工业厂房空间不足一直是深圳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
如何破除空间上限,承载企业与产业持续不断地吐旧纳新?
日前召开的宝安区七届四次党代会上明确,要坚持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全年供应城市更新用地10公顷以上,供应产业用地10宗以上、规模30公顷以上,“确保优质项目在宝安一定有地可落”。
此次印发的“一号文”进一步指出,将深化“整整转更”空间拓展新模式,整备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等重点片区土地,整治老旧低效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加快新桥东等“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深化“四个一”遴选供地模式,用好“宝安产业空间超市”,精准匹配产业空间,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房需求。
资金方面,前海“扩区”带来的金融业利好也辐射至宝安。根据“一号文”,宝安区将做活金融服务,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政策,吸引风投创投机构集聚,优化政府性引导基金“募投管退”全链条管理,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引导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建立区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推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应贷尽贷。
科技与产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去年11月,宝安区委组织部曾透露,2020年以来宝安区累计新增引进区级及以上层级高层次人才2391人,总量达5670人、增长67%,2020-2022年均增长率达16.7%。
此次“一号文”透露,宝安区将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引进一批实用型科学家、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团队、海外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培育首席工程师、杰出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懂产品、懂制造、懂试验、懂设备、懂安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营商环境的优质与否,还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服务细节上。
2023年,宝安在深圳全市率先打造“三个一”企业服务机制,即一张责任包干服务网络、一套闭环工作机制、一个企业服务平台。去年,宝安区共举办供需对接会、空间对接会、银企对接会201场,助力企业签订订单30亿元、租赁空间28.9万平方米、融资274.6亿元;新登记商事主体12.3万户、总量达98万户,均居全市第一。
此次宝安区“一号文”明确,将优化企业服务方式,常态化开展“三个一”企业服务,升级宝安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实现诉求分级分类高效高质处理。
从土地、资金、人才等全要素保障,到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米”,宝安区以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双万亿元”目标护航。
智通财经
2025-0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智通财经
2025-0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