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晶泰科技-P(02228)3天便跌破发行价!海量低成本筹码的“解禁幽灵”提前闪现?

来源:智通财经

2024-06-17 14:01:23

(原标题:晶泰科技-P(02228)3天便跌破发行价!海量低成本筹码的“解禁幽灵”提前闪现?)

等了近9年,老股东总算有了退出机会,只不过破发来得稍早了些……

以港股上市规则第18C章,通过聆讯及启动招股的首家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P(02228),迎来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首批“尝鲜者”。

晶泰科技发布的最终发售价及配售结果公告显示,公司全球发售约1.87亿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占20%,国际发售占80%。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103.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13倍认购。

晶泰科技作为港股市场的“新物种”,不出意外的成为打新热门。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公司在6月12日的暗盘交易,或许令一些想在暗盘中捞一笔的尤其是甲组、乙租打新大户败兴而归。暗盘交易显示,晶泰科技暗盘收盘价5.39港元,较招股价5.28港元上涨2.08%。若以每20手稳中一手的概率、90%孖展最低融资利率2.38%计算,也需要涨幅达到3.385%才能保本,而最后收盘显然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打和点)。

尽管晶泰科技上市首日股价的短暂大幅度拉升动作,给了打新资金足够大的“获利空间”,可仅热闹仅维持3天,在绿鞋机制的护盘下,17日开盘8分钟内便震荡下行跌近4个点,一度越过了破发线,最低报5.18港元。面对下跌,某交易软件评论区散户们也因情绪变化开始喊话“散水”……

“丐版”IPO或留隐患

无论从暗盘还是上市首日表现看,投资者对晶泰科技的操作保持的一定“克制”,亦或者说是“敬畏”。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晶泰科技此次IPO全球发售约1.87亿股股份,仅占总股本约5.5%,属于典型的“丐版”IPO(缩量发行)。据了解,企业选择“丐版”IPO可能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为背后的投资机构股东创造退出条件、市场活跃度下降、以及企业为确保核心业务稳健发展等。

因而,站在不同的角度,“丐版”IPO有不同的利弊。比如通过“丐版”IPO减少流通盘,在公司上市初期关注度高的情况下,有利于维持估值稳定。但随着时间推移,股票交易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股价波动大等风险。

事实上,“丐版”IPO在港股市场的破发风险,相当之高。例如,北森控股在港股上市时,全球发售的股份仅占总股本的1.12%,公司前25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9.8%。股权高度集中,导致其股价时常暴涨暴跌,目前北森控股4.62港元的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84.5%。

站在晶泰科技的角度,“丐版”IPO也存在潜在风险,例如筹集到的资金相对有限,可能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扩张和业务发展,尤其是晶泰这样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拓展的科技企业。

晶泰科技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收入分别为6279.9万元、1.33亿元及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期分别净亏损为21.37亿元、14.39亿元及19.06亿元,三年累亏超54亿。公司IPO净募资约8.96亿港元,显然这点钱不是为了满足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毕竟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泰科技的手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其他加起来超过共32亿元。

智通财经APP还注意到,此次晶泰科技IPO募资,较前期融资明显缩水。2015年9月至2021年7月,晶泰科技曾进行8轮融资。其中,2020年9月完成的C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89亿美元;2021年7月完成的D轮融资,募集资金达到3.8亿美元。公司上市前后的融资金额的强烈反差,不得不让人思索,公司上市是否属于“交差式”上市,即更多考量为投资机构股东创造退出窗口。

解禁抢跑乃时间问题?

从晶泰科技上市后主要股东架构来看,联合创始人(赖力鹏、马健、温书豪)合共持股21.46%、腾讯持股12.91%、红杉持股7.8%、五源资本持股7.51%、国寿成达持股6.91%、人保健康养老基金持股3.51%、其他前期投资者持股34.4%、公众股东持股5.5%。

2021年7月,晶泰科技完成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到19.6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估值约154亿港元。整体来看,这样的估值对于前期股东而言已经具备套现“安全垫”,或许已经有股东在坐等股份解禁了。

具体拆分来看,晶泰科技上市前进行的8轮融资,当时发售价较中间价折让约99.7%至13.7%。这就使得部分投资者的持股成本极低。数据显示,公司Pre-A轮融资到B++轮融资,这6轮融资的每股成本在0.002美元至0.224美元之间。按照当前汇率计算0.224美元的每股成本,约为1.75港元;而C轮融资0.376美元每股的持仓成本,按当前汇率计算约为2.94港元,能够抵得住股价“腰斩”。

基石老股东们既然有足够的安全垫,六个月之后“清仓”抢跑显然只是时间问题,那对二级市场新入局的投资者们恐怕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同时,这一解禁的压力也足够令IPO发行时新进的基石投资者们“难受”,如包括Successful Lotus,IntelliMed,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海棠壹号,Bradley L. Pentelute教授,Ginkgo Fund I,百奥赛图及FaaS Capital Longevity Limited,他们累计认购3.37亿港元,以集资上限计,占29.89%。

而要知道,老股中五源资本即原先的晨兴资本靠早期投小米、快手、欢聚时代、小鹏汽车等公司获利近1000倍成名,但随着被投公司上市解禁期到后,其多次给公司上演“清仓式”减持。

如2021年,五源资本将基金持有的1.84亿股小米集团B类股,全部转配给其基金投资人。转移之后,其不再持有小米股票;同年面对解禁后的快手,其也将手中的约14.16%的股权分多次减持,尤其是在2021年8月至12月间,5Y Capital减持了约1.4亿股快手股份,期间快手股价在70-110港元之间,按平均价格90元计算,5Y Capital套现126亿港元。2022年,快手股价从90元一路跌到了32港元,5Y Capital继续清仓减持;且近日,有传言即将IPO的茶颜悦色,其股东架构也发生了工商变更,其中包括顺为资本、五源资本、源码资本、元生资本、天图投资旗下基金均退出股东行列。参考五源资本退出的历史与速度,很难不让人质疑其面对已赚的“盆满钵满”晶泰科技,待解禁期一到,会毫不犹豫“清仓式”退出。

此次引入的8名基石投资者中包括背后是国盛资本的海棠壹号在内的多个PE或许也会择机而行。毕竟近一年国盛资本也减持了多家公司股份。如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华建集团(600629.SH)约1618万股;减持上海建工(600170.SH)8904万股,套现约3.19亿人民币;按当日收盘价14.32元人民币减持同兴达(002845.SZ)约328万股……套现频繁想必也是对资金流动有所以要求……

如此,180天后谁先跑恐怕成为晶泰科技管理层眼里的难题。

基本面或难支撑高估值

届时若解禁股本蜂拥而出造成“堰塞湖”,晶泰科技是否能有足够好的基本面来“对冲”,是值得关注的要点。

中泰国际在研报中指出,晶泰科技为港股首家重点做医疗AI的企业,具有稀缺性优势,辉瑞、强生、默克使用公司服务,表明认可公司的服务质量。百奥赛图、国盛资产和李家杰博士参与投资也证明看好公司的长远前景。尽管如此,由于公司招股价对应的历史市销率较高,未来需留意公司能否通过获取高额新订单快速提升收入。综合以上情况,中泰国际给予晶泰科技“中性”评级和65分评分。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冠以“AI制药”科技企业的晶泰科技,从业务模式看实际上属于目前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中常见的CRO模式。近年来,随着创新药景气度下滑,有创新药“卖铲人”之称的CRO热度随之走低。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无论是国际老牌Biopharma,抑或新生Biotech,如今对于创新药管线的投资均开始偏向谨慎保守。

2023年以来,CRO行业多次传出裁员消息,其中包括全球CRO头部企业LabCorp(徕博科)、国内如凯莱英(06821)等CRO头部企业。此外,国内供给端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也拖累各家CRO企业的业绩表现。2024年一季度,多数CRO上市公司营收利润“双降”,市盈率也普遍处于低位。

在此背景下,“新、老股东”是否会再坚守晶泰科技十年,不得而知。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