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全球对话共论经济走向,浙商银行探索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来源:证券之星网站

2024-05-27 19:33:39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谋篇布局,明确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聚焦“五篇大文章”,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以顺应时代浪潮。

在此背景下,2024年5月27-28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召开,多位来自国际金融、宏观经济领域的政府、学界及金融界权威专家参会,就“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2024:趋势和结构的变化”等主题,全面展开探讨。


会上,随着《2024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发布,“中国金融发展趋势展望”这一话题引发深思: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怎样的金融?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作主题演讲时提到:“当前金融正面临两大变局:一是金融定位变局;二是数字化变局。前者要求从更高的社会价值视角来审视金融的定位,推动金融回归初心本源。后者则要求从全新的数字技术来重构金融的经营,改变顺周期时经营的基本打法,提升穿越周期能力。”

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机构,银行业是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会上,多名专家认为,近两年,浙商银行推行“善本金融”“智慧经营”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打造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对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积极意义,其带来的成效显著,包括“企业效益明显、金融生态改善、助力地方发展”。

聚焦金融社会价值提升,推动“善本金融”四大实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如何有力、有效地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在主题演讲中,陆建强介绍,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坚持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从社会价值向度推动“善本金融”四大实践,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中。


近年来,浙江于2018年在全国首创了金融顾问制度,确立了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三大定位。

浙商银行作为金融顾问制度的擎旗单位,致力于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其背后“N”种机构的力量,推动金融供给从打猎模式向种田模式转变,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转变,从以融资为主的传统模式向“融智+融资”的创新模式转变。

据介绍,经过5年实践,成员单位达126家,金融顾问队伍4200多人(含拟聘),设立金融顾问工作室110家;在融资方面,金融顾问累计对接企业8.34万家、落实融资5607.77亿元;在融智方面,仅2023年有打卡记录的金融顾问就累计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融智服务达8300家/次。

推广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持续深化打造“金融生态优质区”的创建机制,也是浙商银行探索与实践的重要一环。金融活,经济活;县域强,经济强。因此金融产品和服务要接地气,最重要的是把“最后一公里”做到位。

2022年,依托金融顾问制度,浙商银行和杭州临平区联合推进“县域综合金融生态”试点建设。以“临平试点”为例,浙商银行推动了79名金融顾问奔赴一线,推动完善政府平台融资模式、促进企业成本迭代下降和社会金融意识整体提升。

对应的,浙商银行也创建了“区县金融运行质量指标体系、金服宝·小微数智平台、财富管理N课培训课程”三大工具。 “临平模式”今年5月起已在全市推广,下一步,计划在浙商银行全国30多家分行推开,推动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从1.0向2.0、3.0迭代升级。

此外,浙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了“浙银善标”评价体系,提炼萃取正向和负面两大评价标准,构建了一套“善”的客户标准,持续深化从社会价值视角导正金融放大功能的向善机制

“金融具有放大效应。‘浙银善标’就是要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同行的发展氛围,让社会价值反哺企业的经营生态,为金融领域构建‘中国式ESG’提供一个实践样本。”陆建强总结道。

截至今年2月,浙商银行善标等级较高的客群获得信用评级上翻、抵押率上调,以及授信审批便利、利(费)率优惠、定制产品服务等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善本信托”工程,持续深化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和财富升维的路径探索。

浙商银行从首批33家企业家签署了善本信托意向书,到今年3月持续推进“善本信托”做深做实、提质扩面,争取到年底实现服务“善本信托”客户超150户,并为“先富带动后富”带来可供借鉴的实现路径。

以智慧经营促高质量发展,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繁荣与萧条存在着周期性规律。其中,“康波周期”通常持续50到60年,分为上升期、繁荣期、下降期和低谷期四个阶段,又称为长波周期或大周期。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就是“康波周期”理论中增速下降期后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这个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等等。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业要转变传统顺周期经营理念,打造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经营模式。基于此,浙商银行探索“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的初衷,正如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所说,“在经济好的时候,银行经营也很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经济较差的时候,经营状况不至于很差;从根本上缓解以往银行发展过度顺周期的特征,实现总体比较平稳的经营状态。”

据悉,浙商银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开展小额分散的信贷业务、提高对资产中弱周期行业的配比、提高不耗用风险加权资产的中间业务三项措施,是决定全国性股份行的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核心。

事实上,“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正在成为平滑周期影响的“压舱石”。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这一策略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浙商银行资产规模迈上3万亿新台阶,营收增速连续11个季度位列国内上市股份制银行首位。截至2023年末,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202.85亿元,占全部营收比重的33.02%,较2023年初提升4.49个百分点;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增速20%,远超全行营收增速。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金融的创新。与会人士认为,浙商银行通过围绕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动能。

据了解,此次陆建强董事长、张荣森行长应邀出席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是浙商银行“金融社会价值提升年”系列活动之一,从社会价值视角推动金融范式变革,为金融强国建设、推动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力量。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