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山西汾酒再次遭华润系减持,变现或超20亿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23 17:16:06

在持有6年多时间后,华润系第二次减持山西汾酒。

5月20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华创鑫睿拟减持不超过8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6558%。按照5月23日收盘价计算,华创鑫睿本轮减持金额20.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华创鑫睿为华润创业为与汾酒合作专设的子公司,其中华润创业持有其80.62%股份,华润创业联和基金一期持有19.38%股份。截至目前,华创鑫睿持有山西汾酒1.36亿股份,占总股本比例的11.16%。

因“联合基金到期”减持,依然看好长期价值

这并非华润首次减持山西汾酒股份,据山西汾酒 2023年三季度报告,华创鑫睿在去年三季度减持了公司270万股份,持股比例由11.38%降至11.16%。

对于减持原因,山西汾酒在公告中称,根据联和基金相关合作协议,其面临基金到期退出安排,需要减持其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计划不会改变华润创业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华润创业将通过华创鑫睿继续持有公司股份,没有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并将一如既往秉持国际化视野和并购整合经验,与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全力推进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

华润入股山西汾酒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华润集团参与山西汾酒混改,旗下华创鑫睿以51.6亿受让山西汾酒9915万股份,占总股本11.45%,每股收购价格50.24元,有华润背景的高管也连续进驻。

当初大举入股山西汾酒时,华创鑫睿表示充分认可上市公司的过往经营性业绩及未来发展规划,并看中其长期成长性,希望通过这次投资,为上市公司在市场营销和公司运营等方面带来协同价值。

而汾酒集团也表示,此次交易能引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并购整合经验的战略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治理结构、决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

华润入股之后,汾酒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年报中称“积极推进与华润的战略协同”,还称,积极推进与华润的战略协同,双方在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从根本上激发了内生动力。”

事实上,华润系不仅仅入股山西汾酒一家白酒企业,华润啤酒试图推进“啤酒+白酒” 双赋能,以及“白酒+白酒”共同成长的业务模式。

2021年,华润啤酒连手鼎辉投资收购了景芝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华润酒业持股40%,成为景芝酒业第一大股东。2022年2月,华润战略投资受让金种子酒的控股股东金种子集团49%的股份。2023年1月,以123亿元的代价收购了金沙酒业55.19%股权……

这几家公司后续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23年上半年,金沙酒业营收仅为9.77亿元,净利润1.02亿元,分别大幅下滑51.2%和41%,2023年全年华润啤酒白酒业务贡献20.67亿收入,盈利仅为1.3亿元,金种子酒已经连续5年亏损,景芝酒业两年营收均则为“超过10亿”。

但华润入股山西汾酒,出现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华润系浮盈近300亿,汾酒完成全国化

这次入股,让双方收获颇丰。对于华润而言,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截至目前,华创鑫睿所持股权总价值约为350亿元,仅股权账面浮盈就近300亿元。山西汾酒得益于华润的管道共享,实现汾酒省外市场的扩展,公司2019年省外营收首次超过省内,占比50.12%。

此后的多年间,山西汾酒营收逐年攀升,并在2023年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19.28亿,其净利润亦稳步增长,2023年利润为104.3亿,创历史新高。2023年,公司省外营业收入占比61.57%,已经从区域走向全国。


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营收及利润继续高速增长,营业收入153.38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母净利润62.62亿,同比增长29.95%。

山西汾酒在其财报中提到,2024年,力争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0%左右,据此计算,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383亿左右。

山西汾酒董事长在2021年掌舵后,提出品牌复兴的概念,剑指“三分天下有其一”,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今年一季度,上市酒企中,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业绩依然遥遥领先,营收分别为464.85亿和348.33亿,排名第三的为洋河股份,营业收入162.55亿,同比增长8.03%,山西汾酒依然第四,营收153.38亿,同比增长20.94%,如果该公司保持这样的增速,“三分天下有其一”值得期待。

山西汾酒在其2023年年报中表示,当前我国白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竞争日趋激烈,白酒市场呈现加速分化趋势,市场逐步向优质品牌集中。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重视质量和品牌提升,优化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多渠道拓展市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虽然华润系二次减持山西汾酒,但双方的合作还在继续,5月8日,汾酒集团与华润创业、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分别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与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据称,协议双方将在管理提升、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数智赋能等方面展开纵深合作。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