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8 19:50:2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28日广联达(00241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博时基金、东方资管、和谐汇一、高信百诺、华夏基金、工银瑞信、财通资管、泰康资产、广发基金、银华基金、朱雀基金、天弘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公司如何看待建筑行业的未来前景?新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答:当前房地产正处于从大规模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的调整阶段,住宅开发领域确实面临如投资缩减、项目数量下降等交流内容及具体问记录方面的挑战。但房地产的项目只是建筑行业之一,建筑业整体体量依然庞大,每年拥有数十万亿的产值,其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地位未发生改变,当前的转型升级也会带来诸多结构性机会。展望未来的发展,公司依旧会立足建筑行业,深耕发展,新的市场机会主要孕育在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基建领域,诸如水利、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持续强劲,这类项目周期长、复杂度高,因而对数字化管理和效率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和持久;其次是广阔的存量市场,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建筑维护以及厂房更新等城市更新与运维业务,这些需求不仅巨大而且更具可持续性;此外,伴随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相应的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的建造需求也十分旺盛。综观全局,行业的核心趋势正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管控”和“高质量发展”,客户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对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需求反而变得更加真实和紧迫。因此,公司认为,当前恰恰是建筑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
问:在行业调整期,造价业务如何保持增长?其长期发展空间如何?
答:在行业调整的背景下,公司的造价业务会通过深化其内涵实现持续增长。当前造价业务已从传统的、局限于招投标阶段的算量、计价,成功扩展到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这意味着客户不再仅仅为了一次性的交易定价,而是需要贯穿项目始终的动态、精细化成本管控。具体来看,增长动力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产品模块的扩展,如算量产品,从土建算量延伸至安装、装饰、市政等多个专业领域;另一方面是服务深度的增加,通过提供指标数据、材料价格信息和成本测算等增值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同时,新清单政策的落地实施也驱动了行业向市场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带动了企业更强的成本管理刚性需求,这为公司的产品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总体来看,尽管整体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但公司通过帮助客户管好每一个项目的成本,实现了客户价值的提升和业务场景的应用深化。从长远来看,每一个建设项目都离不开成本管控,这项业务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问:施工业务的战略地位是否变化?其业务调整和盈利能力有何进展?
答:施工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二曲线”这一战略地位保持不变,因为施工阶段覆盖了项目建设中最复杂、周期最长、浪费也最多的环节,其数字化的价值和空间较大。近些年公司是主动性的对施工业务做了比较多的调整和优化,其过去较多依赖软件和硬件的集成,交付复杂且毛利率较低,现在则更加聚焦于提供纯软件的解决方案,剥离了硬件后,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复杂的运营成本,毛利率有所改善,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业务也从提供单点工具升级为打造一体化平台,通过将人员、机械、材料、进度、安全等管理要素的数据打通和关联,实现了协同管理,为客户带来了更大价值;并紧抓行业调整的机会,加大了对基建领域的投入,深耕水利、公路等国家重点投资及项目较多的领域,当前的产品布局已经比较完善,也为后续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经营上,相较看重收入规模,公司更关注现金流和利润,追求人均高产出,也在内部管理上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驱动业务健康发展。这些转变直接推动了施工业务盈利能力的改善,随着硬件占比下降和费用管控加强,业务毛利率得到提升,亏损持续收窄,整体业务正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问:设计业务的进展和未来展望如何?
答:设计业务是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工业软件”,具有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的特点,公司在此领域已持续投入超过十年。2020年公司收购了洛阳鸿业,并基于此推出了广联达数维系列软件,涉及数维房建和数维基建两大业务板块。在房建业务板块,公司积极推动设计与成本业务的协同,着力推广设计成本一体化解决方案,以EPC项目为切入点,帮助客户在设计阶段快速进行成本核算与方案优化,有效帮助客户解决设计超概算的痛点,得到客户认可。后续公司也会持续打磨产品,提升产品的应用性,并通过行业标杆项目的打造等,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全力加速设计软件的替换。此外国产化替代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当前公司产品已经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政府项目中取得试点和推广进展,加快了产品应用进程。
问:海外业务后续的拓展策略?
答:海外业务是公司比较确定的发展方向,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目前的拓展策略是双线并行在亚洲市场,积极推进算量、计价等产品的全球版研发与能力升级,通过深度客户经营打造成本业务的规模化根据地,预计全球版产品明年可以在东南亚试点验证和销售;在欧洲市场,重点加快设计等系列产品推广,公司收购的MagiCD在欧洲的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为公司产品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公司正将MagiCD的底层平台切换至自主可控的数维平台,以提升产品的技术自主性和协同能力,并已经在芬兰等地试点,等后续试点验证通过后,会进行放量推广。
问:公司如何看待AI大模型技术对建筑行业和软件公司的机遇与挑战?目前的投入和探索有哪些成果?
答:公司高度重视I大模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落地,并于2023年提出LLINI战略,当前公司所有的产品均已经有I的赋能和加持,I也是公司面向未来转型的关键动力。I的发展也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比较多的机遇,一是它能够推动软件从传统的“效率工具”向直接为客户提供“结果与价值”的服务转变;二是能够利用I深入业务逻辑,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直接帮助客户节约成本、优化项目方案等,服务的深度更大,从而创造更大的实际价值。在具体布局上,公司从两个层面推进I技术落地在基础层,积极构建行业垂类大模型,融合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以解决通用大模型在专业场景中的适应性问题;在产品层,所有核心产品线都在积极融合I能力,例如在算量业务中的I识图,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图纸快速生成算量模型,将原来耗时数周的工作压缩至几小时,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并提升了效率;在施工业务中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摄像头识别现场安全隐患、监控物料消耗和分析施工进度;在设计业务中引入I进行方案生成与优化等。
问:公司在成本费用管控方面的方式和未来展望?
答:公司整体的费用管控一直是比较严格的,年初会根据全年的情况进行资源排布,生成年度预算,并在过程中动态调整。今年公司费用上的管控基调,一是提升整体人效;二是专项费用专项管理。在过去两年中,公司通过组织优化与人员调整,在严格控制费用、提升人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人数有所下降,核心目标是持续推动人均效能提升。在具体策略上,薪酬费用虽因人员优化有所下降,但公司注重平衡,仍保持对核心优秀人才的激励与员工共享利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非薪酬费用则围绕市场机会保持必要投入,如在营销方面举办行业峰会与客户活动,在研发上重点投向I与海外等战略领域。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追求有质量增长,使费用投入更加聚焦,实现利润与现金流的可持续增长。
问:公司十三规划的核心方向有哪些?
答:公司的十三规划仍在制定中,具体完整的规划内容,预计等明年年初确认后,再与大家进行正式、详细的沟通。从当前的讨论来看,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展开首先,公司将全面推进I战略,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所有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我们坚定地将海外市场视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并进行系统性布局与推进;同时,公司将持续聚焦建筑主业,深耕成本、施工和设计三大业务机会,积极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尽管当前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但公司对建筑数字化的大方向保持坚定信心,将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和产品创新,力争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广联达(002410)主营业务: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立足建筑产业,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广联达业务面向全球建设方、设计方、中介咨询方、施工方、制造厂商、材料供应商、建筑运营方等产业链全参与方,提供以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化应用为核心基础支撑的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以系统性的数字化能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联达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2.94亿元,同比下降2.31%;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上升45.9%;扣非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上升49.15%;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4.95亿元,同比上升3.9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395.19万元,同比上升244.8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183.02万元,同比上升486.39%;负债率36.52%,投资收益-272.12万元,财务费用-1489.53万元,毛利率87.3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9.0。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02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284.0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