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18:07:48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江航装备(68858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装备及特种制冷两大业务,涉及涵盖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等航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修理,以及军民用特种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航空装备领域主要产品为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以及敏感元件、氧气地面设备等,主要为国内各大主机厂、军方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配套供应国内有装备需求的所有在研、在役军机以及部分民用、通用飞机。在航天领域,氧气装备应用于舱外航天服气液控制台、空间站应急呼吸装置等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现关键指标优化,助力神舟系列飞船问鼎苍穹,有力保障了航天员舱外活动及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敏感元件业务主要从事各型波纹管、膜片、膜盒等研制开发和生产,产品为多种机型飞机配套,并拓展至航空发动机配套领域。同时实现在神舟系列飞船及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上的配套应用。氧气地面设备主要包括航空内外场检测设备、飞行员训练设备、环控供氧设备及非标试验设备等,主要针对机载氧气设备开展检测、排故、飞行员训练等,近年来公司氧气地面设备现已从航空拓展到车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等领域。
特种制冷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军用制冷设备和民用制冷设备。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已实现空军、陆军、海军、火箭军等全军种覆盖,并通过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发展民用特种制冷设备,重点开拓工业用特种耐高温空调、专用车空调等细分市场,大型液冷设备拓展到新型武器装备、通信保障等新领域,充分利用公司制氧与制冷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拓展高原制氧车、高原增压车、急救车、移动医院等新产业。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救生组件、复材组件、吊挂装置、监控器、传感器、电控装置、电机、压缩机等。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生产作业计划,结合库存情况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统一执行,采购的物资须经质量安全部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公司物资采购部门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进行采购,并采用询议价方式选定供应商。公司供应链管理部负责管理合格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清单、外包产品清册,对清册内供应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制定《年度供应商质量审核计划》以及供应商培育清单,开展供应商管理过程监督、培育和指导;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四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季度和年度评价,按年度考评得分划分为优秀、合格、改进、不合格四个级别,动态调整合格供应商名录。
2、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基本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预研项目及客户订单需求情况,公司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对生产进度和物料等进行统筹安排,协调生产、采购和保障等各相关部门,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
针对公司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公司根据产品交期要求,在零件加工方面,按照零件加工周期和批量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装配需求的情况下采取多批量投产的方式;在产品装配方面,根据产品相似性特点,采取小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以满足客户成套交付的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航空产品和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均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民用特种制冷设备采用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存在少量产品因异地客户资源受限采用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
(1)客户获取
由于军工配套的不可分割性和定向采购的特点,公司作为军用航空产品的合格供应商,主要通过配套供应的方式进行销售,并通过持续跟踪客户需求获取新产品订单。
公司军用特种制冷设备方面,主要依靠“天鹅”品牌及口碑优势在公开市场开发客户资源以及通过军工客户的延续采购行为获取订单,同时通过部分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渠道获取客户订单。民用特种制冷设备方面,则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开拓获取订单,并与部分客户签署了年度合作框架协议。
(2)定价策略
公司向客户销售的航空产品主要为军品,执行军方定价原则;公司的民用航空产品及特种制冷设备产品主要采取协商议价方式确定销售价格。由于军方对军品的价格审核确定周期较长,针对尚未完成审价的产品,供销双方根据军方初审价格或参考已经审定价格同类产品的历史价格约定暂估价格定价结算。针对军方已审价的产品,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按照审定价确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同时结转成本;针对尚未完成审价的产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按照初审价格或暂估价格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同时结转成本,待审价完成后与主机厂按差价调整收入。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产品和特种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7)。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公司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
(1)航空制造业
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研发和运营体系逐步成熟,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谱系和产业体系。航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制造产业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即以整机制造集成为核心,逐层向下延伸至核心部件集成商、零部件供应商的三层产业结构。航空产品也在逐步从先进装备向高端装备迈进。
公司的航空产品系航空生命保障系统和燃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航空机载系统产品供应商,在航空制造业产业结构中处于第二层核心部件集成商的位置。
当前,中国航空装备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国家已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方向。在装备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装备配套产品市场化需求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基本特点
航空航天装备具有技术复杂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环境适应性高、价值量高的特点。由于航空制造产业的特殊性,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生产集中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系统内。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国内各大整机制造商与航空防务系统供应商具有明确的配套关系,形成了“主机厂所-定点配套企业”的研制和发展模式。公司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机载系统板块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及飞机副油箱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特殊的产业布局使得公司航空产业具有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近年来航空装备制造行业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创新设计、生产制造、业务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转型发展,形成产量质量并重的航空装备高效生产能力,满足客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需求。
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航空产品具有高性能、精密化和高稳定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普适性较低,且呈现高度综合化与信息化的特点,其产品技术难度大、安全系数高、系统集成复杂、试验条件投入大和生产精度要求高。
(2)特种制冷行业
发展阶段
子公司天鹅公司在特种制冷行业内经过三十余年的耕耘和拓展,对通用化产品逐步形成一个稳定而成熟的业务领域,具有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但随着国防装备和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竞争环境愈加激烈,客户要求不断提高,特种制冷产业的技术升级也随之加快,如产品的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轻量化和高能效等需求越来越高。目前,陆军装备对坦克、装甲特种车辆提出具有三防装置的集成环控产品,后勤装备提出为野战医院配套具有净化滤毒的环控产品,雷达装备提出新的相变换热和蓄冷要求等,这些变化将逐步衍生出新的发展方向。
基本特点
特种制冷行业根据使用领域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行业,其中,军用特种制冷行业主要应用于各类武器系统及相关人员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需求,通过制冷、制热、除湿和净化等功能为其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包括温湿度、噪声值、洁净度和通风换气等功能,并与总体环境要求协调一致,快速形成综合保障能力,下一代产品将进一步与制氧、除尘、VOC治理、滤毒、增压等模块进行有效集成,以满足未来对舱室的环控需求。民用特种制冷设备则是指对各类钢厂、工业激光、民用船舶、民用特种车辆等提供耐高温、防尘、防振、耐腐蚀和高精度控温的制冷设备。
主要技术门槛
军用特种制冷设备依据特殊的舱室内外部环境特性、载体特性、被冷却负载特性、使用特性和交联特性等,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包括产品的刚强度设计、轻量化设计、隔振设计、三防设计、密性设计、流场设计、裕度设计及防护设计等。例如: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军用特种制冷设备的使用环境更为恶劣,对高温、低温、冲击、振动、电磁兼容、三防等要求更为苛刻,产品除具有宽域温制冷、制热特点外,更关注其综合性能,以满足GJB150A、GJB1913A、GJB9168等相关试验考核;在通用质量特性方面,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工程设计和闭环管理,落实每一款产品的系统匹配、出厂试验和交装调试,满足客户需求;在液冷方面,从功能原理优化和求解,到压缩机制冷、风冷、蓄冷或与其它方式有效复合,植入宽温控制、防凝露、多变量调节、自动响应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对全工况下的系统参数可调、可控,实现精准控温,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生成,以“十四五”规划收官为抓手,切实履行强军首责,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科研生产经营工作有序开展,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目标及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等工作,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7194.02万元,同比下降20.4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60.14万元,同比下降64.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71.01万元,同比下降61.6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47%,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
(一)公司业务发展方面
1.军用航空及防务业务稳步开展
航空装备业务方面,公司承担航空、航天、外贸等多个项目型号的研制交付任务,涵盖了制氧、供氧、制氮、副油箱、航天环控生保系统产品,上半年,某两项发动机高空活门获新品研制竞标成功。通过多型号产品鉴定、评审、试验以及配套产品装机件交付,顺利完成研制交付任务。公司持续跟进各大主机型号配套立项工作,开展多型号产品配套研制以及样件的试制和竞标工作,生产交付方面,装备批生产围绕履约交付要求,通过完善生产管理机制,优化生产管控模式,结合“十四五”规划,策划专项经营业绩考核方案,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顺利完成上半年各项产品交付任务,全面确保“十四五”攻坚等各项任务完成。1-6月航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2775.41万元。
特种制冷业务方面,子公司天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关注各军兵种重点项目,提高重点项目配套成功率。方舱空调、液冷设备等多项重点科研任务顺利通过试验验证和样机交付。积极拓展特种制冷业务市场新领域,获得航天某院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目配套权;成功中标新一代某医院项目,实现公司在军事应急医疗领域新突破;中标某兵器集团某车项目,首次实现在空降空投领域产品配套。持续开拓制氧机业务市场,争取航天科工某院、中电某所等制氧车项目配套权,重点跟进无人机、装甲车制氧机项目。积极开拓军贸市场,获得中国电子某公司、兵器集团某公司等外贸项目配套订单。生产交付方面,公司制定“四级计划”管控机制,加强计划源头牵引,科研、生产、采购聚焦重点产品交付形成合力,顺利完成兵器集团某所新型武器项目、中电某所电子通信项目等重点交付任务,1-6月特种制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24.70万元。
2.民用航空业务有序推进
公司持续推进民机科研生产任务,开展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氧气系统产品适航支持工作,同时开展多型民航客机氧气系统机组、旅客、便携全构型复杂系统的集成、惰化防护系统的研制以及宽体客机的技术储备工作,并攻克了多项产品关键技术,完成了样件研制、试验及交付。有序完成AG600等机型的批产交付工作。持续开拓民机PMA产品市场,进一步推动产品装机交付;启动民机维修业务取证工作,为公司民机产品维修市场推广夯实基础。
3.军品贸易业务持续开拓
根据集团公司全面推进航空军品贸易工作部署,贯彻“一型装备服务两个市场”的要求,公司成立专项推进机构,结合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军贸业务发展规划,积极把握开放发展机遇,持续对接目标客户,稳步推进军贸业务发展,航空装备业务以集团军贸业务平台为支撑,依托各主机外贸机型及出口型号,抢抓国际市场,顺利完成各项外贸订单交付;特种制冷业务巩固现有出口市场,争取统型配套军贸订单,获得出口某国滤毒通风装置的配套权。
4.新兴产业推进成果显著
依托公司核心专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优势,不断拓展新领域新市场。开展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氧气系统产品适航支持工作,完成AG600氧气系统装机交付。公司与湖南联城合作开展高原列车制氧装置项目;军用制冷环控设备成功中标二代某车项目,首次实现在空降空投领域配套,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军事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充分发挥上市平台优势,围绕主责主业,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持续保持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地位。
(二)能力建设方面
1.研发能力
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上半年在民机氧气系统研制上完成了653项鉴定试验,编制并获批130余份适航符合性验证资料,圆满取得了国内首个国产氧气系统适航鉴定及随机适航取证支持工作,获得了民航上海审定中心表彰。上半年省重点实验室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和外观专利3项。
针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确定具体项目并制定年度三个清单目标、季度推进计划,打造面向未来装备的共性技术、产品平台,并实现相关专业关键技术突破。
2.生产交付能力
成立生产制造中心,融合整个生产系统,实现公司资源整合,合理分配,加强扁平化管理。调整组织机构,将机加厂、热表厂、特加厂整合为零件加工中心,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敏捷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以及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
3.运营能力
编制发布《“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方案》《江航十五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论证工作方案》,对“十四五”规划收官及“十五五”规划编制论证进行详细安排,明确工作项、工作要求、工作计划、责任分工等,全力推进实现“十四五”各项任务高质量收官,做好“十五五”谋篇布局。
将2025年确定为公司制度建设年,组织公司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围绕提高管理执行和管理效率,基于端到端(客户提出需求端到满足客户需求端为主线)的流程思想,致力于如何拉通、解决跨部门存在的流程(制度)当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思考、研讨,确认建设方向及方法、内容。
制定经理层成员任期(2025-2027年)岗位聘任协议和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进一步调动经理层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进一步建立高层畅通协调机制,降本增效,共同打造江航双碳绿色供应链,公司组织召开2025年供应商交流会,25家重点供应商代表共60余人参会。会上向2024年度优秀供应商颁发了奖牌,并与参与项目研制的17家供应商签订了《配套产品研制质量责任状》。
从文化导入、机制建立、推进运行、持续改善等四个阶段推进开展“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收缺陷”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通过系统深入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培育“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诚信质量文化,严格过程质量监督,增强员工质量意识,进一步浓厚质量第一的良好氛围。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细分市场地位
公司航空产品配套供应国内有装备需求的所有在研、在役军机以及部分民机、通用飞机;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已实现空军、陆军、海军、火箭军等全军种覆盖,并通过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发展民用特种制冷设备。发展至今,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已形成系列产品系统配套,配装国内所有军机。国内唯一的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亦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研发制造商。
2.强大的技术研发及试验验证实力
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及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科技领军企业、安徽省优秀创新型企业、安徽省单项冠军企业和合肥市首批总部企业,2023年公司成功获批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创新机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航空产品及特种制冷设备的专业研发体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与中科院等离子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所展开了紧密的技术开发合作,不断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和新成果,为公司整体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为更好完成公司科研生产任务,有效激励研发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公司实施重要科研项目风险奖励与约束机制,引导和激励核心骨干人才投身价值创造,强化风险和紧迫意识,持续推动公司技术创新、迭代。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已掌握多项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其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氧气调节技术及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该等技术的国家,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机载空气分离制氮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的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亦填补了国内军用飞机领域的空白。公司健全了氧气系统、惰化子系统、副油箱子系统三大核心专业研发能力设计体系,构建了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具备了分系统设计仿真能力,提升了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初步形成了体系化、信息化、自主化研发能力体系。氧气系统实现了气(液)氧源向机载分子筛制氧转型,大大提升了飞机作战半径,供氧调节技术完成了从纯机械式向机电综合一体化转型,提升了飞行员呼吸的舒适性。机载惰化子系统具备从单膜到多膜组合化的设计能力,实现制氮产品向系统集成转型。副油箱子系统具备从分解式到整体式的设计能力,具备从190L到2400L的副油箱设计能力,具备副油箱全功能试验检测能力。特种制冷设备具备蒸发循环制冷及液冷调温的核心技术,蒸发循环制冷产品具备制冷、制热、除湿、滤尘、新风等功能,从传统单一的空调温/湿度调节功能,发展为具备制冷、制热、制氧、增压、滤毒、净化等集成环控产品;液冷调温产品拥有宽温、防凝露、多变量调节、自动响应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流量精确控温,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流体热管理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数800余项,先后主编或参编已发布标准项目92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地市级等科技成果奖60余项。
公司设专业试验中心,拥有大型专业及标准试验设备设施70余台套,试验能力涵盖国家军用标准、舰船标准、民航标准等,并具有多种系统级试验验证能力,同时根据飞机氧气系统、补氧系统、惰性化防护系统和副油箱产品的试验验证需求配备多类非标类试验设备,如爆炸减压舱、晃振试验台、静力协调加载试验系统、空气分离装置性能检测综合试验系统等。试验中心于2019年通过了国家试验认可CNAS认证和国防试验认可DILAC认证,标志着公司的试验中心在试验和检测技术能力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试验技术主要是以三大专业产品及系统试验验证的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产品功能性能检测技术和在复杂工况下产品的功能性能实现能力。已建立了国内先进型号飞机氧气系统、机载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通用、关键的试验验证条件,试验中心不仅能完成各类环境试验(力学、气候、综合环境等),也兼顾对先进飞机环境控制系统、民机舱室环境模拟控制技术、生命保障技术等试验技术的研究,同时具备对试验理论、试验工艺、试验工装优化设计及试验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能力,硬件设备较全,满足专业试验验证能力。特种制冷设备方面,天鹅制冷已建立完善的试验验证能力,建成了10kW到350kW各类综合焓差性能试验室、800KW高温运转间、1000kW水冷冷水机组试验装置、固定淋雨试验室、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室和振动冲击试验室等各类特殊要求的空调性能测试实验室。
3.优质客户和稳定的供应商资源
公司长期服务于国防军工领域,现有客户覆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集团下属单位,各军种部队与修理厂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供应商亦包含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工集团下属单位以及中国科学院等优质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长期稳定合作的供销渠道有力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为公司后续业务的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始终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开展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工作,以切实做好产品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公司内部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制度文件,有效地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提升。公司建立了符合行业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通过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AS9100D:2016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已通过GJB5000B认证,具备二级军用软件研制能力。通过标准化操作,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保证每项业务和制造流程的每个环节均处于可控状态,产品品质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优秀创新型企业及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理事单位、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成功获批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首批省科技领军企业、合肥市首批总部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国家级以及军队、省部级、地市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单位等科技奖项6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800余项。
报告期内,公司主编或参编发布了2项标准。截至6月30日,公司先后主编或参编已发布标准项目共92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行业标准62项。公司荣获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航空电子过程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军工航空行业标准化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标准化先进单位”称号。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占比54.55%;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7194.02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20.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0.14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64.86%。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