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航天南湖(68855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3 16:24:43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航天南湖(68855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防空预警雷达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中的“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C3940)”,产品最终主要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防空预警雷达是军用雷达产业内应用场景较广、需求较大的雷达类别,用于警戒、监视和识别以飞机类气动目标为代表的空中目标,承担空中目标的预警探测和监视管制任务,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信息化装备之一,在国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要“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加紧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2025年全年国防预算支出将达约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20%,我国国防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在战争信息化的今天,军用雷达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作战的关键,为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包括军用雷达在内的信息化装备长期来看都将作为武器装备投入的重点;同时,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新式作战武器以及新的战争形态发展,尤其在面对低空突防、干扰、隐身等战场威胁技术革新和高空高速目标、无人机蜂群等新式威胁涌现,围绕作战使用需求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软件化、智能化和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防空预警雷达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全球国防预算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各国的安全诉求大大提升,许多国家急需建设和完善防空体系,对防空预警雷达产品的需求较为强烈;同时,随着国内军用雷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雷达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雷达装备的军贸出口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产业正式进入发展加速期,国家在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低空经济在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低空经济从“新增长引擎”向“安全规范发展”的战略升级,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允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支持加快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布局,各地地方政府加速政策配套与资源倾斜,积极筹划构建飞行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多地成立专项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低空+”模式高效赋能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从事防空预警雷达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我国防空预警雷达主要研制生产单位之一,公司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在军方客户中广泛应用,产品已覆盖多个军种;同时,公司也积极加强国外用户拓展,推动产品持续走向国际市场。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战略引领和创新引领,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与创新,不断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雷达装备。在聚焦防空预警雷达主责主业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持续加大雷达配套装备、低空探测设备、空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为防空预警雷达、雷达配套装备和雷达零部件。

    1、防空预警雷达

    公司雷达产品主要为防空预警雷达,具体包括警戒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等产品。警戒雷达主要用途是对重点空域进行持续监视,探测发现威胁目标,为防空作战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包括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等)。目标指示雷达通常是为防空武器系统作战部队提供防区内准确空情的防空预警雷达,在探测精度、分辨率、机动性及与防空武器系统信息交联等方面要求较高,能够及时、连续地提供目标的位置、速度、特征等信息,支撑防空武器系统完成目标打击。公司防空预警雷达主要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公司研制了多型用于出口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现已出口多个国家作为主战装备使用。

    2、雷达配套装备

    公司的雷达配套装备主要包括防空预警领域的雷达防护设备、雷达测试设备、雷达模拟设备、雷达抗干扰训练系统等。雷达防护设备主要指通过电磁特征模拟和伪装等多种手段对被保护雷达进行防护的设备;雷达测试设备主要用于检测雷达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维修测试需求;雷达模拟设备主要通过模拟雷达目标和作战环境回波特征,实现非真实作战场景下对雷达操作人员的训练和考核;雷达抗干扰训练系统主要用于对雷达产品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雷达操作人员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可为人员抗干扰操作训练提供有效的指导。公司雷达配套装备已在国内多个用户实现批量装备。

    3、雷达零部件

    公司的雷达零部件主要是防空预警雷达维修器材、雷达配套部整件等零部件产品。其中,雷达维修器材主要用于公司交付用户雷达产品的日常维修、维护以及战损补充的部组件产品及其他配套的零部件产品;雷达配套部整件主要包含雷达配套天线及模块部整件等。

    另外,公司围绕军用及民用市场低空无人机、鸟群等目标探测需要,积极开展低空探测雷达及低空探测系统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化知识产权的低空探测产品体系,可实现对各种低空目标的有效探测和预警,并实现市场销售。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数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雷达总体及分系统研发队伍,拥有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创新中心,基于PLM系统实现北京、武汉和荆州三地高效协同研发,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研发效率。公司产品及技术研发主要以型号研制为核心,针对客户需求,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公司根据《武器装备研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对研发项目进行管理与控制,产品研发管理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由型号总指挥和型号总师领导项目团队开展研制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团队进行横向支持,确保研发项目的高效管理与精准控制。除型号研制外,公司也会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军方等渠道的科研项目,或根据未来军民贸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产品预研和关键技术攻关,为新产品研发进行技术储备。

    2、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均采用“以产定购”模式,同时辅以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公司采购部门负责按科研、生产计划或临时采购计划开展相关采购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产品,公司严格执行统一的供应商准入制度,按照《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编制《合格供方名录》,从供方选择的控制、合同的控制、过程的控制、项目的验证、供方评价等多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公司定期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加强供应商优化,持续培育优质战略供应商,按年度更新《合格供方名录》。

    公司在采购过程中,严格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供应商,并采用招标、议价、比价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在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与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监督供方履约;当现有合格供方不满足需求时,可按照《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引进新供方。

    3、生产模式

    公司对雷达整机、配套装备、雷达零部件各类产品的生产模式相同,均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生产涉及所有流程均在OA、SAP、MES、WPS等信息化系统流转,并通过生产驾驶舱抓取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物料齐套率情况等生产数据,形成报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以及决策支持。以产业园搬迁为契机,公司引入了雷达总装调试生产线、数控铣智能单元生产线等柔性制造单元,配置了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大量减少了手工工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外在形象,构建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精益化科研生产保障条件,实现生产制造与工艺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满足公司任务履约需求。公司军用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军用质量标准执行,用户代表对军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为考虑成本效益、生产效率等因素,除公司自主生产外,公司会将部分零部件机械加工、焊接及表面处理等生产工序委托外协厂商完成,上述外协加工不涉及公司核心生产工序或关键技术。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包括内销和军贸出口两方面,内销主要是向国内军方客户和军工集团等有关客户提供雷达及配套装备、雷达零部件,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开展销售业务;军贸出口主要是通过武器系统总体单位或军工集团下属军贸公司销售雷达产品,最终用户为境外客户。

    (1)雷达整机

    公司的雷达整机订单主要来自于军方客户和军工集团的采购,公司获取订单主要途径包括单一来源、公开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公司雷达整机收入主要来自已定型的产品,对已定型的产品,基于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研发周期长,客户一般将公司作为该型号产品的指定供应商,公司通过单一来源的方式获取订单。对新型号产品,公司通过公开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积极参与客户对新型号、新需求的产品研发,为客户研制特定需求产品。

    定价机制方面,公司的雷达整机主要为向国内军方客户销售的军品,主要通过公开招标、军方审价确定最终价格。对于尚未完成审价的产品,公司以与军方协商确定的价格作为暂定价格定价结算,暂定价格主要参考性能可比产品的审定价格或历史成交价格,待审价完成后公司按差价调整收入,并将差价收入计入完成审价当期;对于公开招标和已完成审价产品,按照公开招标价格或审定价格确定销售价格;对于军方客户大批量采购的产品,在前期确定的采购价格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后采购价格可适当调整。对于向军工集团销售的雷达整机,则主要通过与客户协商定价方式确定产品价格。

    (2)雷达配套装备

    公司的雷达配套装备主要为军品并用于为防空预警雷达等雷达产品进行配套,公司获取订单主要途径包括单一来源、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定价方式包括军方审价、公开招标等方式。

    (3)雷达零部件

    公司的雷达零部件业务主要为防空预警雷达维修器材、雷达配套部整件等产品。防空预警雷达维修器材主要为公司的防空预警雷达整机产品配套,公司的整机产品批产定型后,对于后续相关整机产品的维修器材,军方客户会继续向公司采购,并通过谈判或审价方式确定价格;雷达配套部整件主要根据合同金额由相关客户通过竞价比选、谈判或审价的方式确定价格。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六确保”总体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按照“聚焦、整合、增效”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四新南湖”兴企方略,积极拓展军民贸市场,聚力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号产品鉴定批产,科研生产履约任务有序推进,同时全面推进管理改革,激发经营活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组织效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17.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3.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4.75%,研发投入为4,796.22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4%。

    (一)加强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航天科工集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网格化管理要求,将公司划分为75个网格,对网格内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和岗位开展精准画像,梳理形成党支部廉洁与经营风险清单,全面压实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巡视巡察整改政治任务,完成相关整改措施落实闭环;全面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组织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专题研讨,梳理形成公司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个清单”;优化调整党支部设置,选拔年轻干部担任支部书记,提升基层党建创新力,组织开展党务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和党建业务交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公司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和强军首责,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在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积极推进新型号产品年度科研及批产任务,持续拓展配套装备以及老产品改进需求,进一步夯实防空预警雷达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拓展军贸市场,积极梳理军贸产品体系,推动多型装备开展军贸出口立项,持续加强与总体单位、军贸公司及客户的交流,密切跟踪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产品出口,报告期内,军贸业务实现收入3.41亿元,某型军贸雷达在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产品挑战赛中荣获金奖;在低空领域,围绕特定用户低空安全管控需求,积极开展低空安全探测系统和产品的研发,获得用户批量订货合同,同时围绕低空经济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低空目标检测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民用低空安全市场拓展力度,参加国内多个地区低空探测项目演示验证,中标了深城交城市低空雷达探测设备框架采购项目,公司低空业务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高端制造领域,公司坚持技术引领,积极开展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攻关,完善自动化生产线,持续提升特种镀覆和精密加工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化供应链-产业链融合,业务规模稳步扩大。

    (三)聚力科技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公司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持续推动雷达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在干扰识别、干扰抑制、目标分类识别、宽带数字收发组件等关键子技术上取得突破,申请国防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依托湖北省国防科技创新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展智能化雷达前沿技术、干扰与反干扰技术等研究与应用,并建设技术仿真平台和低空安全管控测试平台,积极发挥创新平台作用,赋能公司新型号产品研发,持续筑牢雷达技术根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深化管理提升,强化改革成效

    公司围绕“科改示范行动”年度任务和管理提升方案,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上半年完成科改任务17项,制定并实施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措施122项,公司管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推动“数字南湖”建设,进一步完善PLM系统功能,打通科研、生产相关主线业务流程,实现与SAP、MES等系统的数据集成,优化科研项目及综合计划管理模块,完成质量管理系统调研和售后系统上线测试,搭建管理驾驶舱,进一步提升科研生产综合管理效率;建立供应链管理小组,提升精细化管控能力,全面梳理、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制度流程,进一步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成本管控力度,推动降本增效;持续强化全员“零缺陷”质量意识,推行质量网格化管理,构建分级管控的质量责任体系,强化质量责任考核,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质量管控模式转型。

    (五)强化“大安全”管控,坚守发展红线底线

    公司持续强化“大安全”管控,锚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目标,强基固本,系统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积极落实保密管理要求,修订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保密教育培训,强化员工保密意识,建立常态化保密考试和检查制度,进一步筑牢保密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各级节能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园区,完成航天科工集团节能环保分级评价;强化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风险排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推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产业园竣工决算审计等专项审计和日常监督检查,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治,确保公司合规运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