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国内观察:2025年10月PMI:制造业受短期贸易摩擦扰动,建筑业预期指数明显走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官方PMI数据。10月,制造业PMI为49.0%,前值49.8%;非制造业PMI为50.1,前值50.0%。
核心观点:10月制造业PMI受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较为明显,供需指数均明显回落,与今年4月的表现类似。但本轮摩擦从升级到缓和的节奏较快,中美吉隆坡磋商的成果积极,预计11月供需指数将迎来明显的反弹,且斜率要高于今年5月。10月,准财政工具投放的速度较快,5000亿元已落实到具体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包含新老基建及高端制造,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的2000亿元也将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导致10月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的明显走高。拖累三季度经济的固投,从剔除房地产的角度来看,在四季度可能逐步企稳。
制造业PMI符合季节性。由于工作日的数量少于9月,10月制造业PMI通常呈现季节性回落。但当期环比-0.8pct,明显低于近5年同期均值的-0.4pct,弱于季节性。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月内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影响。
贸易摩擦升级导致供需同步回落,11月有望迎来明显反弹。供给方面,生产指数回落至49.7%(-2.2pct);需求方面,新订单指数回落至48.8%(-0.9pct)。两者的环比变化均弱于季节性。外需层面,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出现了明显回落,降至45.9%(-1.9pct)。供需指数的回落,与今年4月关税冲击时可比,不过相对于4月后PMI逐步修复的过程来说,本次中美吉隆坡磋商成果积极,且从摩擦升级至缓和的节奏相对较快,预计11月供需指数均会迎来明显修复。
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2.5%,-0.7pct)与出厂价格指数(47.5%,-0.7pct)连续两个月回落。“反内卷”推动的这一轮价格回升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7月起连续4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上,而出厂价格指数同期一直低于荣枯线,分化始终存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这也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当前发展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均有所回落,不过中游部分行业产需两端仍较为活跃。10月装备制造业PMI(50.2%,-1.7pct)、消费品行业PMI(50.1%,-0.5pct)、高耗能行业PMI(47.3%-0.2pct)均较上月有所回落。分大中小型PMI来看,10月也均有所回落,都低于荣枯线水平。不过,细分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产需两端较为活跃。
非制造业PMI强于季节性。贸易摩擦对非制造业的扰动较小,10月非制造业PMI较前值回升0.1pct,表现强于5年同期均值的-0.7pct。分项上服务业、建筑业均强于季节性。?假期效应下,居民出行相关服务再次走强。10月服务业PMI50.2%,环比+0.1pct。分行业来看,假期效应带动下,居民出行相关的行业时隔1个月再次走强。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景气指数均高于60.0%。
建筑业季节性回落,但预期指数明显走高。10月建筑业PMI49.1%,环比-0.2pct,但强于近5年同期均值的-1.2pct,或是反映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基建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已在提速此外,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0%,为今年1月以来新高。一是由于“十四五”收官之年,部分项目的推进速度可能有所加快;二是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在1个月内已投放完毕,虽然实物工作量形成存在时滞,但对预期的提升较为明显。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下行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