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政策变化与实践路径:科技引领 产业为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印发,在重点任务中将“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至第一位,将“科技创新”调整至第两位,相较“十四五”规划调换了顺序。这标志着我国将从“以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变革”的线性思维,向着“以系统化的产业升级整合技术创新”的整体思维持续深化,核心目标是让科技真正扎根于产业土壤,共同铸就国家竞争优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首位,是基于过去几年我国已取得一定技术成就积累,在逆全球化大环境下,必须将技术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才能真正构筑国际竞争力。未来五年我国将更注重系统整合,同步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速转型;更强调制造业合理比重与结构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更关注产业链安全稳定与自主可控水平,最终加快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五五”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明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是对科技创新的新定位。未来五年我国将更强调以科技创新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注重推进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保障技术自立自强、安全可控,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更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实现科技创新从支撑到引领的根本性转变。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构建科技、数字与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范式:三者构成有机整体,形成“科技驱动数字、数字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技”的良性闭环:科技自立自强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核心技术基石;数字要素通过算力网络、数据市场与“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实践则反向牵引科技攻关方向,形成“产业出题、科技答题”。
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聚焦传统产业系统重构(强化工业母机、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基础)、新兴产业生态孵化(推动场景集成与专用材料装备突破)、服务业功能升级(发展数据要素与科技服务)及基础设施协同赋能(建设算力网络、保障能源安全等)。
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加强基础研究(AI、量子等前瞻布局)、全链条技术攻关(集成电路、高端机床等)、促进成果转化(建设中试平台)及一体化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投资于人)。
数字中国方面,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数据治理与资产评估服务等),实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工业领域AI解决方案等),并构建敏捷治理框架以应对数据安全与AI治理挑战(合规科技与隐私计算技术),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