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行视角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解读:金融强国目标不变,兼顾发展与安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发布,金融强国目标延续:我们认为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兼具韧性、效率、包容性与安全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以更高水平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这一目标与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加强金融监管联动,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推动金融业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双支柱调控:宏观制度层面的改革旨在强化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中的核心支柱作用。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强调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和精准导向,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则聚焦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解决金融风险顺周期性积累,方向上覆盖宏观经济关联、金融市场运行、系统重要性机构及国际风险外溢。这意味着银行业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将面临更严格的附加监管要求,如逆周期资本缓冲、恢复与处置计划等,对其资本管理、风险监测和压力测试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央行正研究拆分宏观审慎评估(MPA)为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以及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双模块,完善强化重点机构和领域风险防范、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
五篇大文章"优结构、拓增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银行增量业务的主要来源,旨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银行经营模式面临深刻转型。科技金融领域,银行需从抵质押贷款转向信用贷款并构建“股债贷投保租”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生态,同时依托机制改革和数字化手段解决“敢贷、愿贷、善贷”难题。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大有可为,成为助推绿色转型、农业现代化、优化养老供给、服务投资于人的重要手段,也给银行带来信贷和中间业务扩容机会(例如养老理财),未来需解决产品同质化、收益率下行、风险管控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数字金融作为底层支撑,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和AI赋能,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模型治理和伦理合规,应对随之而来的新型金融风险。
银行经营差异化,监管风控约束不变:“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旨在构建一个多元有序健康的金融生态,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盲目扩张,意味着不同类型银行将实施差异化发展。例如国有大行重点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综合化经营;股份行可聚焦于零售财富;而区域性银行应深耕地方经济,服务好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继续为银行业经营的核心约束。监管预计将更趋严格、穿透和高效,监管科技的应用将日益深入,金融立法进程加快。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继续推进,加快存量不良资产出清,筑牢银行风控堤坝,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投资建议:十五五规划通过制度完善与方向引导,推动银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五篇大文章"促进结构调优和模式升级,打开增量业务空间,同时宏观审慎管理与监管协同深化将优化行业生态,加速风险出清,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关注银行业转型变革进展及基本面修复机会。个股层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杭州银行(600926)、招商银行(600036)。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利率下行导致息差承压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