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计算机行业:“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关于科技解读-抢占科技制高点,催生新质生产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十五五”是我国冲刺基本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攻坚期,也是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十四五”夯实了产业基础与科技积累,初步解决了一些产业链核心“卡脖子”问题,未来五年科技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认为科技仍将是“十五五”期间最强主线。“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意味着科技不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辅助力量,而是成为塑造未来生产力、推动经济质变的核心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创新产出指数为215.8,比上年增长8.1%。每万名R&D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比上年增长12.5%,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比上年增长8.4%;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平均金额指数均比上年增长5.8%。日趋完善的创新环境为“十五五”科技飞跃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工智能+”行动被写入十五五规划,“人工智能+”应用将提速。“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文件明确“人工智能+”行动要贯穿科研、制造、治理、服务全链条,不再局限于数字产业化,而是发挥引领及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作用。根据国务院在8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要求,到2027年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十五五期间,国产替代预将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放量,重点关注EDA工具链和工业软件加速替代趋势。“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意味着政策将从研发支持转向规模化采购和场景开放。伴随国产制程产能持续扩张以及良率提升,在“超常规措施”下,EDA工具链和工业软件有望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
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预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量子科技发展整体态势较好,量子通信技术已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量子计算机已实现全球算力领先。据中国信通院报告,结合量子计算所需的物理学基础与算法基础,量子计算有望在10年左右实现商用。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即服务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2027年将增长至76亿美元左右。
十四五期间,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加速突破,市场有望在十五五期间放量。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旨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交流与控制通道,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接口;也可以根据脑机接口范式/感觉刺激/采用的信号进行分类,可分为单一范式/单一感觉刺激/单一脑信号的脑机接口和混合脑机接口。据IMARCGroupe的数据,脑机接口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3亿美元。
投资建议:主线依然围绕AI+行动计划,预计2025-2027年AIAgent在工业、自动驾驶、金融三大场景率先落地,重申几条主线:1)AI算力基础设施:包括国产AI芯片、AI服务器、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配套设施;2)AIAgent
与MaaS服务:AI Agent在工业、自动驾驶、金融的卡位龙头公司;3)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包括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PC、AR/VR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算法平台供应商;4)AI+绿色低碳:涉及虚拟电厂、工业节能、碳管理软件类公司。此外,在共识性主线外,建议重点关注:1)国产化率仍然较低的关键细分领域,例如EDA及工业软件;2)前沿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应用预期加速落地的领域,如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头部企业。
重点关注:虹软科技、道通科技、金蝶国际、能科科技、华大九天、地平线机器人-w、海光信息、恒生科技、同花顺、财富趋势、顶点软件、金山办公等公司。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科技巨头竞争加剧风险;法律监管风险;供应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