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万联证券《电子行业快评报告:“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行业核心观点: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建议》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3日审议通过。
投资要点:
《建议》肯定“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我国的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回顾“十四五”时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为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腾讯、阿里、字节等头部云厂商和三大运营商持续加强资本支出,支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政府及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行动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政府基金、产投基金等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中长期资金,保障高质量人才供给,让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多个产业链环节都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突出“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五五”时期的首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科技创新、培养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抓手。当前,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科技摩擦等复杂国际环境,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十五五”时期要更大力度推进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进程,目标到2030年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
《建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做出重点部署:《建议》提出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旨在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学研融合、科技人才等多个角度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显著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二是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一是强调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旨在全链条推动集成电
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四是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资本市场撬动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展望“十五五”时期,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资本市场要坚持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我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增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用好科创债等金融创新工具,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以并购重组围绕科创企业强链补链,多措并举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二是促进形成耐心资本,引领对前瞻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赋能,带动前沿关键赛道加速发展以及“硬科技”企业的价值挖掘,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更大力度推动实现我国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得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投资建议:1)关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侧的研发创新、算力环节的加强建设以及应用端的规模化落地带来的投资机遇;2)关注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的自主可控进程提速带来的国产替代机遇;3)关注“十五五”时期的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的加速建设带来的投资机遇;4)关注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及数字强国建设带来的产业机遇。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科技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