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美对华征收100%关税解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西南观点
1.宏观观点 叶凡S1250520060001
2025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0%的新关税,此税率为在现有已支付关税基础上额外增加的部分。特朗普还称,将在同一天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若该关税落地,中美贸易摩擦将再度升级。
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加快抢出口,同时也加快拓展非美地区客户。以美元计价,1-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4.6%,延续正增长,进口同比增长2.5%。其中,对美直接出口同比下降15.5%,而对东盟、欧盟、日本等出口保持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4.6%、7.5%和4.7%。若100%关税落地,中国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对非美地区的出口或形成一定缓冲垫,减轻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从该事件的起因来看,9月中旬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然而,9月末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不断:例如,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扩大了《出口管理条例》中“实体清单”与“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的适用范围(50%新规),上千家中国企业被纳入制裁范围;当地时间10月1日,美国宣布对多类进口产品启动新一轮高额关税征收计划,包括专利及品牌药品、建材、家具、重型卡车等;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宣布将对中国船舶实施新的收费政策,所有与中国相关的船舶将被征收高额费用,意图打击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和海洋运输业。在美国一系列打击措施下,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比如新增5种中重稀土纳入出口管制、出口范围涵盖稀土磁材全产业链设备及原辅料、管辖范围拓展至所有境外组织和个人、对高端半导体相关出口严加审批等。这是中国对美方制裁加码的精准反击,也是中国从制度上进行的尝试与突破,首次实施“长臂管辖”。
此次中方加强稀土管制更多是作为一种谈判筹码,“以打促谈”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中方这次通过“加码反制”的方式,迫使美方坐在谈判桌前,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在谈判过程中争取更多利益。此次特朗普虽然威胁加征100%的关税,但同样也是想要“以战促和”,目前特朗普表示并未取消APEC会面,意味着在11月1日之前中美双方仍有谈判空间,尤其在10月底APEC峰会上。
当前谈判局面下,美方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在谈判中让步的空间或更大。其一,100%的高额关税势必会进一步增大美国的通胀压力,也将让本就疲弱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其二,2026年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若激进关税导致经济大幅走弱,共和党在选举中将失利;其三,8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的“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违法,随后特朗普政府提出上诉,11月最高法院将开庭听审,若最终判定违宪,将进一步削弱美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尽管中美相互依存的经济现实决定了在短期内完全“脱钩”并不现实,但贸易摩擦常态化将加速双方的供应链重构。两国的战略博弈也将延伸至规则制定权、科技主导权等方面。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多元化布局贸易市场,同时加大科技技术自主攻关的力度。
风险提示: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