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宏观周报:社融增速回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中国8月CPI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叠加本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所致。CPI有两大分化值得关注,第一是核心CPI和CPI的分化。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本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核心CPI的上涨是由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共同带动,但是二者目前走势也在分化。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确实非常明显,但是对消费的支撑边际减退。服务消费频次较商品消费更高,补贴的透支效应相对较小,消费政策的重心边际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服务消费的上涨的幅度比商品消费更高,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自3月份起逐步扩大,本月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PPI环比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供需关系改善影响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煤炭、黑色、玻璃相关加工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
展望通胀,物价稳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提到,货币对物价发挥作用取决于供需对比情况。增加货币供给,在侧重增加投资、保障供给的发展模式下,反而会带来产能和供给持续扩张,加大供过于求的失衡程度,实际上物价也难以回升。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为支持物价合理回升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考虑到央行的表态和“反内卷”政策预期的升温,未来通胀将处于企稳回升的格局。从领先指标M1来看,M1领先核心CPI同比12个月,领先PPI同比9个月。下半年通胀将处于“弱现实和强预期”,数据上的回升可能等到明年上半年。
中国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569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增4630亿元。8月份社融同比少增主要是受到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拖累。8月新增政府债券1.37万亿元,同比少增2519亿元。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少增3100亿元,分项来看,住户贷款同比少增1597亿元,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同比持续大幅少增的情况有所缓解,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2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