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港股补涨契机中的资产掘金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港股补涨的背景与逻辑
自 2025 年“对等关税”冲击至今, 港股呈现“健康的”温和震荡上行行情,但相较 A 股的相对收益明显趋弱, 核心或在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 8 月金管局持续收紧资金面, 3 个月 HIBOR 由 2025 年 08 月初的 1.62%升至月末的 3.30%,上行约 168bp, 1 个月 HIBOR 则由 0.99%升至 3.30%,上行约 230bp,直接压制部分杠杆资金的融资成本;(2)海外 7 月降息预期落空,美联储宽松预期推迟至 9月, 6 月非农就业整体仍显韧性,失业率下行强化了“经济尚未显著转弱”的判断,导致降息交易回撤,美债利率上行,全球流动性改善节奏推迟;(3)以“美团、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内卷式竞争加剧压制盈利预期,而 A股凭借 AI 等产业链与核心宽基的赚钱效应快速扩散,形成流动性驱动的行情,进一步放大了港股与 A 股之间的表现差距。
港股相对 A 股补涨的契机或到来
当前 A 股逐步进入上涨后的估值消化阶段,港股的相对优势开始逐步凸显:
(1)从流动性角度看, 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释放了更偏鸽派的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可能进入宽松周期, 叠加非农数据大幅下修(截至 2025 年 3 月的一年间非农就业人数下调 91.1 万),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降息交易升温的背景下, 全球投资者或将重新评估各市场的相对吸引力,若部分资金流入港股,或对港股估值形成支撑。
(2)从产业投资与赚钱效应角度看, 资金正在寻找 AI 硬件与应用的“出口”,而港股互联网板块正处于潜在受益位置。 阿里巴巴持续加大对 AI 芯片的自研投入,强化在核心算力环节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海外甲骨文在盘后公布的 AI 云业务指引超预期,其 2026 财年一季度剩余履约义务总额高达 4550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359%,不仅体现了全球客户在 AI 与云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加,也显示了头部科技企业在合同执行与未来收入来源上的强劲确定性。这一趋势印证了AI 驱动的新一轮科技周期已进入兑现阶段。结合潜在的 AI 应用端叙事,港股互联网正逐渐具备资金吸引力,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配置的重点方向。
投资建议:重视港股互联网
随着 A 股进入估值消化阶段,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为港股估值提供边际支撑,港股优质资产的相对优势有望逐步显现。其中,港股互联网板块具备两大亮点:其一,自研 AI 芯片与云业务扩张不断强化业绩确定性;其二,当前估值处于修复区间,具备吸引增量资金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港股整体估值极低、资产质量优良,同时企业分红和回购力度增强,叠加外部流动性环境逐步宽松,主动外资有望开始转为流入。 建议在这一阶段重视港股互联网、 港股消费、医药以及弹性较强的非银金融板块,把握盈利弹性与估值修复带来的双重收益空间。
风险提示: 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 AI 应用公司业绩增速不及预期; 历史不能代表未来。